“阿翊他们离开多久了?算算时间,也该回来了吧?”
楚夫人坐在临窗的绣墩上,手里捏着一方绣帕,指尖微微用力,将帕角搓得起了毛边。
她目光频频望向院门外。
从儿子出门那天起,她的心就一直悬着,夜里也常常惊醒,总担心他们在外面吃不好。
丫鬟站在她身后,双手温柔地按揉着她的肩颈。
她一边揉,一边轻声安慰:“大公子做事一向稳妥,心思缜密,遇事从不莽撞,这一路又有两名武艺高强的侍卫贴身护卫,肯定能顺顺利利地回来,夫人不必太过忧心。”
“阿翊我倒是不怎么担心。”
楚夫人缓缓摇了摇头,眉头却仍微微蹙着。
她端起手边的茶盏,抿了一口,又轻轻放下。
“他一个男人,自幼习武,身体结实,风吹日晒都不在话下。再说了,他性子沉稳,处事冷静,哪怕真遇上点什么波折,也能妥善应对。身边又有两个得力的侍卫寸步不离地跟着,能出什么事儿呢。”
“可阿窈就不一样了。她从小在深宅长大,锦衣玉食,连门槛都少出,哪儿去过什么远地方?在家的时候,什么事都不用操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穿什么裙子都要丫鬟帮忙挑。”
“这次跟着出门,一路上舟车劳顿,饮食也不如家里讲究,夜里歇息的地方更是简陋,连个知冷知热的婢女都未必能贴身服侍……身边连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真不知道她能不能适应,吃得下饭,睡得着觉……”
丫鬟手上揉肩的动作微微一顿。
自家夫人这话,怎么听着不太对劲?
少夫人明明是跟着大公子一道出门的,身边怎会没人伺候?
那两名贴身丫鬟,不都跟着去了吗?
而且……
少夫人也不是那等娇气得离了人就不能活的主儿啊。
她平日虽温和柔顺,却也聪慧懂事,懂得体谅下人,更不会因环境变了就哭天抢地。
难道,夫人该不会是认错人了吧?
把该担心的人给搞混了?
可这话她哪儿敢说出口,只能默默垂下眼,继续轻柔地揉着夫人的肩。
楚夫人念叨了半天,越说越愁,心里始终放不下。
“去门口看看,最近几天有没有家信送过来。”
她忽然转过头,语气急切了些,“要是有信,马上拿给我。”
“好嘞。”
丫鬟连忙答应一声,顺从地退下。
她心里嘀咕,明明今早夫人已经问过门房了,当时可是什么都没收到。
但现在为了让夫人安心,她也只能再跑一趟。
她快步走到府门口,问过门房,正准备空手而归,却见一个小厮从角门匆匆进来,手里捧着一个泥封完好的信匣。
“咦?这不是刚送到的吗?说是昨儿傍晚就到了,只因送来时正赶上府里点灯,门房一时疏忽没来得及上报。”
小厮讪笑着递过来。
丫鬟眼睛一亮,赶紧接过信匣,也不等小厮多说,转身就往回跑。
“夫人,大公子来信了!”
她把信递过去,脸上带着欣喜的笑意。
“快拿来我看看!”
楚夫人一下子站起身。
她一把接过信,手忙脚乱地拆开了泥封。
信里字不多,只有寥寥几行。
大意是:一路平安,行程顺利,诸事妥当,不日便可归家。
楚翊本就寡言少语,平日在家都难得多说几句,哪怕在外真的遇到麻烦,也从不往家书里提,只报平安,免得家人挂心。
楚夫人看完这短短几行字,心里依旧空落落的。
“这信封里……还有别的?”
丫鬟凑近看了一眼,忽然察觉到信封的厚度有些不对劲。
她记得大公子写信用纸向来俭省,从不多加一页,可这封信封鼓鼓囊囊的,显然不止一张。
“哦?你这么一说……”楚夫人低头打量,果然发现信封夹层里似乎藏着东西。
展开一看,顿时双眼放光,“是阿窈写的!你看,才学了多久,就能写这么长的信了!”
写得密密麻麻,足足写了三页,内容从沿途风景,到天气冷暖,再到自己每日饮食作息,事无巨细,一一禀告。
甚至还画了个小小的太阳,说那是她在某日清晨看到的朝霞。
楚夫人一边看,一边忍不住笑出声来,“你瞧瞧,她还记得提醒我天凉了要加衣,担心我咳嗽的老毛病犯了……这孩子,心真细啊。”
“这……是少夫人写的?”
丫鬟接过信纸,只扫了一眼,就怔住了。
这内容……
哪儿像是少夫人写的?
而且,少夫人明明识字不多,怎么可能一提笔就写三页?
她偷偷抬头看了夫人一眼,心里嘀咕得更厉害了:这信……怕不是弄混了吧?
“我家阿窈真是了不起,才几天不见,字又进步了!”
提起儿媳,楚夫人满脸欣慰。
“这才多久啊,字已经能见人了,可见是下了苦功的。”
“少夫人信里都说了些什么?”
丫鬟站在一旁,忍不住踮起脚,探头探脑地望了一眼。
楚夫人笑着展开那封信,声音温柔地读起来:“母亲大人安好,阿窈在外一切顺利,请您别担心。每日饮食规律,天气渐暖,也未曾受寒。怡州有很多京都吃不到的小吃,街边的小摊热热闹闹的,卖的烧饼、油酥糕、糖炒栗子,闻着就香,我想带些回来孝敬您,还特意记了摊主的名字和做法……”
“真是贴心的孩子!”
楚夫人脸上笑得更开了,“出门在外,还惦记着给我带东西,这份心意比什么都珍贵。”
比起儿子那冷冰冰的几个字,儿媳这啰啰嗦嗦的一整页反而更让她暖心。
“阿窈说,再过四五天就能到京都了。”
楚夫人将信折好,小心地收进袖袋里,“你去把栖梧院的被褥拿出来晒晒,趁着今日晴好,晒得透些。再买些她爱吃的桂花糕、玫瑰酥、杏仁饼备着,别等她回来才手忙脚乱。”
“明白。”
丫鬟笑着点头,连忙应下。
“您对少夫人真是比亲闺女还上心啊,”她边走边回头笑道,“几位公子小时候也没这待遇,更别说回来了还能有热被窝、甜点心等着。”
“这也叫傻人有福气吧?”
楚夫人望着窗外阳光,低声笑了笑,“阿窈那孩子,心地纯善,不争不抢,反倒得了这份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