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许大茂也不是傻瓜,他知道自己要和娄晓娥结婚了,有了娄家的支持,他在厂里的日子会好过很多。\"爸,咱们是不是也该买辆自行车了?我每天上下班挺不方便的,下乡放电影更是麻烦。”
许大茂又提到这件事,看他的表情,显然是思考了很久。
一方面,他下乡放电影确实需要自行车;另一方面,自己有车也能在厂里显得更有面子,还能带上娄晓娥出去转转。
再说,傻柱家早就买了自行车,这些年风光得很,许大茂现在有些地位了,可不想再让傻柱占着这个风头。
听儿子说完,许伍德沉思片刻,没直接拒绝。
他知道儿子的心思,但自行车确实是必要的开销,对婚姻也有帮助。\"这几个月的工资我帮你处理,自行车的事不用愁。”
不过,许伍德也不是无偿给儿子买的,包括工资以及下乡的一些补贴。
听到这话,许大茂松了口气,最终答应下来。
他知道,要是靠自己攒钱,别说买自行车,连一半的钱都不够,更何况还有自行车票的问题。
时间飞逝,两个月眨眼就过去了。
何裕柱在清华大学已经进入第四学期。
如今,何裕柱在整个机械系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毕竟,每次考试他都是第一名,实际操作更是从未失手的第一名,与第二名的成绩差距还非常大。
在尖子生们都以通过9级工程师为荣时,他却已经拿到了8级工程师资格,因此大家都对他充满敬意。
不少同龄且容貌出色的女同学对何裕柱暗送秋波。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女生主动示好实属罕见,尤其是在清华大学这样顶尖的学府,思想相对开放。
加之何裕柱不仅成绩优异,身材与长相在男生中也极为突出,因此这种情况并不奇怪。
当然,何裕柱对这些示好一一婉拒。
他与谢颖琪已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毕业后便打算成家,没时间涉足其他感情。
万一传出去,反而可能影响他的前途。
某日,何裕柱如往常般来到教室,却被告知孙教授找他去办公室。
他并未感到意外,自通过八级工程师考核后,孙教授对他的态度愈发亲近。
作为行业权威,看到有潜力的学生自然欣慰,这也意味着国家未来的希望。
看着何裕柱离开的背影,同学们眼中满是羡慕。
这表明柱子得到了孙教授的青睐,有机会接触到前沿知识。
江文辉在通知何裕柱时,表情也颇为触动……
孙教授让江文辉通知何裕柱时,得知这次是要带他参与某个项目。
虽然具体内容江文辉不清楚,但仅凭“参与项目”
这一点就让所有人艳羡不已。
有孙教授这样的业内巨擘亲自指导,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若何裕柱能在此次项目中表现优异,甚至有望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江文辉心中虽有些紧张,但他真心希望何裕柱顺利完成任务。
毕竟两人交情匪浅,他也希望何裕柱事业蒸蒸日上。
何裕柱走向教师楼。
虽然称为楼房,但在那个年代,它远不及后世的高楼大厦。
即便如此,即便是清华的教学楼也只有三四层高,这样的建筑在当时的四九城已属优质。
很快,何裕柱来到孙教授办公室门前,敲了敲门。
得到允许后,他进入房间。
刚进门,他的视线就被吸引了。
办公室里除了孙教授,还有几个穿着朴素、提着工具包的男人,看起来像是工厂的工人。
另一边,有几个满脸堆笑的人,何裕柱从未在学校见过他们。
不过有两位机械系的同事也在场,偶尔在办公室碰面,渐渐熟悉起来。\"柱子,过来。”
孙教授看见何裕柱,点点头示意他靠近。
这时,办公室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何裕柱。\"这位就是您提到的学生吧?”
一位戴着解放帽、胸前挂着红色印章框的眼镜男问道。\"对,他叫何裕柱,你们可以喊他柱子。
别看他年轻,是个学生,但他可不简单,是我的得意弟子。”
旁边两位老师补充道。
听到这话,眼镜男心中一震,随即偷偷瞄了眼孙教授的表情。
似乎并没有否认,难道这是真的?
想到这里,他深吸一口气,再次看向何裕柱的目光充满了热情。\"既然柱子来了,孙教授,我们之前讨论的事情……”
孙教授虽专注于机械研究,但他久经世事,对几人的心思早已洞若观火。
得知得意弟子未作回应时,他并未在意,因为内心对柱子颇为满意。
另外两位老师因常看到柱子频繁出入办公室,与孙教授探讨学术,因此产生了些许误解。
至于今天到场的其他人,基于柱子先前的表现,或许能在后续事情中有所助力,所以孙教授选择保持沉默。\"柱子,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几位是……”
听到孙教授的话,何裕柱顿时恍然大悟。
简单介绍后,他明白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之前在教室里,江文辉提到孙教授可能带他参与某个项目。
对此,何裕柱没有推辞的理由。
毕竟无论何时,机会都比能力更重要。
即便自身才华横溢,也需要舞台展现。
故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得。
何裕柱固然能通过系统提升能力,但在工程领域,向上发展仍需机遇。\"孙教授,柱子同志,以及各位老师,实在是无奈才来找您们求助,工厂目前状况堪忧。”
孙教授一番介绍后,那位戴解放帽的男子也叹息一声,面露难色。
他们一行人实则是红星轧钢厂的管理层,其中解放帽男子名为孙胜利,负责车间管理。
此次同行的还有几位车间主任。
近期轧钢厂生产任务中,他们车间使用的机床突然断裂。
起初以为是正常故障,可随后数日内,多个车间的关键设备相继出现问题。
截止到他们找到清华大学,轧钢厂车间的生产几乎已陷入停滞。
当前全国上下齐心协力谋求发展,红星轧钢厂作为四九城内知名的钢铁厂,肩负着重大的任务和使命。
简单来说,完成这次生产任务至关重要,一旦无法迅速恢复生产,后果将不堪设想。
车间使用的机床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二手设备,虽然花费不菲,但这种情况在国内并不少见。
有时即便愿意支付高昂的价格,也未必能买到所需设备。
紧急关头,轧钢厂立即联系了之前出售设备的外国公司,请他们派技术人员协助维修。
然而,维修费用核算后竟远超重新购置一套新设备的成本,这显然不是轧钢厂所能接受的。
可若此时重新采购,不仅对方是否出售是个问题,即便同意出售,运输安装耗时较长,这次生产任务也将彻底延误。
于是,轧钢厂决定自行尝试修复设备。
然而,在仅有几名高级工程师的努力下,他们意识到自身技术能力不足以完成这项任务。
毕竟,国内外技术水平差距明显,这也是那些外国技术人员敢于收取高额维修费的原因之一。
在这种困境中,几位高级工程师建议孙胜利向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求助。
最终,他们找到了孙教授。
在国内机械领域,要论权威人士,至今尚无定论。
但在四九城内,若说到谁能解决这批机床故障,清华大学的孙教授无疑是最佳人选。
几位高级工程师早已听说过孙教授的大名。
经过多方努力,孙胜利终于成功联系上了孙教授。
孙教授正在办公室,周围的人都将目光投向他,因为这次的事情最终还得由他来决定。
孙胜利心里也明白这一点,虽然这项任务对他来说压力很大,但为了轧钢厂和生产任务,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应对。
何裕柱听完情况介绍后沉思片刻,他知道行业内被技术封锁的问题并不罕见,即使在他所处的时代,国家已经很强大了,但依然存在类似的情况。
因此,他决定从机械行业入手,希望逐步改变这一现状。
何裕柱表示,车间机床的设备绝非偶然购入,当初买设备时就存在问题,具体情况还需亲自查看才能确定。
那些外国卖家不会轻易放过设置障碍的机会,何裕柱对此心知肚明。
孙教授听后微微点头,认可了何裕柱的看法。
他认为何裕柱不仅有能力还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作为国内机械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对国际上的技术封锁感受尤为深刻。
因此,他坚信必须坚持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无论多艰难,都要避免被外部势力压制。
正因为如此,当得知轧钢厂面临的问题时,他才愿意会见孙胜利等人。\"柱子,这次我会安排两位老师陪你到轧钢厂实地考察,同时,我也要把这个任务上报给学校。
按照车间机床的情况来看,这也算是一项小型项目了。\"孙教授接着说道,办公室里的两位老师听后也是一阵振奋。
孙教授的话意味着他们的此次行动可以被正式认定为一项项目,这不仅能累积资历,在未来的职称晋升中也有帮助。
对他们而言,这无疑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当然,背后肯定也有挑战,否则孙教授不会如此强调。
何裕柱听后心里有了底:\"孙教授,请您放心,我会好好利用所学知识的。\"他并未过多考虑个人利益,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实践提升自我,同时也为国家尽一份力。
与此同时,轧钢厂的孙胜利等人听到消息后,紧绷的情绪顿时放松下来,脸上露出了喜色。
尽管对何裕柱的到来还有些疑虑,但有两位老师陪同,他们便将此视为孙教授为自己的得意门生铺路。
刚准备道谢时,孙教授却催促何裕柱和两位老师赶紧准备出发,时间紧迫。
离开清华大学后,孙胜利并没有立刻带何裕柱他们前往轧钢厂,而是让他们先回家向家人说明情况。
毕竟,七八台机床需要修复,任务繁重且紧急。
何裕柱等人作为工程师前来,并不需要做基础焊接或电工的工作,主要任务是检查机械零件图纸,这才是关键环节。
其余工作则由八级工负责。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易忠嗨还不是八级工,因此不会参与这些辅助工作。
何裕柱骑着自行车先回到了90号院子,向父母何大清和陈娟说明情况,表示自己近期可能不回家了,希望他们帮忙接送孩子上下学。
随后他又去了谢颖琪家及两位师父那里告知了这一安排。
处理完这些事务后,何裕柱返回清华大学。
孙胜利等人早已在此等候,还特意准备了一辆绿色小轿车。
即便是在普通情况下,这待遇也只有轧钢厂长才能享有。
等两位老师回去传达消息后,大家便驱车前往轧钢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