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研发中心顶楼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
周明站在那面巨大的落地窗前,脑海中回荡着倪鸿钧那句沉重的“我们造不出来”。这句话像一根尖刺,深深扎进他的心里,也彻底点燃了他内心深处那股不服输的火焰。
芯片设计是大脑,操作系统是灵魂,而芯片制造,则是承载这一切的躯壳。没有强健的躯壳,再聪慧的大脑和再高尚的灵魂,也只是空中楼阁。
建立华夏芯业,自建晶圆代工厂!
这个决定,在旁人看来,近乎疯狂。这已经不是商业冒险,而是一场押上整个启明帝国未来气运的豪赌。其难度,远超之前布局的任何一环——电池、手机、甚至操作系统。
但周明没有丝毫犹豫。重生一世,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道坎如果绕不过去,所谓的科技帝国,永远只是沙滩上的城堡,经不起任何风浪。
***
回到京城的第二天,周明立刻召集了启明帝国最核心的智囊与干将。
母公司启明投资控股的会议室里,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财务总监王岚、hR负责人方敏、法务负责人方瑾、战略顾问林薇,以及被紧急召回的鹏城研发中心负责人倪鸿钧、林枫等人悉数在座。
周明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将建立“华夏芯业”的计划和盘托出。
沉默,死一般的沉默。
即便是最熟悉周明天马行空风格的王岚和林薇,也被这个计划的宏大与……“不切实际”震惊得半晌说不出话。
“周董,”王岚最先开口,声音都有些发紧,“您知道这需要多少钱吗?一座最先进的12英寸晶圆厂,仅仅是前期投入,就可能高达上百亿……美金!这还不包括后续持续的研发、设备更新、人才费用,这是一个无底洞!以我们集团目前的现金流,根本不可能支撑!甚至抵押所有资产去贷款,也远远不够!”
她手中的笔几乎要将笔记本戳穿:“而且回报周期漫长到可怕,十年内看不到盈利的可能!这会彻底拖垮整个启明!我们所有的利润,所有业务的造血能力,甚至可能都无法填补这个窟窿!”
方敏接着话头,眉头紧锁:“人才呢?顶尖的半导体设备专家、工艺工程师、材料科学家……全球范围内都极度稀缺,基本被英特尔、台积电、阿斯麦这些巨头牢牢攥在手里。我们靠什么去挖?靠梦想吗?就算不惜代价,也可能面临各种签证、竞业协议的限制,甚至地缘政治的风险。”
方瑾推了推眼镜,语气冷静却同样沉重:“法律和政策的壁垒更高。很多尖端半导体设备和技术是对我们禁运的。即使通过特殊渠道获得,也面临巨大的合规风险和国际诉讼压力。专利壁垒更是密不透风,我们每一步都可能踩雷。”
林薇深吸一口气,看着周明:“周明,我知道你的决心。但这件事,是不是可以从长计议?或许我们可以先投资扶持国内现有的代工厂,帮助他们提升工艺,而不是自己从头开始,这太难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周明身上,充满了担忧和劝阻。
周明平静地听着,等所有人都说完,他才缓缓站起身。
“你们说的每一个字,都是事实。资金、人才、设备、专利、政策……每一座都是难以逾越的大山。”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能安抚人心的力量,“如果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或者一次普通的商业投资,我们现在就应该立刻停止,承认失败。”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眼神锐利如刀:“但这不是!这是生存之战,是未来之战!芯片制造,是信息时代的工业粮食!粮食不能自给,饭碗端在别人手里,我们今天就只是一个组装厂,明天就可能被人断炊饿死!启明所有的辉煌,都可能一夜之间崩塌!”
“难?当然难!正因为难,才必须去做!正因为别人觉得不可能,我们做成了,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才是谁也夺不走的护城河!”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笔,重重地写下“华夏芯业”四个字。
“资金!”周明看向王岚,“启动资金,母公司先期投入50亿人民币!不够?我去找钱!找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谈!找那些有远见、有家国情怀的地方政府谈!鹏城、上海、北京!拿出我们最详尽的商业计划书和最坚定的决心,去说服他们!告诉他们,这不是启明一家的生意,这是关乎国家产业安全战略的大事!启明愿意倾尽所有,扛起这面旗,但我们需要支持!贷款、贴息、政策补贴,所有能用的金融工具,全部给我用上!”
王岚看着周明眼中不容置疑的火焰,一咬牙:“是!周董,我立刻组建专项融资团队,就算跑断腿,也把第一笔启动资金啃下来!”
“人才!”周明看向方敏,“启动‘星火计划’最高级别预案!成立‘半导体人才引进办公室’,由你亲自挂帅!猎头费用上不封顶!薪资待遇,在国际顶尖水平基础上,再上浮50%!股权激励池单独预留,给最大的份额!”
“国内的专家,三顾茅庐不够,就十顾!国外的华人精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们,这里有一个能让他们毕生所学发挥价值、真正参与改变历史的舞台!告诉他们,祖国需要他们!有任何生活上的顾虑,家属安置、子女教育,集团全力解决!有任何法律风险,法务部给我顶上去,不惜一切代价扫清障碍!”
方敏感到一股热血冲上头顶,重重点头:“明白!周董!全球挖人!我会让‘华夏芯业’成为全球半导体人才心中的圣地麦加!”
“设备和技术!”周明看向方瑾和林薇,“合规路径走不通,就想办法!研究一切可能的法律漏洞和政策窗口。设备禁运?那就拆开了,分类了,通过不同渠道,化整为零地买!买二手的,买淘汰的,哪怕只能买到上一代的,也要买回来!买回来不是为了直接用,是为了研究、消化、吸收!”
“同时,成立我们自己的半导体设备研究院!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成立顶尖的攻关小组!从最基础的理论物理、光学、精密机械开始研究!我不要求他们立刻造出EUV,但我要他们吃透原理,掌握Know-how,哪怕先造出实验用的样机,也是巨大的胜利!”
“专利方面,”周明目光冰冷,“一方面,加大自主研发,申请我们自己的专利,构建防御体系。另一方面,组建最强大的知识产权律师团队,随时准备打官司!他们告我们,我们就反诉!用专利交叉授权,用市场换技术,用一切合法的手段,杀出一条血路!”
方瑾和林薇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撼和决绝。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周明已经指明了方向。
“倪老,林枫。”周明最后看向两位技术核心,“你们的任务最重。华夏芯业的生产工艺,需要你们的设计和系统来验证和驱动。我要你们派出最得力的干将,加入华夏芯业的筹建团队,从工厂设计、产线规划、工艺调试,全程参与!确保未来造出来的芯片,能用、好用!”
“请周董放心!”倪鸿钧激动得声音发颤,“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
一场席卷整个启明帝国的“造芯”总动员,就此拉开序幕。
其艰难程度,远超最初的想象。
融资之路,步履维艰。王岚带着团队,几乎跑遍了所有能想到的投资机构和政府部门。尽管周明和她磨破了嘴皮子,描绘了无比美好的前景和巨大的战略意义,但面对天文数字的投资和渺茫的盈利预期,大多数机构和官员都选择了谨慎观望甚至直接拒绝。冷眼、质疑、敷衍,成了家常便饭。直到王岚通过林薇的关系,辗转找到了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递上了一份沉甸甸、凝聚了周明无数心血的《关于组建华夏芯业,突破国家芯片制造壁垒的战略规划建议书》,事情才出现转机。这份报告以其超前的视野、详实的数据、坚定的决心和对国家战略的深刻理解,打动了高层。经过数轮激烈论证和艰难协调,最终,由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领投,联合鹏城、上海两地政府投资平台,以及启明投资控股,共同出资,完成了华夏芯业首期200亿人民币的融资。这笔钱,对于晶圆厂建设而言,依然紧巴巴,但至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人才争夺,腥风血雨。方敏和她的人力资源团队,几乎成了空中飞人,足迹遍布全球。她们像侦探一样,搜寻着每一位华裔半导体专家的信息,然后发动一切关系去接触。高薪、股权、爱国情怀、事业平台……能用的筹码全部用上。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和艰辛。有的专家被诚意打动,毅然放弃国外优渥待遇回国;有的则顾虑重重,婉言谢绝;更有甚者,刚刚接触,就引来了其所在巨头的警觉和施压,甚至动用竞业协议进行诉讼威胁。方瑾领导的法务团队,几乎成了“吵架部”,天天和国际律所打交道,据理力争。期间,甚至发生了某位意向强烈的专家在临行前被莫名扣留调查的事件。最终,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后,一支由数十位海内外顶尖专家为核心、数百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为主力的初创团队,终于初步搭建起来。这其中,就包括了周明凭借模糊记忆、让方敏重点关注的几位未来在半导体领域崭露头角的关键人物。
设备采购,暗战重重。这更像是一场地下工作。林薇动用了所有深不可测的人脉,通过复杂的第三方甚至第四方渠道,尝试采购被禁运的设备。过程曲折离奇,充满了不确定性。有时是高价买回的设备关键模块缺失;有时是货船在公海被莫名拦截检查;有时是对方突然变卦毁约。负责此事的团队精神高度紧张,如同在刀尖上跳舞。最终,通过各种难以言明的途径,一批并非最先进但尚可用的二手半导体设备,被拆分成无数零件,以各种名目,历经周折,陆续运抵国内。它们将成为华夏芯业最初的火种,也是逆向工程和自主研发的起点。
选址落地,博弈妥协。综合考虑了人才聚集、配套产业、政策支持、交通运输等多方面因素,华夏芯业最终决定落户上海浦东新区。但这同样是一场艰难的谈判。土地、税收、能源保障、基础设施配套……每一个细节都涉及巨大的利益和复杂的协调。周明亲自出面,与上海市领导进行了多轮会谈,最终以坚定的投资决心和未来带动万亿级产业链的承诺,赢得了对方的大力支持,拿到了极其优惠的政策包。
***
半年后。
上海浦东,一片新规划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内,昔日空旷的土地已然平整完毕,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一场简单却隆重的奠基仪式正在举行。没有过多的媒体喧嚣,到场的除了启明和华夏芯业的核心团队,主要是来自国家部委、上海市政府的代表以及重要的合作伙伴。
天空飘着细雨,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自豪。
周明站在人群前方,手握系着红绸的铁锹,为“华夏芯业一期项目”培下第一锹土。
泥土沉重而湿润,仿佛承载着无尽的期望与责任。
他看着眼前这片热火朝天的工地,脑海中闪过这半年来的无数个不眠之夜,闪过团队成员奔波劳累的身影,闪过那些质疑、拒绝、挫折和最终突破重围后的喜悦。
资金依然紧张,最先进的光刻机依然遥不可及,技术人才依然短缺,未来的工艺攻关更是道阻且长。
但是,第一步,终于卖出去了!
华夏芯业,这家承载着无数人心血和梦想的公司,这家未来将震动全球半导体格局的企业,今天,终于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扎下了它的第一根桩基。
周明转过身,面对在场所有为此奋斗过的人们,他没有发表长篇大论的演讲,只是深深鞠了一躬。
一切尽在不言中。
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和肩膀,但他的眼神却异常明亮,充满了坚定的力量。
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无数硬仗要打。但他更相信,只要方向正确,步伐坚定,汇聚众志,就没有什么困难无法克服。
华夏芯业,必将成为中国芯片产业崛起之路上的重要基石!
而这一切,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想到未来那波澜壮阔的芯片争霸战,周明的嘴角,再次勾起那抹自信而快意的弧度。
这盘大棋,他落下的这颗棋子,必将震动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