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寒霜凝在承乾宫的窗棂上,像层透明的冰甲。瑶珈正看着李太医为新制的冻疮膏写药方,忽然听见院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 是淑嫔宫里的小禄子,他的棉鞋在金砖地上蹭出微弱的响,像只受惊的兔子。
“婉妃娘娘!” 小禄子的声音带着哭腔,怀里的襁褓裹得严严实实,却仍能听见婴儿细碎的咳嗽,“小皇子、小皇子烧得厉害,太医院的人说、说淑嫔娘娘失宠,不肯来诊治……”
瑶珈的笔尖在药方上顿了顿,墨点晕在 “当归” 二字上,像滴未干的泪。她想起三日前,八阿哥的余党 —— 兰答应的妹妹菊答应,被晋封为贵人,搬进了景仁宫旁边的偏殿,日日以 “探望” 为名,在淑嫔门前指桑骂槐。
“李太医,” 她将药方推到一旁,凤袍的拖尾扫过散落的药草,“带上你的药箱,随本宫去景仁宫。”
景仁宫的偏殿比承乾宫冷了许多,炭盆里的火只烧了半盆,火星奄奄一息。淑嫔抱着小皇子,鬓边的银钗歪在耳后,脸色比身上的素色宫装还要白。见了瑶珈,她怀里的孩子忽然哭得更凶,小小的拳头攥着她的衣襟,指缝里还沾着些焦黑的药渣。
“妹妹……” 淑嫔的声音细若蚊蚋,泪水掉在婴儿的襁褓上,洇出深色的痕,“他们说、说安儿是不祥之人,不肯给看病……”
瑶珈的指尖抚过婴儿滚烫的额头,忽然注意到襁褓边缘沾着的药渣 —— 是巴豆粉混着黄连,虽不足以致命,却能让婴儿持续腹泻发热,看似风寒,实则人为。她的目光扫过墙角的炭盆,里面的灰烬里,还留着半张烧残的药方,字迹娟秀,是菊答应宫里小太监的笔迹。
“李太医,” 她的声音平静无波,“给小皇子诊治,需要什么药材,尽管开口。”
李太医的手指搭在婴儿的腕上,眉头越皱越紧:“回娘娘,小皇子是中了慢性毒药,需要立刻灌肠排毒,再用羚羊角熬汤退烧。只是……” 他的声音顿了顿,“太医院的羚羊角,都被菊贵人以‘调理身子’的名义领走了。”
淑嫔的哭声陡然拔高,抱着孩子的手剧烈颤抖:“是她!一定是菊答应!她前日来看安儿,还喂了块糕点……”
瑶珈的指尖在袖中攥紧那枚 “仁恕” 玉佩,玉质的温润抵不过心底的寒意。菊答应这是想借小皇子的病生事,既打击失宠的淑嫔,又能嫁祸给刚稳固地位的自己 —— 毕竟,这景仁宫的周遭,都是承乾宫的势力范围。
“刘嬷嬷,” 她扬声,“去取本宫的那支赤金步摇,去太医院,就说本宫要用步摇上的红宝石,给小皇子入药。”
那步摇是太后赏的,宝石通透如血,足以换十支羚羊角。刘嬷嬷刚要应声,就见春桃捧着个锦盒进来,里面是支羚羊角,还带着新鲜的截痕:“娘娘,这是德妃娘娘让人送来的,说是‘刚从关外弄来的,或许有用’。”
瑶珈的目光落在羚羊角的截痕上,切口整齐,显然是刚锯下的 —— 德妃这是在示好,也是在提醒她,后宫的势力盘根错节,独善其身不如相互扶持。她笑了笑,对李太医道:“开始吧。”
灌肠用的银针在烛火下消了毒,婴儿的哭声撕心裂肺,淑嫔心疼得背过身去,泪水打湿了瑶珈的袖口。瑶珈轻轻拍着她的背,声音温和:“别怕,安儿会没事的。” 她忽然想起自己晋封那日,淑嫔塞给她的那包胎发,原来这后宫之中,早已有人将信任悄悄托付。
窗外的天色渐渐泛白时,小皇子的烧终于退了。李太医写下新的药方,叮嘱道:“以后小皇子的饮食,定要亲自查验,连水都不能喝外人递的。”
淑嫔抱着熟睡的孩子,忽然对着瑶珈重重一跪:“妹妹的大恩,臣妾无以为报……”
“都是姐妹,说这些就见外了。” 瑶珈扶起她,目光落在那半张烧残的药方上,“只是这幕后黑手,不能不查。”
她让小禄子悄悄去查菊答应宫里的动向,自己则带着那半张药方去了永和宫。德妃正对着棋盘出神,见了她,笑着推过杯热茶:“安儿怎么样了?”
“好多了,多谢姐姐的羚羊角。” 瑶珈将药方放在棋盘上,“这是在景仁宫找到的,姐姐看看眼熟吗?”
德妃的指尖在 “巴豆” 二字上轻轻一点:“这字迹,像是菊答应宫里的小贵子。四阿哥说,这孩子是纳兰明珠的远房侄子,八阿哥倒台后,一直想找机会报复。” 她忽然落下颗黑子,“妹妹想怎么处置?”
“按宫规,” 瑶珈的声音带着冷意,“毒害皇嗣,当斩。”
德妃的棋子顿在半空:“斩了她,倒是干净。只是纳兰家在江南还有势力,怕是会闹得不好看。” 她沉吟片刻,“不如…… 废了她的位分,贬去浣衣局,让兰氏‘好好教教’她规矩。”
这个主意比直接处死更妙。兰氏恨透了纳兰家的人,让她调教菊答应,既能解恨,又能让江南的纳兰余党知道,后宫不是他们撒野的地方。瑶珈的指尖在棋盘上落下颗白子,恰好堵住黑子的去路:“姐姐的主意,极好。”
回到承乾宫时,小石头正押着小贵子候在庭院里。那小太监吓得瘫在地上,怀里还揣着包没送出去的黄连粉。瑶珈看着他腕上的银镯子 —— 刻着 “明” 字,与兰氏之前戴的那支一模一样。
“说,是谁让你做的?”
小贵子的哭声像被踩住的猫:“是、是菊答应!她说只要小皇子出事,皇上就会怪罪婉妃娘娘管理不力……”
瑶珈的目光扫过围观的宫人,春桃攥着药包的手在发抖,张厨子的妻子红着眼圈。她忽然开口,声音清晰得像晨钟:“你们都听着,本宫不管你们以前是谁的人,进了这承乾宫的势力范围,就得守本宫的规矩。害人性命者,绝不姑息!”
她让人将小贵子杖毙,又传旨废了菊答应的位分,贬去浣衣局。兰氏接旨时,对着瑶珈重重一叩,额头撞在金砖上的声响,比当年受罚时还要响亮:“老奴定当好好‘教’她!”
傍晚时分,淑嫔派人送来个锦盒,里面是支木簪,雕刻的并蒂莲虽粗糙,却透着真心。字条上写着:“安儿安好,谢婉妃娘娘救命之恩。”
瑶珈将木簪插进鬓发,与那支赤金步摇相映成趣。她忽然想起康熙赏的 “仁恕” 玉佩,原来这 “仁” 与 “恕”,从来不是对恶人的纵容,而是对善者的守护。
暮色漫过宫墙时,李德全送来康熙的赏赐,是串东珠,颗颗圆润饱满。“皇上说,” 李德全的声音带着笑意,“婉妃娘娘既懂规矩,又有仁心,把后宫交给您,他放心。”
瑶珈看着那串东珠,忽然明白,这场援手施得值。她不仅救了淑嫔母子,更向所有人展示了自己的底线 —— 可以容得下犯错的好人,却绝不容忍作恶的坏人。这既是仁善,也是威慑。
窗外的寒霜渐渐融化,水珠顺着窗棂滑落,像串无声的泪。瑶珈知道,这后宫的风波还会继续,陷害与反击也不会停歇。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用智慧守护想守护的人,用规矩惩治该惩治的恶,在这波诡云谲的深宫里,走出条既守得住本心,又护得住旁人的路。
小皇子安儿的笑声从景仁宫传来,清脆得像银铃。瑶珈的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指尖拂过鬓边的木簪。这宫中的援手,施的是恩情,结的是善缘,更是在为自己,为家族,为所有坚守正道的人,铺就一条更宽广的路。而这条路,将会在她的脚下,延伸向更遥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