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的正屋里,跪了一地的下人,男女老少都有。
陶储很少管这些下人的事情,可是今天丢人丢到了家门口,那就必须他这个家主出面了。
“三姑娘这两天都让你们干了什么荒唐事?不说出来,等我查出来你们一个都跑不掉。”
他是很看重 这个嫡女,可如果和家族利益相比,一个女儿算不了什么。
今天陶家珍所为,丢脸的不仅仅是她个人,闹到家门口来,就是让整个陶家蒙羞。
“知情不报,那就是助纣为虐,明知故犯,不可饶恕。”
陶储那严厉的眼神一扫,大家都低着头不敢说话。
“说不说?你们是不是买了几个罐子?都干什么啦?”陶储还在问。
“罐子,罐子,灌便便,灌便便,砸花轿,砸新娘,好玩好玩!”
听到罐子,有个傻乎乎的小厮,也就十一二岁的样子,开心地叫了起来。
“不许说话!”旁边一个年纪差不多的小厮,赶紧扯了那个傻子一把。
傻子捂着自己嘴巴说道:“不能说,不能告诉老爷,会打屁股,打屁股疼。”
说着,他还用手去捂住自己的屁股。
“说!再不说每个人都打三十大板,再不说再打!”陶储已经基本确定,陶家珍是做了这事。
他还想要确定一下,“就是你,你来说!”陶储指着刚才拉人的那个小厮。
“我,我什么都不知道!”那个小厮吓得说话都结巴了,然而却还是在否认。
小傻子上去捂住他的嘴巴:“阿奇别说话,老爷打屁股!”
陶储看这些人嘴硬,不用点手段是不行了。
他说:“不说我马上就打死你!陶高,给我拿棍子来!”
“我叫你不要说话,老爷会打屁股!”
那个傻子急了,一把从地上拿起一块石头,冲着陶储就砸了过来。
陶储哪里想到会有这么回事,一下子被砸中了鼻子。
眼看着鼻血就流了出来,鼻尖也被石头砸破一大块。
“哎呀,窝的鼻子,疼死我了!”陶储捂着鼻子叫唤不已。
“敢砸老爷,你找死!”陶高还没来得及拿棍子,看到老爷被砸,上来就要打那个傻子。
先前被指到的小厮爬了出来,他连连磕头:“老爷,求您饶了呆哥吧,他是个傻子,老爷您不要和他计较。”
陶储现在是火冒三丈,可是他要和个傻子计较,确实有失身份。
这笔账,等解决了今天的事情再和他们算也不迟。
他说:“想要我放过他也行,你来说说,你们都做了什么好事?”
这个阿奇居然护着那个傻子,有软肋那就好办!
呆哥已经被陶高提溜到一边,怕他再有什么过激行为,就派了两个人按着胳膊跪着。
那个小厮看了看呆哥,认命地低下了头。
他说:“前两天姑娘让我们把夜香都留着,昨天她叫呆哥把所有夜香倒在了几个罐子里。”
“她还叫呆哥去茅坑挖一些也倒在里面。她说如果告诉别人,老爷会打我们屁股。”
果然如此,看来肖晨曦他们还真的没有冤枉陶家珍。
一个姑娘家,哪能干这种事呢,交给其他人去做就是了,蠢货!
陶储在心里责怪起陶家珍来,这就不是一个有手段的人该做的事情。
“那这件事情,其他人知不知道,嗯?”
陶储最后一个字长长拖着尾音,带来了无尽的压迫。
其他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证明自己了,他们一个个举手想要说话。
“老爷,我们不知道啊!”
“老爷,这真的不关我们的事,我们没有参与这件事。”
“老爷,许多事情姑娘都是叫呆哥去做的,我们确实不知情。”
陶储被吵得头脑发懵,鼻子那里疼痛不已。
“住嘴,我问你们了吗?刚才怎么不说话?”
接着他又看向那小厮:“他们说的可是真的?你又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三姑娘身边的两位姐姐是知道的,其他人确实不知情。”
陶家珍怕呆哥做不好这件事,派阿呆在旁边监督着。
“我,我自己也没有动手。太,太臭了。”阿奇越说声音越小。
“抬起头来,我再问你。可知道她为什么叫你们这么做?”陶储的心里已经确定了。
可他还是抱有幻想,幻想着自己的女儿没有做这么丢人的事情。
阿奇说:“我听那两位姐姐私下里说,是拿那些罐子去砸花轿,砸新娘子。”
他也不明白为什么结婚还要用这东西砸,那多臭啊!
“砸花轿!砸新娘子!”傻子呆哥又在旁边喊了起来。
陶高甩手就给了一个大嘴巴子:“闭嘴吧,你个傻子!”
阿奇求饶:“老爷,您不要惩罚呆哥,他什么都不懂。他天天就是干脏活累活的,他不懂。要惩罚您就罚我吧!”
“把这个院子里的所有人各打十大板,那个傻子和他各打五十大板。”陶储命令道。
他才不会因为呆哥是个傻子就放过他,这些人,该杀鸡敬给点颜色了。
两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根本就撑不到五十大板。
其他下人吓得瑟瑟发抖,可是他们的命运都在主家手里,又能怎么办呢?
后院传出声声惨叫,却根本不影响前面的事情。
陶储回到府门口,这里已经挤满了人, 陶家姑娘做的缺德事也被众多的人知道。
左邻右舍都有下人出来看热闹,陶家大门外面吵吵闹闹的,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一切。
不少人都摇头:“真缺德啊!在人家大婚时候去做这样的事情,这陶家的家教看来是不行!”
“家教要是好的话,嫡子会死在青楼吗?”
“看来这陶家的当家主母不行,嫡子嫡女都没有教导好,可见陶家庶子庶女更加不堪。”
“对喽,以后结亲还得看好人家,可不能和这样的人家扯上,不然家宅不宁啊!”
家教,家风,家训,哪一点都体现出一个家庭的教养问题,孩子的行为习惯就体现出了一切。
陶家贵死于青楼,那件事根本就不能怪罪华家,大家顾忌到陶家失去孩子,才没有说什么。
今天陶家珍的所作所为,让大家想起了那件事,这说明陶家还是记恨华家。
他们陶家总觉得自己有理,其实受委屈的难道不是华家吗?
外面人实在是太多,没办法,陶储只能把人迎进了院子。
又不能都站在院子里解决问题,他只好又把人带到了自家的厅堂。
看到那一群臭烘烘的乞儿,陶高本能地想要把人拦在门外。
“凭什么不让我们进去,我们几个不仅是受害者,我们还是你家姑娘花钱请来的。他们去得,我们就进得。”
说着,他们几个就硬往前凑,陶高怕自己身上也被污染,只得往后退。
“各位,我先让人带你们下去洗漱一番,等下再来好不好。”陶高只好做出了让步,他和几个人商量。
“不行,你这是调虎离山计,等我们回来这些人都走了,我们几个身份低微,还不是任你们喊打喊杀。”
不要以为小乞儿就是笨的,他们许多也只是命运不济,并不是因为蠢笨而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何况作为在街头讨生活的人,他们见多识广,对于人心的恶早就烂记于心。
这些所谓的官宦人家做出的承诺,他们是不会相信。
他们要趁着人多,争取到属于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