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巷尽头的新宅,两进青瓦小院,前庭一株老槐,后院一洼池塘,搁在寸土寸金的县城里,已算“豪宅”。可宅子越金贵,图纸越让人挠头。
水星按林悦的草图重描了一张:
——正厅天花板开“天眼”采天光;
——西厢墙里嵌铜管地龙,冬天可通热水;
——厨房灶台下藏“风柜”,一拉木闸,炊烟直接抽上屋脊;
——最怪的是后院,要铺一条“会唱歌”的卵石小径,脚一踩,水声潺潺。
师傅们围成一圈,眉毛打成死结。
“小老儿修房三十载,从没见过墙里盘水管的!”
“这风柜是灶王爷的烟囱成精?”
水星被问得头大,干脆卷图纸:“得,我回青云村搬救兵。”
消息长了腿,半天就传遍县城的“木匠街”。
街尾破棚里蹲着三个年轻人——阿柏、阿松、小六,早年在“星愿”大酒店做杂工,见过玻璃穹顶、铜管暖气、旋转灯池,回到县城却英雄无用武之地。三人已啃了半个月咸菜,听见议论,互看一眼,同时起身。
“去看看呗,万一能混口粥。”
三个人挤进小院时,水星正收拾包袱。粗布衣裳洗得发白,袖口磨出毛边,他们连呼吸都放轻。阿柏鼓起勇气:“大、大姐,听说缺人手?”
水星本想摆手,鬼使神差多问一句:“能看懂图纸吗?”
三张脸同时亮灯。阿松接过图纸,指尖顺着铜管线路游走,眼睛越睁越大:“这是地龙!星愿酒店顶层套房用过,冬天踩地板都是暖的!”
小六指着“会唱歌”的卵石路:“下面得埋空陶瓮,水走瓮中,人踩就响——我们以前给假山做过!”
水星当即拍板:
——三人做头,人手随报随领,工钱日结;
——特殊材料列清单,主家自购,他们只管安装;
——工期二十天,提前一天赏银三两。
阿柏、阿松、小六手上没响亮的招牌、也没光鲜的履历,他们唯一能拿出来的是“见过”——见过星愿酒店那些稀奇做法。于是他们把招人思路拆成三步:先让人“看见”、再让人“听懂”、最后让人“信赚”。
一、让人“看见”——现场演示
1. 把那张“看不懂”的图纸裁成八块,每块只画一个节点:
? 回形地暖铜管俯视图
? 风柜剖面图
? 唱歌小径的陶瓮节点
早晨木匠街口摆一条长凳,把八块板子钉成一排,旁边放一只小火盆、一段铜管、一个土陶瓮。
2. 现场做实验:
? 火盆上烧半壶水,铜管盘两圈,水开后管壁冒热气——“冬天踩地板烫脚”肉眼可见。
? 陶瓮里灌两寸水,瓮口蒙羊皮,小六踩上去“咚”一声脆响——“唱歌路”直观可听。
围观的人先是被声音吸过来,再被热气唬住,好奇心一起,就有了“肯试试”的第一批人。
二、让人“听懂”——说人话报价
哥儿仨把工钱拆成“看得见的部分”和“看不见的部分”:
? 看得见的:拆墙、垒墙、铺瓦、粉墙——按日结,县城均价。
? 看不见的:盘铜管、调风柜、埋陶瓮——按节点结,做完一项结一项,没把握的工序他们自己先垫料。
这样一来,老师傅们心里踏实:不会为“新奇”白搭工,也不会因为“不会”而被压价。
三、让人“信赚”——先干活后补人
先招“二把刀”小工——搬灰、搬砖、扛木料,当天结现钱;
再招“半把手”——会砌墙但不会盘管的,哥儿仨手把手教,一天管两顿饱饭;
最后招“老师傅”——专做木工或泥瓦,按节点验收,银子一次给清。
传出口碑:跟着阿柏他们干,不拖欠、不糊弄,新奇活儿还能学手艺。
———————————————————
【小院装修八个区域细化】
1. 大门
? 门洞:老槐木外包铜皮,铜皮先捶出回纹,再刷桐油三遍,既防雨又显低调。
? 门枕石:原宅旧石翻新,左侧雕一只卷口荷叶,右侧雕一尾鲤鱼,取“荷鲤(合利)”谐音。
? 门头灯:风柜余料做木盒,盒内藏小油灯,门一开,风柜拉绳联动,灯自亮。
2. 院子
? 地面:中轴铺“唱歌小径”——底埋30个空陶瓮,瓮口覆羊皮,上覆卵石;步径两侧留缝种草,雨天透水。
? 角落:老槐保留,树干钉一圈半尺宽的杉木平台,可当圆桌,夏日乘凉。
? 围墙:青砖立砌,顶部加“一”字形瓦檐,瓦槽内填木炭,吸湿防苔。
3. 客厅
? 天窗:屋脊正中开1.2尺见方“天眼”,双层青瓦夹云母片,白天采光,晚上观星。
? 地龙:地面下盘“回”字形铜管,热水由厨房灶膛余热供给;管上铺细沙,再覆青砖,踩上去冬暖夏凉。
? 隔断:两扇活动屏风——杉木框夹宣纸,纸面绘稻浪图;屏风起时客厅敞亮,落下可作茶室。
4. 主人房
? 榻:南窗下做“三面围榻”,榻底抽屉可藏书;榻背嵌一块活动搁板,翻起可当小案。
? 壁柜:东墙整壁到顶柜,柜门用整片竹篾压平,外刷桐油,透气防虫。
? 夜灯:风柜支管绕到榻下,留一个小风口,吹动铜片,带动齿轮,灯芯自动升降——起夜不抹黑。
5. 客房
? 小套间:外间一桌两椅,里间一炕;炕箱可收纳被褥。
? 窗:上下两截,上截固定花格,下截外推,雨天可晾衣。
? 隔音:炕沿与墙之间塞一层稻壳包布,走动无声。
6. 洗浴间
? 位置:厨房后夹道,灶膛余热通过铜管预热大木桶。
? 地漏:青砖开十字缝,下埋瓦缸,缸底铺炭,污水过滤后流入院内暗沟浇花。
? 天窗:斜开一缝,水气上升直接散出,冬天不起雾。
7. 厨房
? 灶台:两口锅,一口做饭,一口热水;灶膛后设风柜,一拉木闸,烟火全部抽走。
? 橱柜:吊柜底嵌竹篾帘,油盐酱醋放帘后,既通风又防鼠。
? 备餐台:青石板台面,边缘开浅槽,血水顺槽流入小桶,清台不积水。
8. 储物间
? 位置:厨房与正房之间,半地下,地面低两尺,冬暖夏凉。
? 分层:上层放粮桶、腌菜坛,下层做酒窖;墙面嵌竹钉,挂腊肉、干鱼。
? 通风:屋顶伸出两根竹筒,一高一低,拔湿气;竹筒顶端加盖小瓦帽,雨落不进。
———————————————————
阿柏三人连夜回家翻出尘封工具:铜剪、弯管器、空心钻……第二日卯时,天刚蒙亮,小院里已响起整齐的锯木声。
水星把清单递到林悦面前:
铜管四十丈、铸铁回水阀六只、空心陶瓮三十个、桐油灰十斤、青瓦三百片带暗槽、鹅卵石子两担、细白膏泥五桶……
林悦抿一口桂花酒,提笔在每样后面添注:
铜管——城南“永丰铜铺”订,暗刻云纹;
陶瓮——东郊窑口专烧,内膛要上釉;
青瓦——要老窑新火,瓦面留一道“隐沟”,走烟不漏雨。
她把银票折成一指宽,塞进水星袖口:“钱够,但别一次亮底,省得坐地起价。”
第一天,拆旧墙。阿松举着空心钻,钻头像游龙,砖粉簌簌落却不伤木骨,围观匠人直呼邪门。
第三天,装地龙。铜管在地面盘成回字,接口用桐油灰捻缝,再以细沙填实。试水时,热水一过,地面腾起薄雾,阿柏赤脚踩上去,舒服得直咧嘴。
第七天,铺“唱歌”小径。小六蹲在土沟里,把陶瓮口对口嵌进卵石层,瓮里灌半寸清水。第一个客人——卖豆腐的老汉——踩上去,“叮咚咚”脆响,吓得差点把豆腐摔了,反应过来后笑得直不起腰。
第十天,厨房风柜装好。老苍头生火试灶,一拉木闸,火苗“呼”地倒卷进铜管,屋顶却不见一丝烟,只剩淡淡松木香。老头子揉了揉眼,嘟囔:“灶王爷搬家了?”
第十五天,西厢外墙粉刷。阿柏突发奇想,把青瓦碎末掺进白灰,调成极浅的月白。日头一晒,墙面泛起细碎的青蓝光泽,远看似湖面倒映的天光。街坊们来围观,啧啧称奇,问刷墙方子。阿柏咧嘴:“秘方,恕不外传。”
老师傅、半把手、小工三层递进,既解决哥儿仨“没人信”的尴尬,又把每个区域的细节落到实处。二十天工期,人手足、银子清、手艺新,小院从里到外,一寸一寸都有了声响与温度。
第二十天的傍晚,林悦踏着“叮咚咚”的小径进院。
正厅天窗泻下一束金橙色的光,落在地面回字铜槽上,水汽蒸腾,像一条缓缓流动的金色小河。西厢墙映着晚霞,青蓝里透出暖紫,美得不似人间。
阿柏三人站成一排,脸上灰一道白一道,却笑得比春日的老槐还灿烂。水星递上红封:“主家说了,提前两天完工,赏银六两,再加每人一双新靴子。”
阿柏捧着银子,喉结滚动:“主家,往后有活,还叫我们?”
林悦弯眸:“县城小,装得下的奇思妙想却大。只要你们敢想,小院就敢要。不如你们自己开个装修队,以后我这小院就是你们的样板房啦。”
“样板房?”
“对,以后按照我们小院儿装修的人会越来越多,难道你们自己信不过自己的手艺,还是信不过我家小姐的眼光。”水星说。
“图纸可以给你们,要怎么用都是你们的事了,有一点,一分价钱一分货,不要辜负任何的信任包括找你们装修的人家。别砸了自己的招牌。”
“谢谢小姐,我们感谢您的知遇之恩,谢谢您的信任,一定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