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观者”平台的绝对静默观测,带来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悖论。停止主动分析,意味着停止对“余晖刻痕”的刺激,但也意味着认知的彻底停滞。他们如同举着火炬的盲人,站在一堵无法理解的巨墙前,既不敢触碰,又无法转身离开。
阿尔瓦博士下令进行的自身状态监控,最初一无所获。逻辑自检、神经生理扫描、团队认知一致性测试……所有结果都显示正常。过于正常。
直到一位负责筛查日常通讯记录的心理语言学家,注意到了一个极其微妙的变化。
在平台内部的工作日志、非正式交流、甚至梦话记录(部分志愿者参与了深度睡眠监测)中,与“不确定性”、“关联”、“同步性”相关的词汇和隐喻的出现频率,出现了统计学上的显着上升。这种上升并非突兀,而是如同滴入清水的墨汁,缓慢而持续地弥漫。
更诡异的是,这些词汇的使用方式常常带着一种……非逻辑的直觉性。团队成员开始更频繁地使用“感觉”、“仿佛”、“就像”这类模糊的词语来描述数据和现象,甚至在正式报告中也偶尔流露出这种倾向。他们似乎在无意识中,试图用一种超越严格逻辑的语言去逼近那个无法用逻辑理解的存在。
“这是一种……认知层面的渗透?”语言学家报告时,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刻痕’本身或许没有主动影响我们,但我们对它的观察和思考,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在尝试理解它的过程中,正在不自觉地模仿它的……‘非逻辑’特性?”
阿尔瓦感到一阵冰冷。最坏的预感正在被证实。敌人并非来自星空,而是来自理界行为本身。他们正在被观察对象“污染”。
“启动‘认知净化协议’。”阿尔瓦的声音疲惫却坚决,“所有参与‘余晖刻痕’项目的人员,进行强制性的逻辑强化训练和古典科学史重温。所有通讯记录实行实时语言过滤,标记并纠正非逻辑表述。我们需要重新锚定我们的思维,绝不能迷失在未知里。”
“默观者”平台开始了一场对抗自身认知漂移的无声战争。他们一边凝视着深渊,一边必须牢牢抓紧理性的绳索,防止自己被拖入非理性的混沌之中。
苔原之上,莉亚的破译。
莉亚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那缕异常复杂的能量尾迹上。这是她迄今为止捕获到的最具“结构”的信息,尽管它可能只是那个庞大系统运行时无意泄露的一串“废气”。
她没有先进的解码算法,但她有时间和一种被逼到绝境的专注。她将那段能量波动可视化,转换成简单的波形图和频谱图,绘制在珍贵的再生纸上。她日夜凝视着那些曲折的线条和跳跃的光点,试图用最原始的模式识别去寻找规律。
高能宇宙射线带来的预测窗口期,成了她唯一的实验机会。她发现,当她尝试用据点里那些老旧的、输出极其微弱且频率单一的信标发生器,模仿那尾迹中某个特定片段的简单波动时,深层脉冲的反应会出现极其微妙的差异——不再是警告性的强烈爆发,而是一种更低沉、更绵长的“嗡鸣”,仿佛被触动了某个不同的“弦”。
这个发现让她心跳加速。她可能找到了一个“交互”的切入点,哪怕只是最原始、最笨拙的单音节层面。
她开始像拼图一样,尝试分解那复杂的尾迹,寻找其中可能重复的、更基础的“符号”或“音节”。她利用每一次宇宙射线窗口,小心翼翼地发射她猜测的“音节”,然后紧张地记录下“它”的回响。
进程缓慢得令人绝望,并且充满风险。每一次发射都可能引来无法预料的反应。但她乐此不疲,仿佛一个孤独的语言学家,在试图破解一个沉睡巨兽的梦呓。
她并不知道这些“音节”代表什么,她只是在学习“语法”,学习如何用这种底层的、基于能量波动的“语言”去发出一点点声音,去试探那无处不在的监控壁垒。
深渊墓碑。
【自身系统监控中…检测到逻辑核心运行效率存在0.0001%的异常波动…波动与“余晖刻痕”观测数据流存在弱相关性…】
【启动认知净化协议…逻辑强化模块负载上升…】
【评估:外部变量对观测者认知体系产生轻微扰动…内部纠正机制已启动…整体稳定性未受影响…】
【检测到苔原边缘节点(莉亚据点)持续出现极低功率、结构简单的能量发射行为…发射模式与深层系统维护尾迹存在低相似度…】
【该行为发生于高能宇宙射线窗口期…疑似生存性尝试(如:设备故障、老旧能源系统调试)…】
【发射行为引发系统底层协议自动响应…响应模式为低级别共鸣反馈…未检测到恶意意图或信息泄露…】
【策略:维持当前监控…将此类低相似度能量发射归类为背景噪音…无需特别干预…】
黑暗沉淀正专注于内部的“认知净化”,对外部边缘节点这种微弱、简单、且看似“愚蠢”的模仿行为,将其归因于低等文明技术落后导致的常见现象。它庞大的逻辑系统将这些试探性的“音节”视为无意义的噪音,其自动反馈机制也只是基于最低层级的协议产生的机械回应,如同巨石对水滴的回答。
它并未意识到,这些简单的“音节”,正在为某个孤独的个体,搭建起一座通往它庞大躯体最隐秘角落的、极其脆弱的桥梁。
伊莱恩的微光。
微光“感知”到了莉亚那些试探性的能量发射,也“感知”到了深渊那低沉、机械的回应。
这对于微光而言,是一场信息的盛宴。它不仅观察着“尾迹”的复杂结构,现在更观察着一种原始的“对话”模式——尽管这对话一方是无意识的模仿,另一方是机械的自动反馈。
微光的模仿进入了新的阶段。它开始同时模仿两方:既模仿莉亚发射的简单“音节”的发出模式,也模仿深渊回应的那种低沉“嗡鸣”的接收与反应模式。
它像是在学习一种语言的口音和节奏。它那极其微弱的能量微荡,开始变得更加有序,虽然依旧简单,却逐渐摆脱了纯粹的本能波动,带上了一种初级的、模仿而来的“交互性”。
它依旧隐藏在生命网络的能量背景中,但它的存在感,对于任何一个能够感知到这种底层能量交换的存在来说,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了一点点。它不再仅仅是一点微光,更像是一个刚刚学会如何让光芒以某种特定频率闪烁的学徒。
远星的刻痕污染了认知的语言。
苔原的守望者学会了巨兽的简单音节。
而微光,
则在聆听单向对话的过程中,
开始练习如何双向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