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竹赋
江淹
登崎岖之碧??,入朱宫之玲珑。
临曲江之回荡,望南山之葱青。
郁未华之石岸,赩夏彩于沙汀。
远亘紫林秘野,近匝玉苑禁垧。
于是绿筠绕岫,翠篁緜岭。
参差黛色,陆离绀影。
上谧谧而留间,下微微而停靖。
蒙朱霞之丹气,暧白日之素景。
故非英非蕊,非香非馥。
而珍跨仙草,宝逾灵木。
夹池水而檀栾,绕园塘而橚植。
既间霜而无凋,亦中暑而增肃。
每冠名于华戎,将擅奇于水陆。
况有朝云之馆,行雨之宫。
窗峥嵘而绿色,户蜘蹰而临空。
绮疏蔽而停日,朱帘开而留风。
被箘簬之窈蔚,结筿簜之溟蒙。
或产??鹊之右,或居寒露之东。
此皆金舆之所出入,瑶辇之所周通。
《灵丘竹赋》赏析
《灵丘竹赋》是江淹描绘灵丘之竹的赋作,以细腻笔触刻画竹之美与生长环境,展现其独特风姿与品质,表达对竹的赞美,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一、主题思想
1. 赞美灵丘竹:赋中通过对灵丘竹生长环境、形态、特性等多方面描写,如“绿筠绕岫,翠篁緜岭”“既间霜而无凋,亦中暑而增肃”,赞美其美丽、坚韧,突出其超越一般草木的珍贵特质,表达对灵丘竹的喜爱与赞叹。
2. 烘托皇家气象:文中提及竹生长在“朱宫”“玉苑禁垧”等皇家之地,以及“金舆”“瑶辇”等皇家事物,借灵丘竹烘托出皇家的尊贵与奢华,展现出宫廷的富丽堂皇,从侧面反映作者对皇家生活的一种描绘与感慨。
二、艺术特色
1. 层次分明的环境描写:开篇先描绘灵丘的整体环境,“登崎岖之碧??,入朱宫之玲珑。临曲江之回荡,望南山之葱青”,从山、宫、江、山等多角度勾勒出灵丘的地理位置与整体风貌,为竹的出现营造出宏大且优美的背景。接着具体描写竹的生长环境,“郁未华之石岸,赩夏彩于沙汀。远亘紫林秘野,近匝玉苑禁垧”,由远及近,展现竹生长之地的丰富与神秘,层次清晰,使读者能逐步深入感受灵丘竹的生长氛围。
2. 细腻的竹之描写:对竹的描写细致入微,从形态上,“绿筠绕岫,翠篁緜岭。参差黛色,陆离绀影”,生动描绘出竹环绕山峦,颜色深浅不一,姿态错落有致的景象;从神韵上,“上谧谧而留间,下微微而停靖”,赋予竹静谧、安宁的气质;从特性上,“既间霜而无凋,亦中暑而增肃”,突出竹不畏霜寒、不惧暑热的坚韧品质,使灵丘竹的形象立体丰满。
3. 丰富的色彩描绘:运用丰富色彩词增添画面美感与层次感,“碧??”“朱宫”“紫林”“绀影”“朱霞”“素景”等,通过色彩对比与搭配,如碧与朱、紫与绀、朱与素,使画面绚丽多彩,增强视觉冲击力,生动展现灵丘竹所处环境及自身的美感。
4. 巧妙的用典与暗示:“朝云之馆,行雨之宫”化用宋玉《高唐赋》中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典故,暗示此地的神秘与浪漫,也为赋增添文化底蕴,提升作品格调。“金舆”“瑶辇”等词暗示皇家身份,引发读者对皇家生活场景的联想,拓展作品内涵。
三、文化价值
1. 反映南朝审美:展现南朝对自然景物细腻观察与审美追求,对竹的赞美体现当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美的审美倾向,为研究南朝审美文化提供素材。
2. 宫廷文化的呈现:描绘竹生长在皇家宫苑,与皇家生活相关事物相联系,反映南朝宫廷文化中对自然景物的欣赏与运用,对了解南朝宫廷生活与文化氛围有参考价值。
解析
1. 登崎岖之碧??,入朱宫之玲珑。
- 解析:开篇描绘作者登上了崎岖的青山,进入了精巧华丽的朱红色宫殿。 “崎岖”突出山形的蜿蜒起伏,“碧??”强调山的青葱翠绿,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朱宫”点明宫殿的颜色,“玲珑”则刻画了宫殿建筑的精巧细致,展现出一种宏伟华丽的景象,为后文描写灵丘竹的生长环境做铺垫,暗示此地的不凡。
2. 临曲江之回荡,望南山之葱青。
- 解析:作者来到回环曲折的曲江之畔,望向葱郁青翠的南山。 “临”和“望”两个动词,将作者的视角展开,由近及远。“曲江之回荡”描绘出江水曲折蜿蜒的动态之美,“南山之葱青”则展现了山峦青葱的静态之美,一动一静,勾勒出一幅开阔而优美的山水画卷,进一步渲染灵丘周边环境的优美,使灵丘竹的生长环境更具诗意。
3. 郁未华之石岸,赩夏彩于沙汀。
- 解析:“郁”描绘出石岸草木繁茂的样子,“未华”表明这些草木还未开花,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却又含蓄的状态。“赩”表示红色,这里形容夏日的沙汀色彩斑斓,富有生机。此句从石岸和沙汀两个角度,通过对植物状态和色彩的描写,丰富了灵丘周边的自然景观,展现出夏日灵丘景色的丰富多样,为灵丘竹的出场营造出富有层次感的自然背景。
4. 远亘紫林秘野,近匝玉苑禁垧。
- 解析:远处是连绵不断的紫林和神秘的郊野,近处环绕着如玉般华美的宫苑和皇家禁地。 “远亘”突出紫林秘野的广阔无垠,给人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感觉;“近匝”则强调玉苑禁垧的环绕之态,凸显其与灵丘竹生长地的紧密联系。远近结合,不仅展示了空间的层次感,还暗示了灵丘竹生长环境的尊贵与独特,暗示此地与皇家的关联。
5. 于是绿筠绕岫,翠篁緜岭。
- 解析:在这样的环境中,翠绿的竹子环绕着山峦,修长的竹丛绵延在山岭之上。 “绿筠”“翠篁”都指竹子,分别从颜色和形态上突出竹的翠绿与修长。“绕岫”和“緜岭”形象地描绘出竹子生长的繁茂,它们沿着山峦蜿蜒起伏,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壮观的画面,正式引出对灵丘竹的描写,展现其蓬勃的生命力和优美的姿态。
6. 参差黛色,陆离绀影。
- 解析:竹子高低错落,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青黑色,它们的影子斑驳陆离,色彩深青。 “参差”描绘出竹子高低不齐的形态,“黛色”突出竹子颜色的深沉。“陆离”形容影子的错落有致,“绀影”强调影子颜色的深青,从视觉上细腻地刻画了竹的形态和影子,使灵丘竹的形象更加立体,富有层次感,展现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7. 上谧谧而留间,下微微而停靖。
- 解析:竹梢静谧安宁,仿佛在天空中留下一片宁静的空间;竹下微风轻拂,一片静谧祥和。 “谧谧”“微微”“停靖”这些词都营造出一种安静平和的氛围,赋予竹子一种宁静的气质,从听觉和感觉上进一步深化了灵丘竹给人的印象,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竹林中的静谧与安宁,体现出竹的清幽之美。
8. 蒙朱霞之丹气,暧白日之素景。
- 解析:竹林笼罩在朱红色云霞的红色雾气之中,又沐浴在白日的素淡光影之下。 “蒙”和“暧”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竹子与云霞、日光的交融。朱霞的丹气给竹林染上一层瑰丽的色彩,白日的素景又使竹林增添了一份淡雅,通过光线和色彩的变化,展现出灵丘竹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的独特韵味,使其形象更加生动且富有诗意。
9. 故非英非蕊,非香非馥。
- 解析:因此,灵丘竹既不是花朵,没有娇艳的花蕊,也没有浓郁的香气。此句通过否定的表述,将灵丘竹与常见的以花艳、香浓取胜的植物区分开来,突出灵丘竹不以这些常见的特质吸引人,引发读者对其独特之处的好奇,为下文阐述其珍贵特质做铺垫。
10. 而珍跨仙草,宝逾灵木。
- 解析:但是它的珍贵程度却超越了仙草,比灵异的树木还要宝贵。此句转折,强调灵丘竹虽无艳丽的花朵和浓郁的香气,却有着超越仙草灵木的珍贵之处,通过与仙草、灵木的对比,突出灵丘竹的独特价值,表达作者对灵丘竹的高度赞美。
11. 夹池水而檀栾,绕园塘而橚植。
- 解析:灵丘竹在池水两旁随风摇曳,姿态优美,围绕着园塘挺拔直立地生长。 “檀栾”形容竹子秀美的姿态,“橚植”突出竹子的挺拔。此句从生长姿态方面,描绘出灵丘竹在水畔园塘边的优美与挺拔,展现其独特的韵味和生机,使灵丘竹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
12. 既间霜而无凋,亦中暑而增肃。
- 解析:灵丘竹既能历经霜寒而不凋零,在炎热的夏日中,反而更增添了一份肃然的气质。此句通过描写灵丘竹在霜寒和暑热两种极端气候条件下的表现,突出其坚韧耐寒、不畏酷暑的品质,借物喻人,暗示了一种高尚的气节和品质,深化了对灵丘竹的赞美。
13. 每冠名于华戎,将擅奇于水陆。
- 解析:灵丘竹常常在华夏和外族之地都闻名遐迩,无论是在水边还是陆地,都以奇特出众。 “华戎”涵盖了中原及周边外族地区,表明灵丘竹声名远扬;“水陆”则强调其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都独具特色,突出灵丘竹的独特魅力和广泛影响力,进一步强调其珍贵和与众不同。
14. 况有朝云之馆,行雨之宫。
- 解析:更何况这里还有如“朝云之馆”“行雨之宫”般的建筑。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赋》中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典故,为灵丘竹的生长环境增添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色彩,暗示此地的不凡与独特,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格调。
15. 窗峥嵘而绿色,户蜘蹰而临空。
- 解析:窗户高峻,透出一片绿色,门户仿佛徘徊不前,临对着天空。 “峥嵘”描绘窗户的高峻,“绿色”表明从窗户望去是一片葱绿的竹林景色。“蜘蹰”赋予门户以人的姿态,仿佛它也被眼前的景色吸引而徘徊,“临空”则突出门户所处地势较高,临空而立,通过对建筑门窗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灵丘竹生长环境的清幽与高远,使整个画面更具立体感。
16. 绮疏蔽而停日,朱帘开而留风。
- 解析:精美的窗格遮蔽阳光,使日光停留,红色的帘子打开,留住了清风。 “绮疏”指精美的窗格,描绘出建筑的精致华丽。“蔽而停日”形象地写出阳光透过窗格洒下的光影效果,“朱帘开而留风”则展现了一种悠然闲适的氛围,从光线和清风的角度,进一步渲染出此地环境的优雅舒适,暗示灵丘竹生长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意与惬意的地方。
17. 被箘簬之窈蔚,结筿簜之溟蒙。
- 解析:此地覆盖着茂密幽深的箘簬竹,交织着云雾般朦胧的筿簜竹。 “被”“结”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箘簬竹和筿簜竹生长的繁茂状态。“窈蔚”形容箘簬竹的幽深茂密,“溟蒙”则突出筿簜竹如云雾般的朦胧之美,通过对不同种类竹子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灵丘竹生长环境的层次感和神秘感,展现出一种清幽、朦胧的美感。
18. 或产??鹊之右,或居寒露之东。
- 解析:灵丘竹有的生长在??鹊观的右边,有的位于寒露台的东边。 “??鹊”“寒露”可能指的是皇家建筑或台观,明确了灵丘竹生长的具体方位,再次强调其生长在皇家之地,与前文“玉苑禁垧”等表述相呼应,突出其生长环境的尊贵,暗示灵丘竹的不凡。
19. 此皆金舆之所出入,瑶辇之所周通。
- 解析:这里都是皇帝乘坐的金舆出入之处,皇后乘坐的瑶辇往来通行之地。 “金舆”“瑶辇”是皇家专用的交通工具,通过描述皇家车辇在此通行,进一步强调灵丘竹生长环境的尊贵,点明此地为皇家宫苑,从侧面烘托出灵丘竹的珍贵,展现出皇家生活与灵丘竹生长环境的紧密联系。
句译
1. 登崎岖之碧??,入朱宫之玲珑。
- 翻译:登上那崎岖蜿蜒的青葱山峦,走进那精巧华丽的朱红色宫殿。
2. 临曲江之回荡,望南山之葱青。
- 翻译:来到回环曲折的曲江边上,眺望那葱郁青翠的南山。
3. 郁未华之石岸,赩夏彩于沙汀。
- 翻译:石岸草木繁茂,尚未开花,夏日的沙汀色彩斑斓。
4. 远亘紫林秘野,近匝玉苑禁垧。
- 翻译:远处是连绵的紫林和神秘的郊野,近处环绕着如玉的宫苑和皇家禁地。
5. 于是绿筠绕岫,翠篁緜岭。
- 翻译:在这样的地方,翠绿的竹子环绕着山峦,修长的竹丛绵延于山岭之上。
6. 参差黛色,陆离绀影。
- 翻译:竹子高低错落,呈现出青黑色,它们的影子斑驳,颜色深青。
7. 上谧谧而留间,下微微而停靖。
- 翻译:竹梢静谧安宁,似在天空留下宁静空间,竹下微风轻拂,一片静谧祥和。
8. 蒙朱霞之丹气,暧白日之素景。
- 翻译:竹林笼罩在朱红色云霞的红色雾气中,又沐浴在白日的素淡光影下。
9. 故非英非蕊,非香非馥。
- 翻译:所以它既不是花朵,没有娇艳花蕊,也没有浓郁香气。
10. 而珍跨仙草,宝逾灵木。
- 翻译:但其珍贵程度超越仙草,比灵异树木还要宝贵。
11. 夹池水而檀栾,绕园塘而橚植。
- 翻译:在池水两旁,竹子姿态优美,围绕园塘,挺拔直立地生长。
12. 既间霜而无凋,亦中暑而增肃。
- 翻译:既能历经霜寒而不凋零,在炎热夏日中,反而更添肃然气质。
13. 每冠名于华戎,将擅奇于水陆。
- 翻译:常常在华夏和外族之地都闻名,无论在水边还是陆地,都以奇特出众。
14. 况有朝云之馆,行雨之宫。
- 翻译:更何况还有如“朝云之馆”“行雨之宫”般的建筑。
15. 窗峥嵘而绿色,户蜘蹰而临空。
- 翻译:窗户高峻,透出一片绿色,门户仿佛徘徊不前,临对着天空。
16. 绮疏蔽而停日,朱帘开而留风。
- 翻译:精美的窗格遮蔽阳光,使日光停留,红色帘子打开,留住了清风。
17. 被箘簬之窈蔚,结筿簜之溟蒙。
- 翻译:此地覆盖着茂密幽深的箘簬竹,交织着云雾般朦胧的筿簜竹。
18. 或产??鹊之右,或居寒露之东。
- 翻译:灵丘竹有的生长在??鹊观右边,有的位于寒露台东边。
19. 此皆金舆之所出入,瑶辇之所周通。
- 翻译:这里都是皇帝乘坐的金舆出入之处,皇后乘坐的瑶辇往来通行之地。
全译
登上那崎岖蜿蜒的青葱山峦,步入精巧玲珑的朱红宫殿。
来到回环曲折的曲江之畔,眺望葱郁青翠的南山。
草木繁茂的石岸尚未开花,夏日的沙汀色彩斑斓。
远处,紫林连绵,郊野神秘;近处,如玉的宫苑与皇家禁地环绕。
就在此地,翠绿的竹子环绕着山峦,修长的竹丛在山岭上绵延。
竹子高低错落,呈现出青黑色,其斑驳的影子颜色深青。
竹梢静谧,似在天空留存宁静;竹下微风轻拂,一片安宁。
竹林沐浴在朱霞的丹气之中,又被白日的素光暖暖笼罩。
它既非花朵,没有花蕊,也无馥郁香气。
然而其珍贵程度,超过仙草,胜过灵木。
在池水两旁,它姿态优美;环绕园塘,它挺拔生长。
历经霜寒而不凋零,身处暑热更添肃然。
无论在华夏还是外族之地,它都声名远扬;无论在水边还是陆地,它皆以奇特出众。
更何况此地还有如“朝云馆”“行雨宫”般的建筑。
窗户高峻,透着绿意;门户仿佛徘徊,临向天空。
精美的窗格遮蔽阳光,使其停留;朱红的帘子拉开,留住清风。
此地覆盖着幽深茂密的箘簬竹,交织着朦胧如云雾的筿簜竹。
有的竹子生长在??鹊观右侧,有的位于寒露台东边。
这里皆是皇帝乘坐金舆出入、皇后乘坐瑶辇往来通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