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吹赋
江淹
骠骑公以剑卒十万,御荆人于外郊。铁马烦而人耸色,彩旄耀而士衔威。军容有横吹,仆感而为之赋云:
北阴之竹兮,百尺而不见日。石硿砻而成象,山沓合而为一。云遥遥而孤去,风时时而寒出。木敛柯而攒抏,草骞叶而萧瑟。故左崎嶬,右硱磳。树岩崿,水泓澄。镇雄蛟及雌虺,杅独鸱与单鹰。白山颢,赤山赩。匝流沙,经西极。原陆窈,灌莽深。人声绝,马迹沉。寂然四顾,增欷累吟,虽欲止而不能禁。此竹方可为器,乃出天下之英音。
于是带以珉色,扣以琼文。润如沉水,华若浮云。赤绶紫驳,星含露分。其声也,则鞅郁有意,摧萃不群。超遥冲山,崎曲抱津。緜幂顺序,周流衔吕。故西骨秦气,悲憾如怼;北质燕声,酸极无已。断绝百意,缭绕万情。吟黄烟及白草,泣虏军与汉兵。
于是海外之云,处处而秋色;河中之鴈,一一而学飞。素野黯以风暮,金天赩以霜威。衣袂动兮雾入冠,弓刀劲兮马毛寒。五方军兮出不及,杂色骑兮往来还。旃如云兮帜如星,山可动兮石可铭。功一竖兮迹不夺,魂既英兮鬼亦灵。奏此吹兮有曲,和歌尽而泪续。重一命而若烟,知半气之如烛。美人恋而婵媛,壮夫去而踯躅。
故感魂伤情,获赏弥倍。所以韵起西国,响流东都。浮江绕泗,历楚传吴。故函夏以为宝饰,京关以为戎储。至于贝胄象弭之威,织文鱼服之容。鄞山锡刃,耶溪铜锋,皆陆断犀象,水斩蛟龙。载云旗之逶迤,扈屯骑之溶溶。啾寥亮于前衡,嘒陆离于后阵。视盼眩而或近,听嘹嘈而远震。奏白登之二曲,起关山之一引。吐哀也,则琼瑕失彩;衔乐也,则铅垩生润。采菱谢而自罢,绿水惭而不进。代能识此声者,长灭淫而何吝。
《横吹赋》赏析
《横吹赋》是江淹创作的一篇独具特色的赋作,以横吹乐器为核心,描绘了边塞军旅生活及横吹乐的独特魅力,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一、主题思想
1. 展现军旅威严与艰辛:通过描述骠骑公率十万剑卒御敌的场景,如“铁马烦而人耸色,彩旄耀而士衔威”,展现出军队的强大威严。同时,对边塞环境的描写,如“北阴之竹兮,百尺而不见日”等,渲染出边塞的苦寒与孤寂,凸显军旅生活的艰辛。
2. 凸显横吹乐的感染力:着重刻画横吹乐的声音,“其声也,则鞅郁有意,摧萃不群”,强调其独特的韵味和强烈的情感表现力。横吹乐能“吟黄烟及白草,泣虏军与汉兵”,说明其既能传达出边塞的荒凉,又能引发人们深沉的情感,具有感魂伤情的力量。
3. 反映文化传播与影响:指出横吹乐“韵起西国,响流东都。浮江绕泗,历楚传吴”,展现了它在不同地域的广泛传播,以及在各地文化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反映出当时文化交流融合的现象。
二、艺术特色
1. 环境描写烘托氛围:对边塞环境的描写极为精彩,“石硿砻而成象,山沓合而为一。云遥遥而孤去,风时时而寒出”,勾勒出一幅雄浑、冷峻且孤寂的边塞图景。这些描写不仅为横吹乐的出现营造了恰当的氛围,也从侧面反映出军旅生活的艰苦,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横吹乐所承载的情感。
2. 生动的声音描写:运用多种手法描绘横吹乐的声音,“鞅郁有意,摧萃不群”以拟人化的表述,赋予乐声以情感和个性,使其仿佛具有独立的生命。“超遥冲山,崎曲抱津。緜幂顺序,周流衔吕”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对声音传播路径的想象,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乐声的悠扬、曲折与和谐。
3. 丰富的情感表达:借横吹乐传达出复杂多样的情感,既有“悲憾如怼”“酸极无已”的悲伤哀怨,又有“美人恋而婵媛,壮夫去而踯躅”所体现的眷恋、不舍之情。这些丰富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横吹乐的感染力更加深厚,也让读者能深切体会到边塞生活中人们内心的波澜。
4. 华丽的语言与用典:语言华丽,用词精准,如“润如沉水,华若浮云。赤绶紫驳,星含露分”,运用大量比喻,使描述生动形象。同时,文中虽未明确提及具体典故,但整体行文风格和意象运用与传统文学典故相呼应,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
三、文化价值
1. 军事文化的呈现:为研究古代军事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通过对骠骑公领军御敌及横吹乐在军中作用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军事规模、装备以及军队文化,使后人对南朝时期的军事活动和军队生活有更直观的认识。
2. 音乐文化的见证:是研究古代音乐文化尤其是横吹乐的重要文献,详细描述了横吹乐的音色、情感表达及传播范围,反映出当时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和文化影响力,对了解古代音乐的演变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
1. 骠骑公以剑卒十万,御荆人于外郊。铁马烦而人耸色,彩旄耀而士衔威。军容有横吹,仆感而为之赋云:
- 解析:开篇点明背景,骠骑公率领十万持剑士卒,在城外抵御荆地之敌。“铁马烦”描绘战马奔腾嘶鸣的忙碌状态,“人耸色”体现士兵因战争而神情紧张严肃,“彩旄耀”写军旗鲜艳夺目,“士衔威”突出士兵们充满威严。“军容有横吹”指出军队中有横吹这一乐器,“仆感而为之赋”表明作者因有所感而作此赋。此段为下文对横吹的描写及情感抒发做铺垫,展现出紧张的战争氛围和军队的威武气势。
2. 北阴之竹兮,百尺而不见日。石硿砻而成象,山沓合而为一。
- 解析:描绘横吹乐器取材的竹子生长环境。北方背阴处的竹子,高达百尺却不见阳光,强调其生长环境的阴暗。“石硿砻而成象”写石头经过雕琢形成各种形状,“山沓合而为一”描绘山峦重叠相连的景象,通过对周边山石环境的刻画,展现出一种雄浑、壮阔且略带阴森的氛围,暗示横吹竹材生长环境的独特与不凡,为横吹乐增添神秘色彩。
3. 云遥遥而孤去,风时时而寒出。木敛柯而攒抏,草骞叶而萧瑟。
- 解析:继续渲染环境氛围。云朵遥远地孤独飘去,寒风不时呼啸而出,营造出一种孤寂、寒冷的感觉。树木收敛枝条,草丛中叶子萎缩,呈现出萧瑟之态,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荒凉与肃杀,为横吹乐的出现烘托出悲凉的气氛,暗示横吹乐可能蕴含着与之相应的深沉情感。
4. 故左崎嶬,右硱磳。树岩崿,水泓澄。镇雄蛟及雌虺,杅独鸱与单鹰。
- 解析:描写竹子生长地周边地势,左边崎岖险峻,右边怪石嶙峋。树木生长在陡峭的山崖上,水潭清澈幽深。“镇雄蛟及雌虺,杅独鸱与单鹰”,仿佛有蛟龙、毒蛇镇守,又有鸱鸮、老鹰独居,突出环境的险峻与神秘,从侧面表现横吹竹材生长环境的恶劣,暗示横吹乐可能具有独特而强劲的气质。
5. 白山颢,赤山赩。匝流沙,经西极。原陆窈,灌莽深。人声绝,马迹沉。
- 解析:从色彩和地域上进一步拓展描写。白色的山明亮耀眼,红色的山色彩鲜艳,地域跨越流沙之地,经过西方极远之处。平原和陆地深远辽阔,灌木草丛幽深茂密,人迹罕至,马迹也消失不见。此段描绘出边塞地域的广袤、色彩的鲜明与环境的荒僻,强调横吹乐诞生于这样广阔而人迹罕至的边塞,赋予其豪迈、孤寂的特质。
6. 寂然四顾,增欷累吟,虽欲止而不能禁。此竹方可为器,乃出天下之英音。
- 解析:作者置身于如此寂静荒凉的环境中,环顾四周,不禁多次叹息、吟诗。在这种氛围下,感到内心的情感难以抑制。接着指出这样环境中生长的竹子,才适合制作乐器,且能发出天下卓异美妙的声音。此句将环境与横吹乐器建立联系,表明独特的环境赋予竹子独特的品质,从而能产生非凡的乐音,引出下文对横吹乐音的具体描写。
7. 于是带以珉色,扣以琼文。润如沉水,华若浮云。赤绶紫驳,星含露分。
- 解析:描写制成后的横吹乐器的外观。用珉玉般的色泽装饰,刻有美玉般的纹理,温润如同沉香木,华丽好似浮云。乐器上系着红紫相间的丝带,如同星辰含露般分明。通过对乐器材质、色泽、装饰的细致描绘,展现出横吹乐器的精美华丽,暗示其音质也应与之相称,为下文写乐音做铺垫。
8. 其声也,则鞅郁有意,摧萃不群。超遥冲山,崎曲抱津。
- 解析:开始描述横吹乐的声音。“鞅郁有意”赋予乐声以忧郁深沉的情感,仿佛它有着自己的思绪;“摧萃不群”强调乐声出众,与众不同。“超遥冲山,崎曲抱津”,乐声超越遥远,冲向山峦,又曲折环绕在渡口,通过对乐声传播路径的想象,表现出乐声的悠扬、灵动与雄浑,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乐声在广阔空间中的回荡。
9. 緜幂顺序,周流衔吕。故西骨秦气,悲憾如怼;北质燕声,酸极无已。
- 解析:“緜幂顺序,周流衔吕”描绘乐声连绵不断,合乎音律,循环往复。“西骨秦气,悲憾如怼”说明乐声带有西部秦地的气质,蕴含着悲伤遗憾,仿佛饱含着深深的怨恨;“北质燕声,酸极无已”表明乐声具有北方燕地的特质,极其酸楚,令人哀伤不已。此句通过地域文化特色来丰富乐声的情感内涵,展现出横吹乐能传达出不同地域风格的哀伤之情。
10. 断绝百意,缭绕万情。吟黄烟及白草,泣虏军与汉兵。
- 解析:进一步强调横吹乐的情感力量,它能断绝各种思绪,萦绕万千情感。乐声如吟唱着黄烟与白草,让敌军与汉军都为之哭泣。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横吹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无论敌我,都被乐声中蕴含的悲伤所触动。
11. 于是海外之云,处处而秋色;河中之鴈,一一而学飞。素野黯以风暮,金天赩以霜威。
- 解析:描绘横吹乐响起时的自然景象。海外的云朵,处处呈现出秋色;河中的大雁,一只一只地学着飞翔。素淡的原野在暮风中显得黯淡,秋天的天空因霜威而呈现出赤色。通过描写秋天的云、雁、原野、天空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空旷、萧瑟、略带凄凉的氛围,以景衬情,进一步烘托出横吹乐所带来的哀伤情感。
12. 衣袂动兮雾入冠,弓刀劲兮马毛寒。五方军兮出不及,杂色骑兮往来还。
- 解析:描写军中场景。士兵们的衣袖飘动,雾气进入冠冕;弓刀强劲,马毛因寒冷而耸立。来自五方的军队行动迅速,各种颜色的骑兵往来穿梭。此句展现出军队的行动状态,在寒冷、雾气弥漫的环境中,军队的活动充满紧张感,同时也暗示横吹乐在这样的军事场景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下文写其对军队的影响做铺垫。
13. 旃如云兮帜如星,山可动兮石可铭。功一竖兮迹不夺,魂既英兮鬼亦灵。
- 解析:继续描写军队场景,军旗如云,旗帜如星,其气势仿佛能撼动山峦,让石头都可铭刻功绩。一旦建立战功,事迹就不会被磨灭,士兵们灵魂英勇,死后的鬼魂也会显灵。此句展现出军队的强大气势和士兵们建立功勋的决心,同时暗示横吹乐能激励士气,与军队的荣耀和精神紧密相连。
14. 奏此吹兮有曲,和歌尽而泪续。重一命而若烟,知半气之如烛。
- 解析:当演奏横吹曲时,应和的歌声结束后,泪水却接连不断。士兵们珍视生命如同轻烟,深知生命如同蜡烛般脆弱。此句突出横吹乐对士兵情感的触动,引发他们对生命的感慨,在战争的背景下,横吹乐唤起了士兵们对生命无常的认知,进一步强调其感染力。
15. 美人恋而婵媛,壮夫去而踯躅。
- 解析:以美人眷恋不舍、情意缠绵,壮士离去时徘徊不前,表现横吹乐不仅能触动士兵的情感,也能让听闻的人产生深深的眷恋和不舍之情。从侧面进一步强调横吹乐具有强大的情感共鸣作用,无论男女,都能被其打动。
16. 故感魂伤情,获赏弥倍。所以韵起西国,响流东都。浮江绕泗,历楚传吴。
- 解析:总结横吹乐能感动灵魂、伤人情思,因而获得极高的赞赏。它的韵味起源于西方,声响流传到东都,在长江、泗水流域传播,历经楚地、吴地。此句阐述横吹乐因独特的情感感染力而广泛传播,展现其在不同地域的影响力,反映出当时文化交流的现象。
17. 故函夏以为宝饰,京关以为戎储。至于贝胄象弭之威,织文鱼服之容。
- 解析:说明横吹乐在国家中的地位,被中原地区视为珍贵的装饰,在京城和边关被作为军事储备的一部分。接着提到戴着贝饰的头盔、象牙装饰的弓,以及有花纹的战袍和鱼皮制的箭袋,描绘出军队的威武装备,暗示横吹乐与军队的紧密联系,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军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8. 鄞山锡刃,耶溪铜锋,皆陆断犀象,水斩蛟龙。
- 解析:列举鄞山的锡制刀刃、耶溪的铜制锋刃,形容这些兵器极为锋利,在陆地上能斩断犀象,在水中能斩杀蛟龙。通过对兵器锋利程度的夸张描写,展现出军队装备的精良,同时从侧面烘托出横吹乐所代表的军事力量的强大。
19. 载云旗之逶迤,扈屯骑之溶溶。啾寥亮于前衡,嘒陆离于后阵。
- 解析:描绘军队出征的场景,车上插着长长的云旗,簇拥着众多的骑兵。横吹乐在前锋处嘹亮地吹奏,在后卫阵中声音错落有致。此句通过对军队阵容和横吹乐在军中演奏位置及效果的描写,展现出横吹乐在军队中的重要地位,它能为军队增添气势,协调行军节奏。
20. 视盼眩而或近,听嘹嘈而远震。奏白登之二曲,起关山之一引。
- 解析:描写士兵们观看军队阵容时感到眼花缭乱,横吹乐的声音响亮嘈杂,能传至远方。又提到演奏《白登》《关山》等曲调,这些曲调通常与边塞战争、征人思乡等情感相关,进一步强化横吹乐所承载的边塞、战争相关的情感内涵,引发人们对战争场景和征人情感的联想。
21. 吐哀也,则琼瑕失彩;衔乐也,则铅垩生润。
- 解析:当横吹乐吹奏出哀伤之情时,美玉都会失去光彩;当它传达欢乐之情时,普通的铅粉和白土也会变得温润。运用夸张手法,从侧面突出横吹乐情感表达的强烈,无论哀伤还是欢乐,都能给人带来深刻的感受,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2. 采菱谢而自罢,绿水惭而不进。代能识此声者,长灭淫而何吝。
- 解析:《采菱》等其他乐曲因横吹乐的出色而自惭形秽,绿水仿佛也因横吹乐而羞愧得不再流淌。最后指出能听懂横吹乐的人,会长久地消除过度的欲念,毫不吝惜。此句通过与其他乐曲对比,再次强调横吹乐的卓越,同时暗示其具有净化心灵的作用,提升了横吹乐的文化价值。
句译
1. 骠骑公以剑卒十万,御荆人于外郊。铁马烦而人耸色,彩旄耀而士衔威。军容有横吹,仆感而为之赋云:
- 翻译:骠骑公率领十万持剑的士卒,在城外抵御荆地的敌人。披甲的战马嘶鸣奔腾,人们神情紧张严肃,彩色的旌旗耀眼夺目,士兵们充满威严。军队中有横吹这一乐器,我有所感触,因而作此赋:
2. 北阴之竹兮,百尺而不见日。石硿砻而成象,山沓合而为一。
- 翻译:北方背阴处的竹子啊,高达百尺却不见阳光。石头经过雕琢形成各种形状,山峦重叠相连浑然一体。
3. 云遥遥而孤去,风时时而寒出。木敛柯而攒抏,草骞叶而萧瑟。
- 翻译:云朵远远地孤独飘去,寒风不时呼啸而出。树木收敛枝条,草丛叶子萎缩,一片萧瑟景象。
4. 故左崎嶬,右硱磳。树岩崿,水泓澄。镇雄蛟及雌虺,杅独鸱与单鹰。
- 翻译:所以左边地势崎岖险峻,右边怪石嶙峋。树木生长在陡峭的山崖上,水潭清澈幽深。仿佛有蛟龙、毒蛇镇守,又有鸱鸮、老鹰独居。
5. 白山颢,赤山赩。匝流沙,经西极。原陆窈,灌莽深。人声绝,马迹沉。
- 翻译:白色的山明亮耀眼,红色的山色彩鲜艳。跨越流沙之地,经过西方极远之处。平原和陆地深远辽阔,灌木草丛幽深茂密。没有人声,不见马迹。
6. 寂然四顾,增欷累吟,虽欲止而不能禁。此竹方可为器,乃出天下之英音。
- 翻译:寂静中环顾四周,不禁多次叹息、吟诗,即使想停止也无法抑制。这样的竹子才适合制作乐器,能发出天下卓异美妙的声音。
7. 于是带以珉色,扣以琼文。润如沉水,华若浮云。赤绶紫驳,星含露分。
- 翻译:于是用珉玉般的色泽装饰它,刻上美玉般的纹理。它温润如同沉香木,华丽好似浮云。系着红紫相间的丝带,如同星辰含露般分明。
8. 其声也,则鞅郁有意,摧萃不群。超遥冲山,崎曲抱津。
- 翻译:它发出的声音,忧郁深沉仿佛有自己的思绪,出众而与众不同。乐声超越遥远,冲向山峦,又曲折环绕在渡口。
9. 緜幂顺序,周流衔吕。故西骨秦气,悲憾如怼;北质燕声,酸极无已。
- 翻译:乐声连绵不断,合乎音律,循环往复。所以它带有西部秦地的气质,悲伤遗憾仿佛饱含怨恨;具有北方燕地的特质,极其酸楚,哀伤不已。
10. 断绝百意,缭绕万情。吟黄烟及白草,泣虏军与汉兵。
- 翻译:它能断绝各种思绪,萦绕万千情感。乐声如吟唱着黄烟与白草,让敌军与汉军都为之哭泣。
11. 于是海外之云,处处而秋色;河中之鴈,一一而学飞。素野黯以风暮,金天赩以霜威。
- 翻译:这时海外的云朵,处处呈现出秋色;河中的大雁,一只一只地学着飞翔。素淡的原野在暮风中显得黯淡,秋天的天空因霜威而呈现出赤色。
12. 衣袂动兮雾入冠,弓刀劲兮马毛寒。五方军兮出不及,杂色骑兮往来还。
- 翻译:衣袖飘动,雾气进入冠冕;弓刀强劲,马毛因寒冷而耸立。来自五方的军队行动迅速,各种颜色的骑兵往来穿梭。
13. 旃如云兮帜如星,山可动兮石可铭。功一竖兮迹不夺,魂既英兮鬼亦灵。
- 翻译:军旗如云,旗帜如星,气势仿佛能撼动山峦,让石头都可铭刻功绩。一旦建立战功,事迹就不会被磨灭,士兵们灵魂英勇,死后的鬼魂也会显灵。
14. 奏此吹兮有曲,和歌尽而泪续。重一命而若烟,知半气之如烛。
- 翻译:演奏这横吹曲啊,应和的歌声结束后,泪水却接连不断。士兵们珍视生命如同轻烟,深知生命如同蜡烛般脆弱。
15. 美人恋而婵媛,壮夫去而踯躅。
- 翻译:美人眷恋不舍、情意缠绵,壮士离去时徘徊不前。
16. 故感魂伤情,获赏弥倍。所以韵起西国,响流东都。浮江绕泗,历楚传吴。
- 翻译:所以它能感动灵魂、伤人情思,因而获得极高的赞赏。它的韵味起源于西方,声响流传到东都,在长江、泗水流域传播,历经楚地、吴地。
17. 故函夏以为宝饰,京关以为戎储。至于贝胄象弭之威,织文鱼服之容。
- 翻译:所以被中原地区视为珍贵的装饰,在京城和边关被作为军事储备的一部分。至于戴着贝饰的头盔、象牙装饰的弓,以及有花纹的战袍和鱼皮制的箭袋。
18. 鄞山锡刃,耶溪铜锋,皆陆断犀象,水斩蛟龙。
- 翻译:鄞山的锡制刀刃、耶溪的铜制锋刃,在陆地上能斩断犀象,在水中能斩杀蛟龙。
19. 载云旗之逶迤,扈屯骑之溶溶。啾寥亮于前衡,嘒陆离于后阵。
- 翻译:车上插着长长的云旗,簇拥着众多的骑兵。横吹乐在前锋处嘹亮地吹奏,在后卫阵中声音错落有致。
20. 视盼眩而或近,听嘹嘈而远震。奏白登之二曲,起关山之一引。
- 翻译:观看时感到眼花缭乱,横吹乐的声音响亮嘈杂,能传至远方。演奏《白登》二首曲子,吹奏《关山》一曲。
21. 吐哀也,则琼瑕失彩;衔乐也,则铅垩生润。
- 翻译:当吹奏出哀伤之情时,美玉都会失去光彩;当传达欢乐之情时,普通的铅粉和白土也会变得温润。
22. 采菱谢而自罢,绿水惭而不进。代能识此声者,长灭淫而何吝。
- 翻译:《采菱》等其他乐曲因它而自惭形秽,绿水仿佛也因它而羞愧得不再流淌。能听懂这横吹乐声音的人,会长久地消除过度的欲念,毫不吝惜。
全译
骠骑公率领十万持剑士卒,在城外抵御荆地之人。披甲的战马烦躁嘶鸣,士卒们神情紧张,彩色的旌旗耀眼夺目,将士们尽显威严。军队中有横吹之乐,我有感于此,便作了这篇赋:
北方背阴处的竹子啊,高达百尺不见天日。石头被磨砺成各种形状,山峦层叠合为一体。云朵悠悠孤行远去,寒风时时呼啸而出。树木收拢枝桠,草丛叶子萎缩,一片萧瑟。此地左边崎岖,右边险峻。树木长在陡峭的崖壁,潭水清澈平静。似有雄蛟雌蛇镇守,又有独鸱单鹰盘踞。白色的山光明亮,红色的山光彩绚烂。环绕流沙,历经西极。原野辽阔,草木幽深。不见人声,难寻马迹。寂静中环顾四周,不禁连连叹息、吟诗,即便想停也无法抑制。这样的竹子才适合制成乐器,能发出天下超凡的乐音。
于是用珉玉般的色彩装点,刻上美玉般的花纹。它温润如沉香,华美似浮云。系着红紫交织的丝带,如星辰含露般分明。其声音,忧郁而富有深意,出众而不同凡响。乐声悠悠,冲向山峦,曲折环绕在渡口。乐声连绵有序,循环往复,合乎音律。带着西部秦地的气质,悲伤遗憾犹如怨恨;有着北方燕地的特质,酸楚至极,无尽哀伤。断绝百种思绪,萦绕万般情感。如吟唱着黄烟与白草,令敌军与汉军皆为之落泪。
此时,海外的云朵处处弥漫着秋色,河中的大雁一只只学着飞翔。素淡的原野在暮风中一片昏暗,秋天的天空因霜气而呈现赤色。雾气飘进冠冕,吹动衣袂,弓刀锐利,马毛因寒而立。五方的军队应接不暇,各色骑兵往来穿梭。旌旗如云,帜标似星,仿佛能撼动山峦,可让石头铭记功绩。一旦立下战功,事迹便不可磨灭,灵魂英勇,死后的鬼魂也会显灵。吹奏此乐有特定曲调,和唱结束后泪水仍流淌不止。士兵们视生命如轻烟般短暂,深知气息如蜡烛般易逝。美人眷恋不舍情意绵绵,壮士离去时徘徊不前。
所以此乐能触动灵魂、伤人情思,备受赞赏。它的音韵起源于西方,声响流传到东都。在长江、泗水流域传播,历经楚地传至吴地。因而被中原视为珍宝装饰,在京城和边关作为军事配备。至于那饰贝的头盔、象牙镶饰的弓,织有花纹的战服、鱼皮制的箭袋。鄞山的锡刃,耶溪的铜锋,在陆地可斩断犀象,在水中能斩杀蛟龙。车上插着蜿蜒的云旗,簇拥着众多的骑兵。横吹乐在前军嘹亮奏响,在后阵错落有致。观看时令人眼花缭乱,听闻乐声响亮嘈杂,传至远方。演奏《白登》二曲,吹奏《关山》一曲。吹出哀伤之情,美玉都会失去光彩;传出欢乐之意,铅粉白土也会变得温润。《采菱》等曲自愧不如,绿水仿佛也羞愧得不再流淌。能听懂这乐声的人,会长久地摒弃过度欲念,毫不吝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