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婆下意识点了点头,回过神来正要找补解释,就见温清宁把书册交给那个一直没有说过话的婢女。
温清宁好似没有看到她的欲言又止,指着书阁上的所有书册说道:“竽瑟,把这些都借走,今日时辰有限,回去慢慢查。”
跟着转身望向想要开口阻止的陈婆,直接说道:“趁着她们干活的时间,阿婆和我说说姚夫人的母亲吧。”
陈婆僵了一瞬:“这应该和夫人的事没什么关系吧。”
“世间诸事,有因才有果,如果姚夫人的母亲不教她做这事,也许就没有今日的祸事了。”
温清宁径自走到正厅坐下,一边说道:“现任安陆侯的宠妾宋书翠和姚夫人的母亲有关系吧。
“我随口假设一下,阿婆随便听听,就当听个故事。假设姚夫人的母亲出宫后,为了生活帮宋书翠谋划高嫁。她在宫中多年,在宫宴上应该接触过沈檀,对他的秉性喜好应该有所了解。
“虽然最后因老安陆侯的阻拦,没有做成正妻,可到底先于正妻入门,又压着沈檀多年不娶,生下两个庶子,一个庶女,熬死了老安陆侯夫妻,过上了不是正妻胜似正妻的日子。”
“这么来看,她们其实成功了。可世事无常,谁能想到圣人会赐婚呢?赐的还是英国公的嫡幼女,不过那都已经是许多年后的事情了。”
陈婆听到这些话,眼睛鼓成了蜻蜓眼,惊骇地看着温清宁。
知道这件事的人,这世上不会超过四个人,除去已经去世的姚玲珑母女,只剩下自己和当事人宋书翠。
面前的女子是怎么知道的?
自家夫人或者是宋书翠告诉她的?
不可能!
是那本书册!
她是靠那本书册推测出来的!
这样的心思,实在让人害怕!
陈婆不受控制地挪动脚步离温清宁远了一些,警惕地盯着她。
温清宁抿了抿嘴,暗道一声糟糕,没想到自己会把人吓到。
她以为在宫里见过世面的陈婆胆子会大些。
温清宁沉默片刻,继续说道:“除了宋书翠,再说李馥儿,李馥儿因冒充世族李氏的旁支,被发现真相的董茂阑害死。
“我说这些倒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要告诉你,有的人会因为发现真相而杀人,有的人则是因为害怕自己被拆穿而杀人。阿婆如果真的想替姚夫人报仇寻到真凶,就该配合。”
最后一个音落下,温清宁往后倚靠在椅背上,不再说话,也不去看陈婆,闭上眼睛假寐休息。
屋子里一时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陈婆望向闭目养神的女子,跟着转头看了一眼竽瑟和飞英。
二人忙着自己手头上的事,没有一个人朝她这边看上一眼。
陈婆收回目光,再次望向温清宁,眼神挣扎。
不说,姚玲珑的案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查到真凶。就算是查到了,万一对方位高权重或者身份特殊,能不能把真凶绳之以法又是另外一回事。
说,她又实在有些害怕了,生怕自己说了什么,再让温清宁挖出其他的事。
她没想到温清宁会这么厉害,仅凭着一本书册,就能猜到她们和宋书翠有关系。
挣扎良久,陈婆迟疑着开了口:“因为宋书翠,我们和武安侯也算是结了仇。郡君和侯爷查出来真凶后,会将他绳之以法吗?”
陈婆想的明白,既然没有办法遮遮掩掩的来,那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温清宁睁开眼睛,神色不变:“我姓温,是温公的女儿。就凭武安侯自己挣来的军功,就凭宋书翠的几个儿子到现在还好好的活着。这话阿婆就不该问出口。”
陈婆又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旋即绷着的脸一松,走到温清宁身边的椅子上坐下,叹了口气:“老了,心思不比年轻那会儿,脑子也转不动了。”
温清宁仿佛没有听懂她的暗示,缓声说道:“阿婆的年纪不算大,好好保养着,再过几年还能看到姚夫人的孩子成亲。”
陈婆感叹了一句:“是啊,我得看着他们长大成亲。”
紧接着面色一正,下了决心,轻声说起旧事。
“郡君猜的不错。那些书册都是阿兰姐姐,也就是玲珑母亲整理记录的。我们原本在宫中伺候。突然被放出宫,又没有谋生的手艺,也没有家人,宫里发的遣散银子,很快就花完了。
“阿兰姐姐和宋书翠是姨表姐妹,走投无路的时候。阿兰姐姐带着我投奔了宋家。宋书翠想高嫁,知道阿兰姐姐认得一些贵人,就让她帮忙,并提出给我们报酬。
“可他不知道。主子在的时候,那些贵人还敬我们一分。主子没了,我们又离了宫,在那些贵人眼中。我们又算得了什么呢?可人活着得有钱,吃饭穿衣冬季取暖,样样都要银子。
“阿兰姐姐就答应了宋书翠,左挑右选挑中了沈檀。沈檀是独子,老安陆侯常年在外,老侯夫人对唯一的儿子溺爱有加,养的性子天真,尤其是在男女之事上。
“不过几个老套的手段把戏,再让宋书翠迎合一下沈檀的喜好,再加上那宋书翠本身就是一个极有有成算的人,没费什么功夫就把人锁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