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际疮
发际疮生长在项后发际的内侧,体型肥胖的人容易患上这种疮。
发际疮生于发际边缘,形状像黍米或豆子,瘙痒疼痛且质地坚硬,顶部发白而周边肉色发红,初期容易治疗,但胖人因肌肤厚实,病情往往较为缠绵。
【注释】该病症发生在项后发际部位,形如黍米、豆子,顶部呈白色,周边肉色红且质地坚硬,疼痛如同被锥子刺扎,瘙痒犹如被火灼烧,破溃后会流出脓水,也有向头发内蔓延浸润的情况。这是由于体内郁积湿热,再加上外感风邪相互搏结而形成。初期适宜用绀珠丹使其发汗,接着用酒制防风通圣散进行清解,外用黄连膏涂抹,疗效较好。只是肥胖的人项后发际处,肉厚且多褶皱,毛发容易反向刺入疮内,拖延时间久了不痊愈,又加上遭受风寒凝结,疮形如横卧的瓜,破溃后流出汁水,时好时破,俗称为“肉龟”。即便经年不愈,对身体也无大碍,经常用琥珀膏贴敷,可使症状稍有减轻。
琥珀膏
定粉(一两) 血余(八钱) 轻粉(四钱) 银朱(七钱) 花椒(十四粒) 黄蜡(四两) 琥珀(五分,末) 麻油(十二两)
先取血余和花椒,放入麻油中炸至焦糊,捞出残渣。接着加入黄蜡,搅拌至完全溶化。然后用夏布过滤,将滤液倒入瓷碗中。预先把定粉、银朱、轻粉、琥珀这四味药,各自研磨得极为细腻,再混合在一起。慢慢地把这些药粉加入到油中,同时用柳枝不停地搅拌,直至混合物冷却。最后,用绵胭脂或红绵纸摊开药膏进行贴敷。
【方歌】琥珀膏能治诸疮,活瘀解毒化腐良,定血轻朱椒蜡珀,麻油熬膏亦疗疡。
绀珠丹(即万灵丹,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防风通圣散(见前“秃疮”相关内容)。
黄连膏(见鼻部“鼻疮”相关内容)。
头风伤目
头风引发眼睛及眉棱骨疼痛,病因主要有风火寒痰这四种。也可能是因为感染杨梅疮毒上攻头顶,或者是产后受到风邪侵入导致。
【注释】此病症若表现为畏寒怕风,疼痛部位游走不定,遇暖则疼痛稍有减轻,这属于风痛;若出现寒热症状,口苦,极度口渴,大小便不通,难以入眠,这是火痛;若手足冰冷,面色发青、嘴唇发白,气逆且不口渴,小便色白,这是寒痛;若身体沉重、四肢酸楚,胸部烦闷、恶心欲呕,口中吐出痰沫,这是痰痛。对于以上四种病症,以往有古方羌活冲和汤,在此基础上加倍使用川芎,并加入菊花,再根据所属经络及具体症状添加引经药来治疗。倘若拖延未及时治疗,风邪攻窜致使眉棱骨酸痛,眼皮跳动,逐渐侵袭眼珠,出现蓝云遮蔽眼睛的情况,大多会导致视力受损。若只是眉棱骨酸痛,常用碧云散嗅吸,效果很好。
羌活冲和汤
防风 白芷(各一钱) 细辛 甘草(各五分。生) 生地 苍术 黄芩(各一钱) 羌活(一钱五分) 川芎(二钱)
使用该方时添加葱头三根、生姜一片、红枣肉二枚,用水煎服,饭后服用。如果疼痛从头顶后部起始,这属于膀胱经的问题,加大羌活用量,再加入藁本。要是疼痛从耳后开始,属于胆经问题,添加柴胡。若疼痛由太阳穴牵引至头额和双眼,属于胃经问题,加大白芷用量,加入葛根、煅石膏。若头痛同时伴有腹痛、身体沉重,属于脾经问题,加大苍术用量。若头痛且伴有足部发冷、气逆,属于肾经问题,加大细辛用量;疼痛严重的,加入麻黄、生附子,减少黄芩用量。头痛且伴有呕吐涎沫、手足冰冷的,属于肝经问题,添加吴茱萸。头痛伴有火热、口渴症状,加大酒洗黄芩用量,加入生石膏。
若有便秘症状,添加生大黄。头痛且吐痰涎,但四肢不冷的,添加半夏。
【方歌】冲和头风风伤目,风火寒痰四因生,日久眉棱酸痛跳,遮睛损目此能清。防风白芷细辛草,生地苍芩羌活芎,详在随加引经药,葱姜红枣水煎成。
碧云散
川芎 鹅不食草(各一两) 细辛 辛荑(各二钱) 青黛(一钱)
把相关药物一起研磨成细粉末。让患者口中含着凉水,再让人用芦筒将药末吹入患者左右鼻孔内,以打出喷嚏为有效。
每次取用少量药末,经常用鼻子吸入,这种方式效果相对缓慢。
【方歌】碧云散去头风证,眉棱酸痛更堪医,鹅不食草辛荑黛,芎细同研不时吸。
贴两太阳穴法
治头痛如破。
雀脑川芎 白附子(各等分)
将药物研磨成粉末,用葱汁调制成浓稠状,摊在纸上,贴于左右两边的太阳穴,会有效果。
若是产后风寒侵入脑部,引发头痛,此时不可用发汗之法治疗。适宜使用四物汤,并加大川芎的用量,再加入荆芥穗,服用后可缓解症状,但效果较为缓慢。
若是杨梅疮毒侵入脑髓,从而导致头痛,具体治法在相关专门篇章论述。
四物汤(见“溃疡门”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