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穴在头顶中央,从面部侧面看,正好对着耳尖。
百会疽在头顶部位结聚,所属经络为督脉的百会穴,刚开始像粟米大小,逐渐肿大到根部有铜钱般大,严重时形状类似葡萄,坚硬得如同铁。如果患处高肿、热象明显且属实症,要清除毒火;若肿势平坦塌陷、表现阳虚,需用温补之法。要是肿势连接耳朵和颈项,伴有痰声,七天还不溃脓,生命必定难保。
【注释】这个百会疽又叫玉顶发,生长在头顶正中央,属于督脉经的百会穴。是由于食用肥甘厚味太过,火毒凝结而形成。刚开始形状像粟米,逐渐肿大根部像铜钱大,严重时类似葡萄,坚硬如铁,顶部高突、红肿,灼热疼痛,疮根收紧,怕冷且高热,口渴,喝水后马上又觉得口干,口苦、嘴唇干裂,大便秘结、烦躁不安,脉象洪数的,这属于气实。适宜服用黄连消毒饮,来清除毒火,外部敷用冲和膏。如果肿势散漫、平坦塌陷,颜色紫暗、坚硬,胀痛且根脚扩散,怕冷、腹泻,脉象细数的,这属于阳虚,适宜服用十全大补汤,用来温补,外部敷用回阳玉龙膏。如果面色发红、过于烦躁,口干但不口渴,嘴唇滋润的,这属于阳虚虚火上浮,适宜服用桂附地黄丸,引火归元,再用生附子饼,放置在两脚心的涌泉穴,各艾灸五壮,来宣泄毒邪。刚开始发病时贴琥珀膏,已经破溃的撒黄灵药,用太乙膏覆盖贴上;腐肉脱尽后,再换用生肌的药物治疗。如果肿势连接耳朵和颈项,痰声像拉锯一样,七天没有脓液且不溃破,出现神昏的,性命必定难保!
黄连消毒饮
苏木(二分) 甘草(三分) 陈皮(二分) 桔梗(五分) 黄芩(五分) 黄柏(五分) 人参(三分) 藁本(五分) 防己(五分) 防风(四分) 知母(四分) 羌活(一分) 独活(四分) 连翘(四分) 黄连(一钱) 生地黄(四分) 黄芪(二钱) 泽泻(二分) 当归尾(四分)
用水煎煮,饭后间隔一段时间,趁温热服用。
【方歌】黄连消毒清毒火,诸般火证服最良,苏木甘草陈皮桔,芩柏人参藁二防,知母羌活独活等,连翘黄连生地黄,黄芪泽泻当归尾,服后最忌饮寒凉。
冲和膏、四阳玉龙膏(俱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生肌散、十全大补汤、黄灵药、太乙膏(俱见“溃疡门”相关内容)。
桂附地黄丸、附子饼(见前“灸法”相关内容)。
琥珀膏(见后“发际疮”相关内容)。
透脑疽生长在百会穴与前囟会穴前方,侵脑疽生长在透脑疽前方侧面偏下的五处穴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