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莞娘不会因为佃户们的自救行为就心生警惕,甚至心生反感,但眼下的这个烂摊子,她终归还是要慢慢收拾起来的。
而她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显然就是让土地重新变得肥沃起来。
除了多种两年能肥田的豆科植物,她还想尽可能地多给自己的这个庄子弄回一些农家土肥。
腐殖土、草木灰、家禽家畜的粪便......不管是啥,只要有用,就给她统统拿来。
她把自己的初步计划,简单和谢道荣说了一遍。
谢道荣听得连连点头,“还是你想的周到,那就这么办吧。”
两人说好庄子的后续发展规划,谢莞娘又亲自下厨,给自己和谢道荣做了顿饭。
谢道荣还是第一次吃谢莞娘做的饭,因为太过美味,他吃了一口之后,就再也顾不上和谢莞娘交谈了。
他自己只会煮米粥、疙瘩汤等简单食物,他娘和嫂子、弟妹虽然会做的食物种类要多一些,但那味道却也着实普通。
他腿瘸了之后,谢道衡派去照顾他日常生活的小厮,也是和他家女眷一样的做饭水平。
偶尔谢道荣也会下馆子,或者被谢道衡留在老宅,吃厨娘给做的饭,但无论是饭馆厨子,还是谢氏嫡支聘请的厨娘,他们做的饭菜都达不到谢莞娘的这种水平。
谢道荣吃的香,谢莞娘看着不由十分高兴。
她写了一些简单易学的菜式,让谢道荣交给他那个负责照顾他日常生活的小厮。
谢道荣如获至宝,他也不指望小厮能学到谢莞娘的全部本事,只要对方能把饭菜做得有饭馆的七八成好吃,他的生活质量就能迅速得到提升。
下午,谢莞娘在海棠和一众护卫的陪同下,离开庄子返回明福村。她和谢道荣约好,稍后就派海棠和两个护卫送钱和粮食过来。
让谢道荣没有想到的是,稍后不仅海棠和护卫们过来了,谢莞娘竟然还给他另外请了个大夫过来。
陈大夫是过来给谢道荣做全面检查的,谢道荣的那条腿,谢莞娘在他受伤之初就找机会看过医案,并且谢道衡给他请的大夫,也都是附近州县有本事、有经验的厉害中医。
可惜的是,不管是谢莞娘还是那些中医,都没办法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让他痊愈。
他那条微跛的腿,这辈子都不可能好起来了。
但就算如此,谢莞娘也希望能够让谢道荣尽可能地健康一点。
接了委托过来的陈大夫,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仔仔细细望闻问切一番,最终得出了个惊人结论——谢道荣不能生孩子的这个毛病,他有六成把握给治好。
谢道荣很震惊,因为之前谢道衡给他请的大夫,没有一个人说过他还能恢复生育能力。
如果陈大夫不是谢莞娘请来的,他都要把这老头儿当成骗子给赶出去了。
陈大夫看出了谢道荣的难以置信,以及对他这个大夫的隐约怀疑,他反问:“你身上的寒症确实严重,但这些年你应该一直都在好医好药的进行调养吧?尤其最近这三年,你除了这条腿,身上的其他病症应该都已经被调理的差不多了吧?”
谢道荣抿唇,眼圈儿倏的红了。
他想到了谢道衡,是谢道衡一直在为他请医问药,在他自己和他父母都选择了放弃的情况下,谢道衡却一直不死心的天天喊他去喝药。
他感念谢道衡的一片苦心,虽然不抱希望,但每每却也十分配合,左右他不怕苦,一天两碗汤药,他就当是味道怪些的浓茶在喝了。
却不料谢道衡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竟然真的给他换来了好转的希望。
他不知道的是,其实最开始确诊他无法生育的大夫,私底下曾和他爹娘以及谢道衡说,如果用大量好药长期调理,他是有两分希望恢复健康的。
当时他爹娘很高兴,但在大夫说了这个“长期”是指十年以上的漫长时间之后,他爹娘顿时就又不抱希望了。
不是他们不心疼儿子,而是他们怀疑大夫这话的真实性。
毕竟彼时天下大乱,谢道衡能给族人们请到的大夫,也不是那种大家都很熟悉的、有口皆碑的好大夫。
虽说谢道衡本人就略通医理,庸医想糊弄他那是做梦,但他能大略衡量大夫的医术水平,却并不代表他就能透过大夫的皮囊,看穿大夫的品行。
那老两口怀疑大夫是为了卖昂贵补药给他家,所以才说出这种离谱的话。
至于谢道衡建议他们给谢道荣治下去,老两口琢磨着,谢道衡虽说略通医术,但“略通”和“精通”之间差别还是蛮大的,谢道衡这会儿很大可能也是病急乱投医,被那大夫给忽悠了。
老两口一方面信不过大夫,另一方面彼时他们家还处于只能勉强吃饱穿暖的经济水平,如果他们拿出大笔银钱给谢道荣买药治病,家里的其他儿孙别说继续隔三差五的吃一顿鸡蛋或肉了,他们怕是连干饭都只能一天吃上一顿了。
让所有人吃糠咽菜,把所有银钱都拿出来给谢道荣治一个怎么听怎么希望渺茫的病,老两口觉得这事儿着实不咋靠谱。
左右他们还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生了儿子,过继一个给谢道荣也是一样。
抱着这样的念头,他们选择了放弃治疗。
但是谢道衡却跟他们不一样,他当然也没有全盘相信那位大夫的话,但他看得出来,那位大夫给开的调理身体的方子,确实对谢道荣的身体很有好处。
不管他身体里的寒症能不能彻底清除,能让他少受寒症折磨,在谢道衡看来这钱就花得值。
他没有把谢道荣爹娘明知有希望,但却放弃了的事情告诉谢道荣,而是自己出钱,天天让信得过的长随熬药给谢道荣喝。
等到局势暂时平稳下来,他还另外请了其他名医过来,让他们给谢道荣扎针、艾灸、药浴等等。
谢道衡自己也不知道,这些手段到底哪种效果最好,他只知道,谢道荣确实在因为他的不懈努力缓慢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