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胭脂以后,苏青青带着花应云回到了前殿。
地上堆满了花府送来的贺礼,不光有珠宝首饰、锦绣绸缎,还有一只精致漂亮的———大花瓶。
苏青青指着那花瓶问道:“这是?”
花应云连忙回道:“这是家父特意让臣女带进来的珐琅描金石榴双耳瓶,不知娘娘是否喜欢?”
“非常喜欢,替本宫多谢你父亲。”苏青青故作深沉地点了点头,对身边的小兰吩咐道:“把花瓶摆到寝殿去,就放在床边那个花架的上面吧。”
她刚刚把房间里的花瓶全部摔了个粉碎,正想着过几天让内务府送些新摆饰过来呢,没想到花丞相居然考虑得如此周到,真是替自己省了不少事。
小莲端着茶壶从门外进来,给两位主子各倒了一杯热茶。
花应云回想起母亲的叮嘱,总觉得十分难为情,但她也学不来京城那些夫人小姐们的聊天话术,不知道该怎么铺垫自己要说的事情,于是犹豫了好一会儿,只能悻悻地端起了茶盏,浅抿了几口。
苏青青看出了她的欲言又止,温声问道:“花二小姐可是有话要说?”
“这……”
花应云有些尴尬地笑了起来:“娘娘真是明察秋毫,臣女的确有一事相求。”
她忍不住抿紧了嘴唇,好半天才开口说道:“实不相瞒,家母一直在为臣女的亲事而担忧,娘娘您也知道,先帝曾有意把臣女许配给先太子殿下,只是后来被诸多琐事困扰,以至于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所以臣女今日进宫,也是依照家母的吩咐,想询问娘娘这里是否……是否有……”
花应云是按照世家小姐的标准培养长大的,像她这样未出阁的姑娘,平日里根本不会主动提及有关结亲之类的事情,所以此时她实在是不好意思开口,向瑜妃娘娘讨要京城单身公子少爷的名单。
不过话已经说到了这里,苏青青大约猜到了花应云所求之事,于是笑道:“本宫明白你的意思了。令堂是想让本宫帮忙留意一下小姐的婚事吧?”
“此事倒是不难,只不过与你同年纪的公子们大多数早已成亲,就算有几个尚未迎娶正妻的,也有了通房和侍妾。”
“除非花夫人把条件稍微放低一些,同意让你相看寒门子弟,或者年纪更小的少爷,那么本宫定会帮助小姐找出人品和样貌俱佳的公子,供你挑选。”
见花应云没有提出什么异议,苏青青打量了一下她的神情,笑道:“只不过本宫能想到的事情,花夫人爱女心切,肯定也早就提出过相同的意见。”
“花二小姐之前可有相看过其他人选?京中人才济济,如果不是执着于门当户对的话,应该也有很多出色的儿郎,能够与小姐议亲呀。”
听完这些话,花应云叹了一口气。
她回道:“娘娘说得没错,前些日子家母也确实看中了一个人选,只可惜时运不济,此人如今已经不在京中了,臣女与他有缘无分,只能再次放弃,另择他婿。”
苏青青端起手边的茶盏,有些好奇地问道:“谁啊?”
若是能够娶到当朝丞相家的嫡女,这可是多少人八辈子都修不来的福分,听花应云话里的意思,这人似乎是临阵潜逃了?
这个年纪了还不想娶亲,莫不是有什么隐疾吧?
花应云低声道:“好像是叫苏禹来着,其他更具体的情况臣女就不太清楚了,毕竟家母还没来得及派人上门,他就已经受令离开了京城……”
她的话还没说完,苏青青就猛地呛咳了起来。
“咳咳咳、咳咳———”
小兰大惊失色,连忙扑过来给自家主子拍背顺气:“娘娘,您怎么了?可是茶水太烫呛着了?”
花应云也好生吓了一跳,赶紧站起身来,把苏青青手里的茶盏接了过去,以免她打湿自己的衣裙。
苏青青边咳边摆手,好半天才喘过气来。
她拿起小兰递来的帕子,擦了擦湿润的嘴角,才呵呵地笑了起来:“本宫没事,只是一时不小心被呛到了而已。花二小姐刚才说谁?苏禹?”
花应云不明所以地点头道:“对,就是如今的参将大人苏禹,莫非娘娘您也认识他?”
苏青青没有回答这句话,沉思了片刻,忍不住问道:“花二小姐见过苏禹的面没有?可还满意他的样貌人品?”
不说还好,一说她才想起来,苏禹如今已经快二十岁了,却到现在都还没有娶妻生子,成天被秦瑞轩指挥得团团转,也到该说亲的年纪了。
如果苏家真的能和这位丞相小姐结亲,说不定就能借此机会,一跃成为京城中的新贵呢。
“呃……见是没有见过,但苏大人之前在兵部任职的时候,家父曾与他打过交道,说苏禹此人样貌出众,品行更是难得一见的好,只要与苏大人共事的官员都对其赞誉有加,所以臣女也……”
花应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所以臣女也很是期待与苏大人的见面,毕竟家父目光严苛,能得到他的认可,实在是一件难得的事情。”
“只是他已经随着南巡队伍一同离京,据说要在外游历两年之久,臣女不可能等他这么长时间。再说了,他暂时还不知道家父有意与其结亲的打算,万一到时候人家已经有了中意的对象,那岂不是贻笑大方?”
谁知她的话音刚落下,苏青青立刻开口道:“他没有对象,也没有什么青梅小妹、红颜知己,家境虽然贫困了些,但外表极其出众,就是与陛下站在一起,也丝毫不逊色。”
就算花应云不是丞相府嫡二小姐,以她的样貌和才情,配苏禹那个单身狗也是绰绰有余,白捡一个大便宜啊!
苏青青打量着面前这个未来嫂子,真是越看越满意。
若是花二小姐没有这个打算也就罢了,只是她话里话外很明显就是对苏禹有兴趣,既然如此,那自己为何不成人之美,顺手推波助澜,给他们两人制造认识的机会?
花应云一愣,有些不好意思地把碎发绕到了耳后,轻声道:“既然能得到娘娘的美誉,想来那苏大人当真是一表人才,谦谦君子。”
“只是家母不会同意的,臣女已经快要十八岁了,亲事还是得趁早定下为好。所以能否请娘娘能够帮忙留意一下,无论家世身份,只要人品好、有学问就行。”
苏青青咬住了自己的下唇,心里很是可惜,挣扎片刻以后才点头道:“你放心吧,既然已经求到了这里,本宫自当尽心尽力为你谋划。”
“等到了年关家宴的时候,你跟着花丞相进宫来,本宫派人将名单递交给你,到时候就看令堂和你自己的决定了。”
花应云站起身子,朝着主位上的瑜妃行了一礼:“多谢娘娘慈爱,臣女感激不尽。”
送走了丞相家的小姐,苏青青一刻不停地来到书房,准备给军中递信。
虽然这门亲事不一定能成,但事在人为,苏青青既然知道了小姐有意,总得先试探一下,看看公子是否有情。
——————
另一边,养心殿内。
都察院总领跪在地上,吓得浑身冷汗涔涔,连声道:“请陛下明鉴,臣真的不知道地方官员受到了何等贼人指使,四处散布谣言啊!”
刑部尚书站在一旁,冷哼出声道:“谁不知道你这老东西最擅长阳奉阴违,也许手下人早就禀报了此事,只是你为了不被陛下责罚,暗中将事情给隐瞒下来了也说不定呢!”
“你!你血口喷人!”
都察院总领咬牙切齿地看了过去,双目喷火,恨不得跳起来与刑部尚书进行面对面肉搏。
秦瑞轩把玩着手里的玉玺,目光看向桌上的一打奏折,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眼见着面前两位大人几乎要动起手来,赵忠和轻咳两声,皱眉道:“大人们稍安勿躁,莫要殿前失仪,否则按照宫规论处。”
都察院总领连忙膝行几步,声泪俱下道:“陛下,臣是多年忠君爱国之民,万万不会做出欺君罔上之事啊!臣对谣言一事是真的不知情,还望陛下明察!”
他的声音太大,秦瑞轩终于回过神来,淡然地看了过来:“那依你之见,朕应该如何整查不良之风,以免百姓们听信谣言呢?”
都察院总领脸上一喜,立刻把心里话全部说了出来:“马上临近年关,地方官员都要进京述职,按照臣的想法,到那时候直接派人把他们全部抓起来,挨个进行审问,必然能找出其中的奸官!”
“胡说八道!”刑部尚书狠狠呸了他一口,跟着跪了下来,抱拳大声道:“启禀陛下,依臣浅薄之见,认为不该如此兴师动众,以免伤了忠臣的心。”
“您可以趁着地方官员进京纳谏的时候,派御史前往外地,查办当地官府一年内的刑事重案,处理民间纠纷,按照百姓们的检举,依次打击豪强和暴吏!”
“你你你……”都察院总领的手都要指到刑部尚书的鼻子上去了:“地方官员归我管,你在中间插个什么嘴!”
他气得呼哧呼哧直喘气,脑门上冒出豆大的汗珠:“昨日那刺客还留有活口呢,你不去诏狱审问,死皮赖脸待在养心殿做什么!”
刑部尚书用力打掉了都察院总领的手,毫不客气地瞪了回来:“刺客早就已经招供,行刺之事乃他自己一人所为,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指使,还有什么好审问的?”
“倒是你,出的什么馊主意,人家官员千里迢迢赶来京城述职,你倒好,还让陛下将人全部给抓起来,难不成你想造反吗!”
秦瑞轩皱起眉毛,冷声道:“行了,都住嘴。”
他站起身来,绕着自己的御案走了半圈,站到两位老臣的面前,才开口道:“朕看你们的日子真是过得太舒服了。看看,先帝才故去不到半年,朕已经替你们处理了多少烂摊子?”
“先是兵部贪污一事,再就是京城物价上涨一事,这桩桩件件,全是下面办事的人已经瞒不住了,才捅到朕的面前来。”
“既然如此,那朕要你们有何用?”
他知道这些老东西已经活得够久了,多年的朝廷生涯,让他们的脸皮厚得足以修补城墙,如今哪里是在互相争论,而是故意在自己面前做戏,企图逃过责罚!
两位老臣虽然已经年老到足够做秦瑞轩的祖父了,但面对天子的怒气,骨子里的君臣观念还是促使他们仓皇地低下头去,胆战心惊地回道:“臣知错,请陛下恕罪。”
秦瑞轩随手拿起一张奏折,不耐烦地翻看几页,又将它扔到地上,示意都察院总领捡起来看:“瞧瞧,这就是你递上来的折子。”
“问朕每日吃了什么,穿了什么,有没有去御花园赏梅,有没有去后宫看望妃嫔……怎么,你想越俎代庖,取代太后娘娘的位置,来关心朕的私人生活?!”
都察院总领恨不得把头埋进地里,连声回道:“不敢,不敢,陛下言重了。”
秦瑞轩又从桌上拿出一张折子,扔给了刑部尚书:“还有你,每天不是举报这个,就是告发那个,人家娶妾和你有什么关系?你是不是吃饱了没事干?”
刑部尚书双手举过头顶,接下了那封奏折,讪笑道:“陛下说笑了。”
秦瑞轩盯着这些满脸褶子的老货,心里怒气翻涌,这些日子放了朝臣的假,没让他们早起上朝,结果成天递上来的折子就是这样的水准!
纯粹是浪费他的时间!
只是现在暂时还不能轻举妄动,自己根基尚未稳固,切勿与这些老臣交恶。
看来只有等到科举考试以后,才能借着抬举新人的理由,名正言顺地将他们给踢出朝廷了。
秦瑞轩深吸了一口气,平复情绪以后,才命令道:“刑部尚书亲自跟着御史去捉拿刺客的九族亲人,将他们就地处决,以儆效尤。”
“都察院总领把进京述职官员的名单呈上来,朕要知道他们所有的父子关系、联姻关系、世族牵绊,不得有任何误处!”
没有受罚,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两位老臣心悦诚服,深深地拜了下去:“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