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把手机放回口袋,转身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新打印的文档。会议室的灯还亮着,桌面上散落着几支笔和三个空了的茶杯,赵磊正低头看自己的笔记本,王芳在翻那份刚签完字的《五年发展构想》,孙雯则拿着便利贴,在一张纸上写写画画。
“我昨晚又看了一遍,把大家提的意见都加进去了。”刘好仃把手中的纸铺开,“这次不是草稿,是定版。”
赵磊抬头:“连‘客户共创计划’这几个字都印上去了?”
“印了。”刘好仃点头,“不只是名字,还有你们说的每一条,都在里面。比如技术试点不超过产能百分之五,比如种子用户要定期回访,比如问卷最后一题——‘你为什么想走’。”
孙雯笑了:“这题一出,估计有人要坐不住。”
“坐不住才说明问到了点子上。”刘好仃打开投影仪,画面一闪,屏幕上出现了文档首页,“今天不讨论改不改,只做一件事:确认我们接下来要走的路。”
他翻到第二页,指着三项技术方向:“自清洁涂层、调光材料、轻量化边框,这三个先动。设备能不能改、成本能不能控,这些由赵磊下周交报告。但有一点现在就说清楚——所有试制避开生产高峰,质检单独走流程,不能影响主产线一单货。”
赵磊合上本子:“行,我回去就把对比表做完,顺便联系两家本地材料商,问问报价。”
“别急着下单。”刘好仃提醒,“先拿样品回来测,合格了再谈合作。”
王芳举起手:“我这边已经约好了五位客户,后天开始访谈。每人半小时,问题清单也列好了,重点听他们对定制化的真实想法。”
“记得录音。”孙雯递过一个小型录音笔,“匿名处理,回头整理成案例,培训新人也能用。”
刘好仃接着说:“还有一个事。之前我说要做个‘客户共创计划’的小牌子,挂在试制区门口。今天我想兑现。”
王芳眼睛一亮:“真的挂?不怕别人说咱们搞形式主义?”
“怕什么?”刘好仃笑了笑,“咱们又不是贴标语喊口号,是让人知道,我们在认真听意见。一块小木牌,花不了几个钱,但它能让客户进门就感觉不一样。”
孙雯掏出手机拍了张照:“等会我就找人设计样式,字体不用太花哨,工整就行。”
赵磊忽然开口:“那……要不要加一行小字?比如‘首批共创新伙伴’?”
“好主意。”刘好仃记下来,“就写在下面,不大不小,刚好看得清。”
四个人都笑了。空气里有种说不出的踏实感,像是走了一段弯路后终于踩上了正道。
刘好仃收起笑容,翻开下一页:“接下来分工。临时协调小组照旧,每周五下午十五分钟短会,谁值班谁主持。任务节点我也排了——赵磊,技术对比表和询价信息,七十二小时内提交;王芳,五位种子用户的访谈安排必须三天内敲定时间;孙雯,问卷明天发布,面谈提纲后天交我看。”
孙雯举手:“有个细节想确认。问卷回收后,如果有人写了敏感内容,比如对管理不满,怎么处理?”
“原话存档,不删不改。”刘好仃说,“但对外只出汇总数据。谁写了什么,只有我知道。你们信不过我?”
三人同时摇头。
“那就没问题。”他合上电脑,“这事不复杂,关键是要做。”
王芳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客户那边要是问起进展,我能主动告诉他们我们在准备新东西吗?”
“能。”刘好仃答得干脆,“不但能说,还要说清楚。就说我们正在做几项新尝试,欢迎他们参与测试,提建议。态度要诚恳,别吹牛。”
赵磊低声说了句:“其实我觉得,只要产品真有用,客户不会计较我们慢一点。”
“就是这个理。”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一支笔,“咱们厂没那么大,也没那么多资源。但我们有一样别人不一定有的——愿意一点点改的心气儿。”
他在白板上写下六个大字:**客户共创计划**
笔尖顿了顿,又在下面补了一行小字:
**第一批伙伴,已启程**
“就这么定了。”他说,“从今天起,这份文件不再叫‘构想’,而是执行备忘录。我先签个名,你们谁来?”
赵磊第一个起身,接过笔,在首页空白处签下名字。接着是王芳,一笔一划写得很稳。孙雯最后一个签,还在自己名字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太阳。
刘好仃看着那四个并列的名字,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下头。
会议结束前,他打开手机,当着三人的面点开王芳发来的那条消息,念了出来:“第一家客户刚确认,后天十点准时到,说特别期待听听我们的‘下一步’。”
屋里安静了几秒。
然后王芳笑着说:“他可是老主顾了,上次环保玻璃验收完,直接追加了两单。”
“那就让他看看,什么叫真正的‘下一步’。”刘好仃把手机放在桌上,“咱们不能让他白等。”
散会后,三人陆续离开。刘好仃留下收拾东西,把签好的文件重新装订,放进一个干净的文件夹。他在封面贴了张标签,写着:“启航准备”。
回到办公室,他打开生产排程表看了一眼。明天上午九点,三号试验线例行检修;下午两点,新一批原料入库;晚上六点,夜班接岗。
一切如常。
他顺手打开抽屉,取出一张便签纸,写下几件事:
- 跟进赵磊的技术反馈
- 确认王芳客户访谈时间
- 审核孙雯的问卷终稿
- 联系后勤,定制门口挂牌
写完,他把纸夹进文件夹,合上盖子。
站起身时,椅子发出轻微的响声。他顺手关掉灯,走出办公室。
走廊灯光柔和,远处机器运转的声音依旧清晰。他的脚步没有停,穿过车间通道,朝宿舍楼方向走去。
路上碰到两个夜班工人打招呼:“刘师傅还没走啊?”
“刚忙完。”他应了一声,“你们盯紧点,系统别出岔子。”
“放心吧,都正常。”
他点点头,继续往前走。
风从厂区东侧吹过来,带着一点金属和玻璃混合的气息。他走得不快,背影在路灯下拉得很长。
走到宿舍楼下,他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厂房。
灯火通明。
他转身推开铁门,身影消失在楼梯拐角。
第二天一早,他会从这里出发,去参加行业交流会。
但现在,他还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脚踏实地地走着最后几步。
他伸手摸了摸口袋里的文件夹。
指尖碰到了那张写着“启航准备”的标签。
很平整,没有折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