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上那张卷了边的旧模块照片被空调风吹得晃了晃,新人乙伸手按住纸角,没说话,但手指在打印件边缘多停了两秒。
刘好仃从日志本里抽出那张红笔圈过的温升曲线图,对着光看了看,轻轻夹回夹层。他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在“改进效果再评估”下面画了一条横线,接着写下:“结论成立——可推广。”
笔帽咔地扣上,他转身,把日志本往检测台一放,“技术这关,咱们过了。接下来,得让人知道它过了。”
小李正关着电脑,听见这话又把屏幕掀开一条缝,“推广?我们又不是销售。”
“不是让你去推销。”刘好仃从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A4纸,摊在台面上,“是让别人看懂我们干了啥。东西再好,没人说得清,就跟埋在沙里的玻璃碴子一样——亮,但没人捡。”
老黄刚要走,听见这话停下脚步,“我可不干嘴皮子活儿。焊点是我修的,话不是我编的。”
“没人让你编。”刘好仃指了指桌上并排摆着的新旧两个模块,“你摸过它们,知道哪个烫手,哪个稳当。到时候你就说这个,别背稿,像唠家常就行。”
新人甲低头翻笔记本,小声嘀咕:“可客户哪像咱们懂这些……电压、散热、缓冲模块,听着就头疼。”
“那就别让他们听。”刘好仃拿起笔,在白纸上写下三个短句:
“旧的容易烧,新的散热快;
旧的怕停电,新的自己扛;
旧的坏了才修,新的坏了能预警。”
他把纸转过去,“三句话,谁都能听明白。技术细节放后面,当‘说明书’用。咱们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这三句话,变成别人嘴里的顺口溜。”
小李盯着那三行字看了两秒,“太糙了吧?是不是得加点数据支撑?比如温升曲线、仿真延迟这些……”
“数据是给懂的人看的。”刘好仃摇头,“可第一个听你说话的,往往是不懂的。你一开口就说八十三度、零点零七秒,人家耳朵就关了。”
新人甲点点头,“就像我跟我妈说手机省电,我说‘能效优化’,她听不懂;我说‘一天不用充电’,她立马懂了。”
“对。”刘好仃笑了,“咱们现在要干的,就是把‘能效优化’变成‘一天不用充电’。”
老黄抱着工具包站在门口,皱眉,“可这么一说,不就把咱们的辛苦给说没了?”
“辛苦不是用来显摆的。”刘好仃走过去,拍了下他肩膀,“是让人用着省心。你磨了一天铝板,不是为了让人夸你手巧,是为了让机器少停一分钟。”
老黄没再吭声,但包带松了松。
“从现在起,咱们换个活法。”刘好仃拿起白板笔,在右侧空白处写下:“推广筹备第一会。”
“任务三个:资料、话术、动员。人还是咱们五个,分工得变。”
他转头看小李,“你负责把数据变成图,能一眼看懂的那种。比如热气怎么走,电压怎么稳,画出来,别整花里胡哨的动画。”
小李点头,“行,我搞个简版图解。”
“新人甲,你跟供应商打了这么多交道,成本这块你最熟。”刘好仃继续说,“你出一份‘省钱账’,别列单价,就说换了新模块,一年省多少电费、少换几次件、少停工几小时。”
“明白。”新人甲掏出笔,“就像算家庭账本。”
“老黄。”刘好仃看向他,“你讲工艺。不讲参数,讲手感。以前摸外壳发烫,现在摸着温的;以前焊点发黑,现在亮堂。你就说这些。”
老黄哼了声,“听着像卖菜。”
“卖菜也得让人知道菜新鲜。”刘好仃不急,“你要是不说,别人就当它是块普通铝板。”
他顿了顿,“明天早上七点,调试间集合。咱们练三分钟口述——谁都能讲,谁都要过。不考技术,考能不能让人听进去。”
新人乙一直站在检测台边,手里还捏着那张被折了四折的椭圆槽图纸。他抬头,“我……能干点啥?”
刘好仃走过去,没接话,而是伸手,“图纸给我看看。”
新人乙迟疑一下,递了过去。
刘好仃展开,指腹顺着那道修改线滑过,“你记得这孔为啥改成椭圆?”
“因为旧设备孔距有偏差,圆孔卡得死,椭圆槽能浮动适配。”
“对。”刘好仃把图纸还给他,“你不是只会画图,你是第一个发现‘不能硬配,得会迁就’的人。这事儿,你比谁都清楚。”
他把图纸轻轻拍在新人乙胸口,“你帮小李做宣传单。要求就一条:一张图,让人看懂热气是怎么被导走的。不用字,用线条和箭头。”
新人乙低头看着图纸,手指慢慢收紧,“……我能试试。”
“不是试试。”刘好仃说,“你是第一个看见它成型的人,你最有资格讲它。”
小李忽然问:“那您呢?您不讲?”
“我统筹。”刘好仃把日志本翻开,在首页空白处画了个简单的流程图:资料制作→话术打磨→内部试讲→正式输出。
“还有,谁卡住了,我顶上。”
他合上本子,指了指公告栏,“从今天起,这儿不光贴进度,还得贴样稿。第一张,就贴那三句话。谁有意见,直接写旁边。”
新人甲举手,“要是有人觉得太简单呢?比如领导,会不会觉得咱们不够专业?”
“专业不是让人看不懂。”刘好仃走到白板前,把“可推广”三个字圈起来,“咱们不是在写论文,是在解决问题。问题越清楚,话就越简单。你越怕别人觉得你不专业,就越容易把简单事说复杂。”
他顿了顿,“真专业的,是能把复杂事说简单。”
老黄忽然开口:“那要是销售拿去乱讲呢?歪了怎么办?”
“所以得先让他们听对的。”刘好仃从抽屉里拿出五本新的日志本,推到台中央,“每人一本,从今天起,所有对外材料、话术、图解,先记进去,我每天查。谁说的,谁负责。”
他翻开自己的本子,写下第一行:“推广筹备,2025年4月7日,启动。”
然后,把笔递向小李,“第一稿图解,什么时候能出?”
“今天下班前。”
“好。”刘好仃点头,“新人甲,成本账呢?”
“明早六点前交。”
“老黄,工艺口述,今晚回去想三条实在话,别带术语。”
老黄撇嘴,“非得说?”
“非得说。”刘好仃看着他,“你不说,别人就以为这铝板是天上掉下来的。”
新人乙小声问:“我那张图……要是画不出来呢?”
刘好仃看着他,“你记得它怎么改的,就记得它为什么能行。画不出来,就再画一遍。画十遍也行,反正它得被人看懂。”
他环视一圈,“咱们干了三个月,不是为了自己知道。是为了让用这东西的人,也能安心干活。”
他拿起日志本,在任务栏写下五个人的名字,每人后面打了个勾。
最后一个勾落下时,空调风又吹动了公告栏上的纸页。
新人乙伸手去按,指尖刚碰到那张三句话打印稿——
刘好仃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从现在起,咱们不光是修机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