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把笔记本合上,笔帽咔哒一声扣紧,塞进胸前口袋。那副旧棉纱手套已经不在包里了——他早上出门前特意翻出来,洗了一遍,晾在阳台栏杆上,风吹得一荡一荡。现在它正安静地挂在会议室门把手上,像一面小小的旗。
七点半,人陆续到齐。没人说话,但眼神都往白板上看。上面贴着三张纸:一张是《创新目标矩阵表》的草稿,一张是模具厂排期确认单,还有一张手写的倒计时:“距下月中旬停机窗口:18天”。
“材料组先来。”刘好仃没开场白,直接点名,“清单呢?”
老陈推了推眼镜,递出一页打印纸:“五种候选材料,耐低温性能都达标,但只有两种能在预算内落地。”他顿了顿,“我们倾向用b-3,回弹率高,加工也熟。”
刘好仃接过纸,扫了一眼成本栏。“b-3每件贵两毛七,超了。”他把纸翻过来,背面画了个小表格,“我昨夜整理了冷库实测数据,凌晨四点手套操作时,手指弯曲幅度最多只有常温的六成。材料不仅要耐寒,还得在僵手上‘听话’。”
他起身走到投影前,点开一段视频:模糊的监控画面里,工人戴着手套反复按压护角,第三次才成功卡入。
“你们测的是机器压,我们得让工人一推就进。”他说,“谁来试?”
没人动。他也不催,只把那副晾干的手套从门把上取下来,套在自己右手上,然后拿起一个旧款护角,往桌边模拟车框上按。咔哒——没进去。再按,手指一滑,差点摔地上。
“看见没?”他笑了笑,“我这手还没冻僵呢。”
小林低头看自己干净的实验手套,默默摘了。
会议节奏一下子变了。材料组当场调整筛选标准,加入“手套摩擦适应性”这一项;结构组把初版三维图投到大屏上,卡扣根部加厚一圈,整体重了十二克。
“装卸工一天要装二十辆车,一辆八个角。”刘好仃用笔敲了敲图,“多这十二克,相当于每人每天多扛两公斤。他们不是机器,是人。”
结构组小吴挠头:“那要不……减点别的地方?”
“减,但别减力气。”刘好仃顺手抓过一支红笔,在图上画了个蜂窝状镂空区,“非受力区挖空,既轻又不伤结构。你们今晚能出新版吗?”
“我们试试。”
“不是试试。”刘好仃把图打印出来,圈出几个关键点,“明早九点前,我要看到轻量化方案。能行吗?”
小吴深吸一口气:“能。”
生产组王姐一直没说话,这时开口:“模具微调可以做,但改动一旦超过三处,就得重新校准整条线,至少停机半天。”
“我们争取只改一处。”刘好仃打开平板,调出模具厂技术员刚发来的远程评估报告,“他们建议在卡扣连接位做梯度加厚,局部补强,整体不动。你们看可行不?”
王姐凑近看了看,点头:“这个方向靠谱,但得确认材料收缩率,不然注塑出来尺寸飘。”
“材料组配合。”刘好仃记下,“今天下班前,把b-3和备选材料的热缩系数发过去。”
散会前,他建了个微信群,群名就叫“护角攻坚”。第一条消息是他发的:每日五点前上传进展截图,白板同步更新倒计时。谁没交,名字后面画个叉。
“别嫌烦。”他说,“咱们不是做样品,是改实打实用的东西。慢一步,工人就得多费一分劲。”
下午两点,材料组送来新清单:三种材料在低温回弹、成本、加工性三项上均达标。刘好仃盯着数据看了五分钟,圈出一种代号“t7”的改性橡胶。
“这材料便宜,但之前没人敢用,说表面太滑。”老陈解释,“我们加了一层微磨砂处理,手套抓得住。”
刘好仃拿起样品块,戴着手套来回搓了搓,又放进冰箱冷冻室十分钟,拿出来再试。手指有点僵,但没打滑。
“就它。”他说,“先做十套原型件,下周三前出来。”
结构组那边,小吴熬到三点交出轻量化设计图。刘好仃一看,卡扣根部加厚,非受力区做了六边形镂空,整体重量只增四克。
“接近目标。”他点头,“再压一克,咱们就赢了。”
小吴苦笑:“再减,怕影响寿命。”
“那就不减了。”刘好仃拍他肩膀,“四克能接受。人不是秤,差几克感觉不出来,但动作顺不顺,一摸就知道。”
傍晚五点,群里准时跳出三张图:材料组的测试曲线、结构组的三维建模、生产组的模具兼容性评估。刘好仃一张张点开,回复三个“收到”。
他走到白板前,在“材料选定”“结构初版”“模具预案”三项后面打上对勾。倒计时写着“17”。
小李探头进来:“刘师傅,手套还挂门上?”
“挂着。”他说,“明天谁交方案,谁先戴它装三遍护角。”
“真严格。”
“不严,就没人记得冷库里那双手。”
第二天一早,刘好仃到厂里第一件事是去模具车间。技术员老周正在调试注塑机,见他来了,摇头:“你们这改法,精度得卡在0.05毫米以内,差一丝都不行。”
“能调出来吗?”
“能,但得反复试。”
“那就试。”刘好仃掏出笔记本,“我列了个测试清单,按温度、频次、手套类型分了九组工况,每一组都得跑一遍。”
老周皱眉:“九组?得三天。”
“两天。”刘好仃说,“后天中午前,我要看到第一批原型件。”
“你这是赶鸭子上架。”
“鸭子会游泳,工人不会。”他笑了笑,“咱们慢一天,他们就得在冷库里多哆嗦一天。”
中午回办公室,群里炸了锅。材料组说微磨砂处理批次不稳定,第三批样品表面发黏;结构组发现镂空区在低温下应力集中,边缘有微裂倾向;生产组反馈模具厂说原定停机窗口可能被临时插单占掉。
刘好仃一条条看,一条条回。他给材料组发了个新参数范围,让重新调整喷砂压力;让结构组把镂空角改成圆弧过渡,减少应力;亲自打电话给模具厂厂长,把冷链客户占比数据甩过去,换来了窗口锁定。
下班前,他把所有人叫回会议室。手套还在门把上,已经有点皱了。
“今天问题不少。”他说,“但没一个推脱的。挺好。”
没人接话。他也不等。
“明天开始,实行三日短周期。每72小时碰一次头,只讲三件事:做了啥,卡在哪,要啥支援。不追责,只解决问题。”
他翻开笔记本,首页写着:“让护角在最冷、最累、最急的时候,还能‘咔哒’一声扣住。”
小林举手:“那……如果三天内没进展呢?”
刘好仃把笔记本合上,放在手套旁边。
“那就三天半。”他说,“反正我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