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必要的寒暄与见礼之后,知府李季便亲自引领着靖王杨靖一行,前往早已为他们精心备好的行宫别院。
行宫坐落于泉州城中心肃清门西南侧,与千年古刹开元寺遥相呼应,距繁华的西街仅咫尺之遥,交通极为便利。选址更是考究,并未置身于市井喧嚣之中,而是巧妙地毗邻清幽东湖,得享山水相依之趣。湖光潋滟,映衬着特意修筑的亭台楼阁,既保证了亲王居所的静谧尊贵,又能随时欣赏自然之美,可谓闹中取静的绝佳之地。
整座行宫别院规模宏大,占地足有八十余亩,其布局规制竟隐隐参照了宋皇宫的格局,采用严谨的中轴线对称设计。自南向北,气势恢宏的大门、开阔的前庭、巍峨的正殿、深邃的后殿以及精巧的花园依次铺陈,秩序井然,彰显出无比的庄严与气派。
那大门已是不同凡响,三开间的庑殿顶覆着耀眼的绿色琉璃瓦,在阳光下流光溢彩。门两侧威猛的石狮肃立,门前宽阔的广场上设有下马石,无声地宣告着此地的威严与等级,令人未入其门,先生敬畏。
穿过大门,行宫的核心——正殿便映入眼帘。重檐庑殿顶的制式已是最高等级,黄色琉璃瓦如鎏金般璀璨。殿身由洁白的圆石柱稳稳承托,尤其醒目的是正面殿前檐下那对浮雕盘龙金柱,蟠龙栩栩如生,仿佛要腾空而去。殿内空间高敞辽阔,足以举行盛大的仪式和接待最重要的宾客,气象恢弘。
正殿之后,便是靖王及其家眷日常起居的后殿区域。这里则由八个独立的院落组成,每个院落皆采用温馨雅致的四合院布局,设有正房、厢房。屋顶多为灵动的歇山顶或朴实的悬山顶,铺设青瓦,与正殿的雄浑壮丽形成对比,更添一份家的宜居与私密。
后殿再北,则别有一番洞天。花园仿照北宋传奇皇家园林艮岳而建,堪称微缩的自然仙境。园内假山层叠奇巧,湖泊清澈见底,蜿蜒的小径通向各色精巧的亭台楼阁。名贵的牡丹、梅花与苍劲的松柏相映成趣,水池中锦鲤悠然游弋,共同营造出一派宁静优美、令人忘却尘嚣的自然意境。
而行宫内部的奢华,则体现在无微不至的细节雕琢之上。梁枋、斗拱、门窗处处是精妙绝伦的木雕,龙飞凤舞、花鸟人物,无不技艺超群。石雕同样毫不逊色,殿前台阶、柱础上的盘龙柱、狮子绣球等,皆浑厚庄重。殿内墙壁绘有色彩绚丽、栩栩如生的壁画,讲述着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梁枋上的彩绘则沿用“七朱八白”等古法,绚烂多彩。
室内的陈设更是极尽考究:清一色的黄花梨、紫檀木家具古朴典雅,搭配着青铜礼器、官窑瓷器、美玉古玩以及名家字画,文化底蕴与皇家贵气扑面而来。
为确保安全,行宫四周建有高墙,墙上设有了望孔和垛口,四角耸立角楼,皆有护卫日夜巡逻警戒。大门处设有值班房,兵士昼夜值守。此外,厨房、仓库、马厩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网罗了南北名厨以满足王爷的口腹之欲。戏楼、茶室、书房等休闲场所也遍布宫中,供王爷与宾客消遣。
自接到靖王即将南下的消息起,整个泉州府上下便如同上紧了发条,夜以继日,不敢有丝毫懈怠,方才在这短短时日内,于这东南富庶之地,奇迹般地营造出一座既彰显皇家威仪、又兼顾生活情趣的奢华行宫,静候它的主人。
稍事休息后,李季与高坎便亲自前来恭请靖王杨靖前往参加接风午宴。此宴堪称大宋顶级规格,完全遵循宫廷宴饮仪轨,席间礼仪严谨,菜式精奢。
主桌设于上首,靖王杨靖与知府李季居中主位,摩西、温雅楠、卢俊义、李俊等重要宾客分坐左右陪位,高坎虽官阶稍低,但因是宴席具体操办人,亦敬陪末座,担任主陪,以示周到。宴席采用高雅的分餐制,每道菜品皆配以专属的银器或龙泉青瓷餐具,席间更有悠扬婉转的泉州南音袅袅相伴,清音雅乐,更添风雅。
宴席伊始,侍者奉上餐前茶点。茶品选用泉州本地名产清源山茶,此茶在北宋时便已闻名,《闽书》有载,以嫩芽炒制,汤色清绿,香气清幽,最是解腻开胃。茶水盛于珍贵的建窑兔毫盏中,黑釉瓷衬得茶汤愈发清亮。
佐茶果点三味:一是蜜浸荔枝,乃泉州本地特产,北宋时为皇室贡品,果肉经蜂蜜慢浸,晶莹剔透,甜而不腻;二是糖霜核桃,采用从西域传入的糖霜工艺,包裹着闽北山区的香脆核桃,酥甜可口;三是香药槟榔,此为当时贵族待客“必设”之物,槟榔乃海外贸易所得,再拌入沉香、麝香等名贵香料,气息馥郁独特,《岁时广记》中亦可见其记载。
正宴十味,海陆八珍,次第纷呈。
正宴十味,汇聚山海之珍,烹调极尽巧思。
先是冷盘三味:
水晶脍:北宋宫廷顶级冷菜。取泉州湾新鲜鲈鱼,精工去骨切片,以高汤“浸熟”后急冰镇,成品晶莹剔透犹如水晶,口感鲜嫩冰凉。佐以醋或从倭国、高丽进口的芥末酱,辛鲜醒胃。
腊制鹿脯:取自与北方金国贸易而来的鹿肉,经盐渍、熏腊古法制作,肉质紧实咸香。切片后置于银盘之中,配以花椒盐蘸料,乃是北宋贵族珍馐。
鲟鱼籽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波斯、大食进口的珍稀鲟鱼籽,盛放在透明的琉璃碗中,色泽金黄诱人,口感咸鲜澎湃,是泉州港城宴席上标志性的海外奇味,彰显着港口的繁华。
热菜五道,煎炒烹炸,尽显技艺:
第一道炙烤全羊配胡椒:选用泉州本地放养的山羊,整只以果木炭火慢炙,表面刷上蜂蜜与芝麻油,烤至外皮金黄酥脆,内里肉质鲜嫩多汁。蘸料尤为珍贵,用的是从印度、东南亚进口的胡椒,辛辣提鲜,在宋时价同黄金,是顶级宴席的象征。
第二道酒蒸江瑶柱:取泉州晋江入海口所产极品江瑶柱(扇贝柱),以醇厚黄酒浸泡后清蒸,最大程度保留其原始鲜甜,汤汁醇厚,用青瓷浅盘盛放,更显其清雅本味。
第三道蟹酿橙:此乃宋代文人宴席经典名菜,苏轼《老饕赋》中亦有记载。取泉州本地肥美青蟹,拆出蟹肉蟹黄,与姜末、黄酒等拌匀,填入掏空的新鲜橙囊中,上屉蒸制。橙子的酸甜清香与蟹肉的鲜嫩完美融合,风味独具,极尽雅致。
第四道酥炸鹌鹑配香药:鹌鹑自北方运来,处理干净后裹以薄面,用芝麻油炸得通体金黄酥脆。出锅后撒上由沉香、檀香、豆蔻等泉州港进口香料磨制的香药粉,外酥里嫩,异香扑鼻。
第五道蒸鲥鱼带鳞:鲥鱼自长江流域经运河千里转运至泉州,在宋时已是皇室贡品,珍贵异常。烹饪时遵循古法带鳞清蒸,因鳞下脂肪极为丰富,蒸熟后油脂渗入鱼肉,愈发肥美鲜嫩。出锅后淋以热猪油、酱油、葱花,肉质细腻,脂香满溢。
汤品两道,清补相间,承上启下。
燕窝羹配冰糖:燕窝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亚进口,为北宋贵族专享的滋补珍品。经温水泡发后,与冰糖、红枣一同文火慢炖,汤色清亮,口感绵密润泽。
胡麻汤:取北方进口的胡麻(芝麻)磨粉,与细腻的羊肉末、姜末、盐同煮成羹。汤色乳白,香气浓郁,温热暖胃,能中和诸多菜肴的油腻,兼具胡食之风与中原汤品特点。
主食两道,精粮细作,饱腹不腻。
蟹肉蒸角:以精白面粉制成薄皮,内包蟹肉、猪肉末、韭菜制成的鲜美馅料,蒸熟后皮薄馅足,汁水丰盈,蘸香醋食用,鲜香可口,与海鲜宴席极为相配。
蓬莱糕:泉州本地精制糕点。将糯米粉与蜂蜜、核桃仁、杏仁混合蒸制,出锅后表面撒上一层泉州特产的桂花。口感软糯香甜,取名蓬莱,寓意仙境美味,为宴席增添一份雅致感。
餐后蜜饯解腻消食,收尾雅致
甘草橄榄:泉州本地橄榄用甘草、冰糖腌制,酸甜回甘,生津解腻;
蜜渍木瓜:从岭南运来的木瓜,以蜂蜜慢浸入味,果肉软糯,香甜可口;
香糖莲子:泉州本地莲子煮熟后,裹上一层添加了香料的蔗糖(香糖),清甜爽口,余味悠长。
宴饮之魂:四时佳酿
如此盛宴,佳酿自是灵魂所在。酒水按菜品精心搭配,分阶段饮用,皆是贡酒、进口珍品或本地佳酿。
餐前开胃酒:波斯葡萄酒:从波斯(今伊朗)进口的红葡萄酒,盛于珍贵的玻璃酒瓶中。酒液呈宝石红色,口感微酸带涩,能有效化解餐前果点的甜腻,作为开场酒,尽显泉州港城宴席的特色与奢华。
正宴主酒:泉州泉酒(贡酒版):此乃泉州本地顶级佳酿,以糯米、高粱为原料,取清源山泉水酿造,并经数年窖藏。酒色清澈,口感醇厚绵柔,度数适中,能与冷盘、热菜诸味完美契合,是宴席的绝对主力。因其品质超群,常作为泉州地方贡酒送入汴京,今日款待王爷,正是恰如其分。
汤品主食配酒:岭南荔枝酒:从岭南运来的发酵型果酒,以新鲜荔枝酿成。酒色浅红悦目,口感清甜爽冽,带有浓郁的荔枝果香,与燕窝羹、蓬莱糕等甜鲜风味的餐点搭配相得益彰。其酒精度较低,适于餐后渐进饮用,有解腻消食之妙。
餐后赠酒:大食蔷薇露酒:此乃从大食(阿拉伯地区)进口的珍贵“香料酒”,以葡萄酒为基,加入蔷薇花露、沉香、麝香等名贵香料二次酿制。酒色艳丽,香气馥郁超凡,口感香甜醇厚。此酒并不在席间畅饮,而是餐后装盛于精巧的银壶之中,作为珍贵礼物赠予每位宾客带回细品,极致彰显了主人的深厚诚意与奢华格调。在北宋,蔷薇露酒一直是“海外奇珍”,价值高昂。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席间气氛渐趋轻松融洽。李季笑着举杯向靖王示意:“王爷,这一席简陋菜肴,可是高坎高大人亲自精心安排的,不知还合您的口味否?”
靖王杨靖面露愉悦之色,朗声笑道:“哈哈,诸位辛苦了,跃铭(高坎表字)用心啦!知道如此用心做事,你父亲日后可是能安心享福喽!”此言一出,席间众人皆会心一笑。
高坎闻言,立刻恭敬地欠身回应:“王爷谬赞了!能为王爷用心办事,乃是小侄应尽的本分,不敢言辛苦。”
杨靖并非不通人情世故之人,见众人如此尽心,自然也是宾主尽欢,整场午宴便在这样轻松热络的氛围中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