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汤隆一边答应着,一边用手指着:“天王请看,这是主操作组,需要三十人来共同操作:主要负责绞动绞盘张弦,通过绳索传递力量,将三张弓的弦线拉至满弓状态,才能达到最大化的杀伤敌人,故此需多人协作保持力度均匀。”
“嗯!”
汤隆接着说道:“这是上箭组,需要十五人:负责将箭矢依次放入弩槽,确保箭头方向正确、排列整齐,配合主操作组完成装填。”
晁盖不住的赞叹: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虽然无法制造出好钢和大炮,却能制造出这种三弓床弩,也已经是非常伟大的发明了。
汤隆接着说道:“天王请看,这是瞄准组,需要五人。”
晁盖凑到弩机上的“望山”向远处看去:“这就是瞄准器?”
汤隆一愣:瞄准器?
不过,他也知道,晁盖的嘴里经常会蹦出来一句很奇怪的词,虽然,瞄准器这个词他没有听说过。
但是,晁盖的意思他还是明白的。
“啊...是,这‘望山’便是瞄准...器,用于调整射击角度,锁定目标。”
晁盖又摸了摸“悬刀”:“这是...”
汤隆赶忙回道:“瞄准目标后,扣动“悬刀”,就可以触发弩机发射箭矢,只要与瞄准组密切配合,就能确保发射时机精准,这里也需要五人。”
晁盖算了算:“这也只是六十人,并不到七十人。”
汤隆笑了笑:“这么大的弓弩,辅助人员还需要十人。包括传递工具、维护弩械、警戒周边等任务,保障操作流程顺畅。”
晁盖满意的点点头,心中暗想:这也就相当于宋朝的大炮了,可以远距离攻击敌人。
晁盖忽然又想起来一件事:“单兵用的弩箭是什么样的?”
汤隆赶忙让士兵取过来一把弩箭:“天王请看,这是神臂弩,就是单兵操作的弩,有效射程近三百步,穿透力极强。”
晁盖接过神臂弩,左右端详了一下。
神臂弩也是由弩臂,弩弓和弩机三个部分组成,弦长约二尺五寸。
“这张神臂弩,一次能够装填几支箭?”
“什么?几支箭?”
汤隆倒是有点发愣了,还反问了一句。
晁盖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这张神臂弩装填后...可以连续发射几支箭?”
“哦!”
汤隆这才明白晁盖的意思,“装填一次,只能发射一支箭。”
汤隆又解释道:“不过,这神臂弩装填简单,所以...装填的速度和发射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
晁盖又问道:“咱们宋朝的神臂弩,不是可以一次装填十几支箭矢吗?”
汤隆更是惊讶了:“咱们宋朝的神臂弩,一次就只能装填一支箭。天王...从何得知可以装填十几支箭矢。”
“这个...”
晁盖倒是有点语塞了,他从哪里知道的?当然是从电视连续剧中,还从一些小说中知道的。
“难道...咱们宋朝没有一次可以装填十几支的弓弩吗?”
汤隆仔细想了想,然后又摇了摇头:“没有...小弟还真的没有听说过。”
晁盖也就明白了,那些传说中的一次可以装填多只箭矢的弩,其实都是现代小说作者的想象,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他轻轻一笑,便放下了心中的疑惑。
汤隆继续介绍:“神臂弩,使用轻巧,装填迅速,适合单兵操作。”
“如果...”
晁盖接过话茬,“让贤弟造一把可以装填多支箭矢的弩,能造的出来吗?”
“这...”
汤隆一时间有点语塞,并不是不能造,而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应该...可以吧!”
在宋朝,汤隆已经算得上是冷兵器制造的专家了。
晁盖接着又说:“这把一次性装填多支的弓弩,是我自己用的。”
晁盖的确想有一把弩箭,能够连续发射的。
在这样一个乱世,必须要有一把趁手的武器,在敌人还没有靠近自己的时候,就把他们斩杀。
汤隆一听,是晁盖想要一把弓弩,怎么敢怠慢,这可是自己的老大。
汤隆摸着下巴思索了良久,突然眼睛一亮:“天王这么一说,小弟倒是有个想法。若是将弩臂加宽,在弩槽处开多个箭道,再设计一个可滑动的箭匣...”
晁盖闻言大喜:“好!就是这个思路,贤弟尽管放手去试。”
汤隆得到了晁盖的首肯,索性找来了几张纸。
然后,把袖口挽到了肘上,在纸上一边画着,一边想着,几张草图,很快便画了出来:
“天王,您看...弩臂加宽到四寸,里头并排开三条箭道,每条道尾端再凿一条横槽,让箭匣像抽屉一样推进推出。箭匣一次压进十五支短箭,箭尾统一削成燕尾形,靠簧片卡住,不会前后乱窜。”
晁盖俯身细看,只见那图样上的箭匣像一枚扁长匣子,侧面还有个小摇柄。
汤隆手拿炭条指着摇柄:“这里装棘轮,摇一次,箭匣便往前推一格;棘轮又连一根细铁条,铁条末端带钩,钩住弩弦往后拉。等弦挂住悬刀,钩子自动脱开,弩机便击发。如此周而复始...”
汤隆又用炭条在纸上画了个弧形箭头,“一次摇柄,便射一箭;手不松,连摇连射,十五箭眨眼间倾尽,比寻常神臂弩快五倍不止!”
晁盖听得血脉贲张,心道:这件弓弩如果能够制作完成,那可是冷兵器时代的王者。
晁盖想了想,又问道:“箭匣若是一次装填十五支,箭杆须短而轻,但是...又怕远射无力。”
汤隆胸有成竹地一笑:“小弟用的柘木芯,外包竹片,再缠牛筋漆固,既轻且韧。箭头改作三棱透甲锥,五十步内可破皮甲;百步内虽不能透甲,亦能伤人。”
“好,贤弟,就照你说的做。做这把弩,需要多长时间?”
汤隆想了想:“半月左右!”
正在这时,晁盖的亲兵跑了过来:“禀天王,方腊的使者求见!”
“哦!”
晁盖先是一愣,方腊的使者,找自己有何事?
转念又一想,不由得暗自欢喜。
看来,冲出水泊梁山的时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