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张工的声音,旁边的职工都让开路:“张工,张工。”
问好的声音此起彼伏。
杨场长介绍:“这是张工,我们厂的大型机械都是他管着。”
张工盯着时樱,感慨:“你这脑袋瓜是怎么长的?”
旁边的忙不迭地问:“张工,副厂长说的都是真的吗?”
张工点点头:“得看副厂长画的图纸可不可行。”
“哗”的一下。
周围的讨论声瞬间扩大。
药厂的福利待遇好,但在招工考试时,就会说可能会有的风险急慢性病。
职工们毅然投入这个行业,有对国家的热爱付出,但风险是无可避免的。
如果能降低风险,以后副厂长让他们往东,他们不往西!
杨厂长则有些犹豫,害怕时樱只知道理论,不会实践。
女同志皮薄,到时候出了丑,他怎么圆回来?
他在犹豫时,时樱四下看了看,准备现场把改造图纸画出来。
旁边工人顿时紧张的问:“还有什么问题吗?”
时樱:“先拿测绘工具,我需要量一下机器的尺寸。”
周围职工们瞬间动了起来。
“副厂长你说还要什么,咱们给你拿什么!”
“先给副厂长倒杯水啊,副厂长说这么久嘴巴都干。”
行了,也不用犹豫了。
杨厂长也跟着配合:“你要什么人,我把全厂最好的技术员都给你调过来!”
时樱要了两个负责测绘的技术人员,等测量数据出来后,找了个工作台,拿起铅笔就开始在纸上涂涂抹抹。
刚开始还有一些手生,需要想半天才能画出来,到了后面,前世的记忆开始在脑海中翻腾。
限位开关,防护罩,负压投料装置一张张装置图跃然纸上。
日头开始偏移,时樱坐在工作台前久久没有起身。
准备接风宴的大厨催了三次,把饭菜热了又热,都等不来人。
自个的劳动成果被糟蹋,大厨气哄哄的来到厂房,结果赶来一看,顿时熄火了。
他默默回去又炒了个菜。
给副厂长好好补补。
将所有图纸搞出来,时樱猛的站起来,眼前就是一黑。
强烈的脑力活动过后非常容易饿,时樱走起路来脚底打飘。
孙亚男在旁边扶住她,紧张道:“怎么了?”
时樱:“有点饿,我们先去食堂吃饭。”
杨厂长正要说什么,助理员推了推眼镜:
“我刚刚估摸着快结束了,让人把饭菜都打包送来,就在旁边张工的办公室里。”
时樱眼睛一亮,太体贴了!
张工见她把图纸都画完了,迫不及待的想伸手去拿。
却没想时樱顺手一摸,把图纸抽走塞进了随身军绿色的小挎包。
“……”
伸出的手就那么不尴不尬的停在半空。
他想说什么,又不好意思,一张脸憋得通红。
孙亚男小声叫她:“时技术员。”
时樱反应过来,莞尔一笑:“张工,你测绘也辛苦了,防着你不休息,图纸先由我保管。”
“我们先吃饭,吃完饭再一起看。”
这话化解了尴尬,又实在舒心。
张工老脸上漾出一个实心实意的笑:“行。”
到办公室时,已经有人摆好了桌椅。
桌上足足摆了六个菜。
一盘红烧肉,一盘清蒸鱼,还非常奢侈的用糖烧了一份拔丝红薯。虽然糖丝很少,但也是极为奢侈了。
剩下的都是素菜,时樱居然在这里看到了熟悉的平菇,她弯了弯眼睛,看,她来到这里,不是毫无用处。
杨厂长看到多了一份菜,也没出声。
菜多热了几次,但大厨的手艺非常不赖,味道仍旧很不错。
后厨原本还准备了酒,但时樱喝不了酒,又给换成了两份蛋花汤。
时樱有些不好意思:“不用这么麻烦。”
杨厂长笑呵呵的说:“吃好喝好,马上有个大工程,好好养养身体。”
时樱这些天猪肉吃的有些多,于是多加了几筷子鱼。
这道清蒸鱼,豉香十足,鱼肉因为多蒸了几次,有些老。
她就喜欢吃这种肉质偏硬的鱼肉。
夹到第四筷时,那道清蒸鱼立马被杨厂长摆到她面前。
时樱只有在家才有这待遇。
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她真有点急眼了:
“杨厂长,不要搞特殊了,我一受到特殊待遇就脑袋空空,把知识全忘了。”
杨厂长八方不动:“那多吃点,把知识补回去。”
时樱:“……”
她狠狠咬了口馒头。
这顿饭,她一个人干了三个老面馒头。
大厨比她做的美味多了,时樱想撩开膀子吃,但这么些人一起吃饭,菜量不太够,还是晚上回到空间里加餐吧。
等吃完饭,杨厂长找到大厨,问:“这怎么还多了个菜?是不是做错了。”
大厨说:“这是职工兄弟们出钱,商量给副厂长加的菜。”
杨厂长沉默了会,拍拍他的肩:
“这钱走厂里的账上,不用职工们自己出。”
时樱重返厂房后,开始带着焊工着手改造。
索性这不是什么大改动,不涉及到机器的运作,不用向上级批准。
一直忙活到十一点,厂房内的灯光依旧明亮,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
杨厂长心疼地看着他们:“好了,都休息吧,明天再继续。”
话音刚落,工人们抓紧做完手底最后一些工作,这才放下手中的工具。
有的揉了揉酸痛的肩膀,有的则直接坐在了地上,喘着粗气。
时樱回到宿舍后,跑进空间给自己猛灌了两杯灵泉水。
紧接着又捞了只三斤重的黄唇鱼,用各种香料包好烤了吃,再配上一整杯蜂蜜水。
要是有奶茶就完美了。
时樱一拍大腿,她手里的牛奶证,把这事都给忘了。
正好,明天开始定奶。
连着两天,时樱都泡在厂房,直到第三天下午才终于将器械改造完。
经过试验,安全性能与预期相符,所有人脸上都绽放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我们成功了!”
“太好了!
人群中,赵家树神情阴郁。
杨厂长念在过往的情分上,给他调了岗。
虽然说是平调,但他一个技术部的去了生产岗,一天忙不完的工作,这就是明调暗贬。
时樱一来,他就被调职,家属院的议论声可不少。
但是他发现那些该死的原本该偏向他的人,居然通通歪向了时樱那边。
等着瞧吧,他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解决完厂里的问题,时樱回归正轨——青霉素的研究。
杨厂长说:“我们厂里的研究员不够,所以从外面借调一些。”
时樱突然有些不好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