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一,庚辰日,发生了日食。
朝廷把琅邪王的老师何澄提拔成尚书左仆射,这哥们儿是何准的儿子,也算官二代上位。
六月十五,燕国搞了波大赦,相当于给全国放了波福利。
凉王吕纂想去偷袭北凉,手下姜纪劝他:“夏天农忙正嗨,先别打了行不?你要是跑老远去岭西,秃发家趁虚偷家,咱老家咋办?”吕纂不听,非要去围张掖,还往西抢了建康。秃发傉檀听说这事儿,带着一万骑兵就奔姑臧来了,吕纂弟弟陇西公吕纬赶紧守着北城自保。傉檀倒好,在朱明门上开派对喝酒,敲锣打鼓犒劳士兵,还在青阳门秀了波肌肉,抢了八千多户人就溜了。吕纂一听老家被偷,赶紧带兵回赶。
秋七月初三,太皇太后李氏去世了。
七月十八,又搞了次大赦,这赦免跟不要钱似的。
西秦王乞伏乾归派武卫将军慕兀等人驻守,把秦军的砍柴路都堵死了,秦王姚兴偷偷派兵来救。乾归听说后,让慕兀带两万中军守柏杨,罗敦带四万外军守侯辰谷,自己带几千轻骑去探秦军虚实。结果赶上大风大雾,跟中军走散了,被追兵逼得钻进外军阵里。第二天跟秦军开打,输得底裤都没了,逃回苑川,手下三万六千人全投降秦军了。姚兴顺势进兵枹罕。
乾归跑到金城,跟手下大佬们说:“我没本事,却占着王位十几年,现在败成这样,肯定扛不住敌人。我想往西去允吾躲躲,要是咱全族都走,肯定跑不掉。你们留在这儿,各自带着部众降秦,保全宗族,别跟着我了。”大伙儿都说:“生生死死都跟陛下走!”乾归说:“我现在就是去寄人篱下,要是老天爷不灭我,说不定哪天能翻盘,再跟你们相见。现在跟着我死,啥用没有啊。”说完大哭一场,就此分别。乾归就带几百骑兵奔允吾,向武威王秃发利鹿孤投降。利鹿孤派广武公傉檀去接他,把他安置在晋兴,当贵宾招待。镇北将军秃发俱延跟利鹿孤说:“乾归本来是咱附属国,趁乱自立门户,现在走投无路才来投降,肯定不是真心的,要是他跑回姚家,必成大患,不如把他挪到乙弗那旮沓,让他跑不了。”利鹿孤说:“人家走投无路来投奔,咱还怀疑人家,以后谁还敢来?”俱延是利鹿孤的弟弟。
秦军退了之后,南羌的梁戈等人偷偷联系乾归,乾归想响应。他手下屋引阿洛把这事儿捅给晋兴太守阴畅,阴畅赶紧报给利鹿孤,利鹿孤派弟弟吐雷带三千骑兵守扪天岭。乾归怕被利鹿孤杀了,跟太子炽盘说:“咱父子在这儿,肯定不被容。现在姚家正强,我去投奔他们,要是全家都走,肯定被追兵追上。我把你们兄弟和你妈当人质,他们肯定不怀疑,我在长安,他们不敢害你们。”于是把炽盘等人送到西平。八月,乾归往南奔枹罕,投降了秦军。
八月初二,尚书左仆射王雅去世了。
九月初一,发生地震,大地抖了抖。
凉国吕方投降秦军,广武三千多户老百姓跑到武威王利鹿孤那儿去了。
冬十一月,高雅之跟孙恩在余姚开打,高雅之输得惨,跑到山阴,手下死了七八成。朝廷让刘牢之都督会稽等五郡,带兵打孙恩,孙恩被揍得躲进海里。刘牢之往东屯兵上虞,派刘裕守句章。吴国内史袁崧(袁乔的孙子)修了沪渎垒防备孙恩。
会稽世子元显想当徐州老大,朝廷就让他当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扬、豫等十六州军事,兼徐州刺史,还封他儿子彦玮为东海王,这权力给得够够的。
乞伏乾归到长安后,秦王姚兴让他当都督河南诸军事、河州刺史,封归义侯。
过了阵子,乞伏炽盘想跑去投奔老爹,被武威王利鹿孤追上抓了。利鹿孤想杀他,广武公傉檀说:“儿子找爹,没啥大错,放了他显得咱大度。”利鹿孤就听了。
秦王姚兴把两百多个晋朝降将送了回去。
北凉晋昌太守唐瑶反叛,发檄文给六郡,推李暠当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兼敦煌太守。李暠在境内大赦,改元庚子,任命唐瑶为征东将军,郭谦为军谘祭酒,索仙为左长史,张邈为右长史,尹建兴为左司马,张体顺为右司马。派从事中郎宋繇往东打凉兴,连玉门以西的城都拿下了。
酒泉太守王德也叛了北凉,自称河州刺史。北凉王段业派沮渠蒙逊去打他。王德烧了城,带着人想投奔唐瑶,蒙逊追到沙头,把他揍得满地找牙,俘虏了他的老婆孩子和部落才回去。
十二月二十,天津星附近出现彗星。会稽世子元显借口星象异常,辞了录尚书事,却又加了个尚书令。吏部尚书车胤觉得元显太嚣张,跟会稽王道子说想管管他。元显听说后,没搞清楚情况,就问道子:“车武子(车胤)拉你单独说啥了?”道子不答,元显一个劲问,道子怒了:“你想把我关起来,不让我跟朝臣说话吗?”元显出来后,跟手下说:“车胤挑拨我们父子关系。”偷偷派人去怼他,车胤害怕,自杀了。
十二月初五,燕主慕容盛设立燕台,管理各部杂夷。
北魏太史老说天象乱套,魏主拓跋珪自己看占卜书,好多都说要改朝换代,于是下诏鼓励群臣,说帝王继位都是天命,别瞎折腾。又改了好几次官名,想压住灾异。仪曹郎董谧献上《服饵仙经》,拓跋珪就设了仙人博士,建仙坊,炼各种丹药,还封了西山当炼丹柴火库。药炼成了,让死罪犯试吃,结果死了不少,一点用没有,但拓跋珪还信,到处找秘方。
拓跋珪总觉得燕主慕容垂的儿子们分占要职,导致权力下放,最后亡国,特别不认同。博士公孙表瞅准机会,献上《韩非子》,劝拓跋珪用法制治手下。左将军李粟性格大大咧咧,常对拓跋珪没规矩,咳嗽吐痰随心所欲,拓跋珪攒着他的旧账,把他杀了,吓得手下人瑟瑟发抖。
十二月初十,燕王慕容盛尊献庄后丁氏为皇太后,立辽西公慕容定为皇太子,又搞了次大赦。
这年,南燕王慕容德在广固称帝,大赦,改元建平,还改名叫慕容备德,想让官民好避讳。追谥燕主慕容暐为幽皇帝,任命北地王慕容钟为司徒,慕舆拔为司空,封孚为左仆射,慕舆护为右仆射,立段氏为皇后。
【内核解读】
这段史料截取了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一段历史片段,时间跨度主要集中在某一年的六月至十二月,涉及多个政权的兴衰更迭、军事冲突与政治博弈。透过这些简练的记载,我们能清晰看到那个分裂动荡时代的鲜明特征,也能从中汲取关于治国、军事与人性的深刻启示。
军事决策:成败系于一念之间
在军事行动中,决策者的判断力与纳谏能力直接决定战局走向。凉王吕纂不顾姜纪“盛夏农事方殷,且宜息兵”的劝谏,执意率军袭击北凉,结果被秃发傉檀乘虚而入,不仅未能达成作战目标,反而让都城姑臧陷入险境,最终只能仓促撤军。这一事件深刻体现了刚愎自用的军事决策必然导致恶果。战争从来不是孤立的军事行动,它与经济生产、内部防御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连,忽视客观条件与他人合理建议的冒进之举,往往会付出沉重代价。
西秦王乾归的战败则展现了军事冲突中局势瞬息万变的特点。在与秦军的对抗中,因大风昏雾导致军队失联,最终陷入被动局面,三万六千部众投降,自己只能狼狈逃窜。这一细节既反映了古代战争中自然因素对战局的重要影响,也暴露了军队指挥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脆弱性。而乾归在败亡之际与部众的诀别,虽有悲壮色彩,却也从侧面说明,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军事上的硬拼并非明智之举,保存有生力量或许是等待时机的无奈选择。
政治博弈:信任与猜忌的双刃剑
政权之间的归附与接纳,充满了政治智慧的考量。当乾归走投无路向武威王利鹿孤乞降时,秃发俱延主张将其迁徙安置以防后患,而利鹿孤却坚持“彼穷来归我,而逆疑其心,何以劝来者”,以礼相待。这一决策体现了政治博弈中信任的价值——对于寻求归附者的宽容与信任,能够树立良好的政治形象,吸引更多力量的支持。在分裂割据的时代,人心向背往往比单纯的军事压制更重要,利鹿孤的选择展现了一位政治家的长远眼光。
然而,政治中的猜忌也从未缺席。乾归在晋兴期间,因南羌梁戈的密招而动摇,最终选择再次叛逃降秦。这一反复背后,既有乾归不甘人下的野心,也反映了归附者与接纳者之间难以消除的隔阂。而后来乞伏炽盘欲逃归父亲,利鹿孤最终听从傉檀建议赦免其罪,同样是政治策略的体现——通过宽恕展现气度,以收揽人心。这些事件共同构成了十六国时期政权间复杂的政治生态:信任是拉拢力量的手段,猜忌是自我保护的本能,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考验着每个统治者的政治智慧。
统治方略:制度与人性的碰撞
各国统治者在治国方略上的探索与失误,成为这段历史的重要注脚。魏主拓跋珪因太史奏报天文乖乱,便试图通过变易官名、炼制丹药等方式压制灾异,甚至让死罪者试服丹药,多有死亡仍执迷不悟。这种用迷信手段应对统治危机的做法,暴露了古代统治者在科学认知匮乏下的盲目与偏执。而他借鉴燕主慕容垂失败的教训,采纳公孙表的建议以法制御下,却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因左将军李粟“性简慢”便积怨诛杀,通过严酷手段树立权威,导致“群下震栗”。这种统治方式虽能暂时压制不满,却也埋下了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隐患。
南燕王慕容德称帝后,通过大赦、改元、更名等一系列举措巩固统治,同时建立官僚体系,试图构建稳定的政治秩序。北凉的唐瑶叛乱与王德叛逃,则反映了地方势力对中央政权的挑战,而沮渠蒙逊的平叛胜利,又展现了军事力量在维护政权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这些事件共同说明,在分裂动荡的时代,统治者需要兼顾制度建设、人心凝聚与军事防御,任何一方面的失衡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政权危机。
社会动荡:权力斗争下的民生与士风
这段历史中,普通民众始终是战乱的牺牲品。秃发傉檀袭姑臧“掠八千馀户而去”,北凉王德叛逃时“焚城”,这些记载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流离失所。而高雅之与孙恩的战事“死者什七、八”,更是直接展现了战争对生命的摧残。在政权更迭频繁、军事冲突不断的背景下,民生凋敝成为必然,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士大夫阶层的命运同样令人唏嘘。吏部尚书车胤因劝谏抑制会稽王世子元显的骄纵,竟被元显逼迫自杀。这一事件深刻反映了门阀政治下权力对士人的压迫,也揭示了当时官场的黑暗与士风的衰颓。当正直的劝谏成为禁忌,当权力可以肆意践踏生命,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便会逐渐崩塌,这也是东晋政权日益腐朽、最终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
总结:分裂时代的历史启示
这段史料所呈现的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典型的分裂动荡时代。军事上的短视决策、政治上的信任与猜忌、统治方略的摇摆不定以及社会民生的持续凋敝,共同构成了这一时代的基本面貌。透过这些历史片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是政权的兴衰还是个人的命运,都与统治者的政治智慧、军事决策能力以及对待民众的态度息息相关。在分裂与战乱中,唯有秉持宽容与信任、重视民生与制度建设,才能获得人心支持,实现长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