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她当时说的时候,我就不同意。你们看了电影的吧,你看那些港剧里的衣服,多好看,多时髦!”
一位男性干部,立马说道。
女干部听后,也立马点了点头,在这条消息后打了一把叉。
“那林大娘,你看我们服装厂明年应该怎么办才好?”
村长停顿了一会儿,问道。
“村长啊,这事儿得从长计议。”
她顿了顿,声音中带着自信。
“咱这服装厂想扩大规模、多卖衣裳,得踩着时代的鼓点走。”
林璃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
“先说这布料,咱村旁边的纺织厂,刚上了新机器,能织出那种带点弹性的涤棉混纺布。年轻人都爱穿,说比纯棉的耐脏,还不容易起皱。”
这件事,她年前偷偷回村的时候,看到过。
“要是咱能跟他们签长期供货合同,价格看能不能压下来两成。咱多订点货,让他们专门给咱留着那种花型新颖的料子。开春的时候,姑娘们爱穿碎花的,咱就多备点小雏菊、蔷薇花的图案;到了秋天,换成枫叶、菊花的,准保好卖。”
女干部的笔立马在笔记本下,沙沙的写下‘跟纺织厂合作的字样。’
“不光是涤棉的,”林璃补充道,“咱还得联系周边县的棉农。去年雨水好,棉花收成不错,价钱也公道。咱跟他们提前预定,开春就把新棉花收上来,自己找弹棉花的作坊加工成棉絮,做棉袄、棉裤用。这样一来,成本能比从供销社进货低不少,质量也能自己把把关。”
村长在一旁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
“还有那纽扣、拉链,”林璃继续说,“广州那边的款式多,价格也便宜。我可以回去后让那边直接发货过来。现在的年轻人讲究时髦,衣裳上的小配件要是新颖,也能多吸引些顾客。”
村长和各位村委会的干部们,连茶也不喝了。
目光灼灼看着林璃,眼神中带着光。
“布料的事儿解决了,再说说这生产。”
林璃端起搪瓷缸子喝了口热茶,“咱这服装厂现在也该多添点缝纫机了。这样规模就能上来”
她看着村长,继续说道:“还有这工人,现在就咱村的妇女,人手不够。我看邻村也有不少妇女闲着没事干,咱可以去问问,愿意来的就招进来。”
女干部在笔记本上写着,抬头问道:“林大娘,那质量咋保证呢?人手多了,怕做出来的衣裳不好,那不是砸了招牌吗?”
“你这丫头问得好。”
林璃赞许地看了她一眼,“质量是根本,不能马虎。咱得教教那些新来的妇女,让她们把活儿做细点。刚开始可能慢点,但熟练了就好了。”
“还有这电费、水费,也得精打细算。”
林璃说,“缝纫机别空转着,晚上加班尽量用节能灯。咱赚点钱不容易,能省一点是一点。”
“对!”
村长点了点头,指了指女干部的笔记本,“都记下来!”
女干部点了点对,埋头苦记。
“生产跟上了,最重要的还是得卖出去。”
林璃放下搪瓷缸子,语气变得更加郑重,“咱还是得出去找路子。”
“先说供销社这块,”她说道,“咱可以跟他们谈谈,把咱的衣裳放在他们那儿寄卖。供销社客流量大,都是正经做生意的地方,老百姓信得过。咱给他们让点利,他们肯定乐意。”
“还有那集市,”林璃眼睛一亮,“每个月镇上、县里都有大集,咱可以租个摊位,把衣裳摆出去卖。赶集的时候人多,咱可以搞点促销活动,比如买一件送双袜子,或者两件打九折,准保能吸引不少人。”
村长插话道:“林大娘,京市的销量是最好的,我们也可以继续走大城市这条路。”
“嗯,这个可以做为明年工作的重点。其它的重点省会我们也要开始铺店。”
村长点了点头。
“还有个法子,”林璃压低声音说,“现在不是有那种跑江湖的小贩吗?他们走南闯北,认识的人多。咱可以跟他们合作,把衣裳批发给他们,让他们帮咱卖。虽然批发价低了点,但走量快,资金回笼也快,咱能赶紧再进布料、扩大生产。”
“这也是一个销售路径。”
“还有啊!咱做这些事,还得看看国家的政策。”
林璃说,“现在鼓励发展乡镇企业,有不少优惠政策。咱可以去镇上的工业办公室问问,看能不能申请点贷款,或者减免点税收。”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那技术培训,听说县里经常办培训班,教怎么搞服装生产、怎么经营。咱可以派两个人去学学,回来教教其他人。多学点本事,总没坏处。”
村长点了点头:“林大娘,你说的这些都挺在理。我回头就跟村委的人商量商量,尽快把这些事落实下去。”
林璃笑了笑:“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咱这服装厂肯定能越办越好。到时候,不光咱村的人能赚钱,周边村的人也能跟着沾光。”
“那是!”
众人讨论完明年的工作安排后,村长又开始询问林璃过年的分红怎么发。
林璃摆了摆手,笑道。
“按你去年的方案来就行,这件事我就不掺和了!”
村长听了后,也笑着点头。
去年大家都分了不少,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现在的十里八乡里,有哪个村不羡慕他们村里的经济。
就连他这一年,也被镇上领导一直表扬着。
“对了,林大娘,你的分红一直没有领,我给你带过来了!”
边说,边让一位年轻的男干部拿出了一叠红色的钱币。
“这几年就别给我了!把这钱继续投到生产里去吧,明年不是还要去各个省会铺店吗?先用着吧!”
林璃直接把钱推了回去,笑了笑。
村长看着她这样,也笑而不语。
他可是跟京市的徐婷一直在联系。
林大娘这几年生意做得火火红红的,的确也不差这点钱。
她回乡里办厂,纯粹就是为了回报老家的建设。
“那行,我把你的分红都写进投资里,以后服装厂办好了,能分更多的钱!”
“那行!”
林璃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整个堂屋里都是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