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荣国府那一行人狼狈离去,县主府内重新归于宁静,气氛也随之一变。
安乐公主方才那训斥贾府众人的冷厉威严瞬间消散无踪,她低头看向身边的小女儿,脸上露出极为慈爱又带着点无奈的笑容,柔声道:“明慧,在咱们自己府里时,不是吵着要见隔壁的林姐姐吗?怎么如今见到了人,反倒成了锯嘴的小葫芦,不肯说话了?”
被母亲点了名,那个穿着粉嫩宫装、梳着双丫髻、脸蛋圆嘟嘟像个小苹果似的小郡主,害羞地往母亲身后缩了缩,只露出一双圆溜溜、黑葡萄似的大眼睛,怯生生又充满好奇地打量着黛玉。
通过安乐公主一番带着宠溺的“自曝其短”,林淡和黛玉才明白,他们之前猜测的公主前来解围的种种原因竟都错了。
原来事情的起因颇为有趣。
这位封号明慧的小郡主,是个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孩子。
今日,她竟趁着乳母嬷嬷不注意,偷偷爬上了自家府邸里靠近县主府方向的一处矮墙头,正好瞧见了在县主府庭院中的黛玉。
黛玉那纤细袅娜的身姿、清丽脱俗的容貌,以及那份沉静安宁的气质,瞬间就俘获了这个小姑娘的心。明慧郡主从墙头下来后,就缠着母亲安乐公主,软磨硬泡,嚷嚷着一定要和隔壁那个“漂亮得像画儿里走出来一样的姐姐”交朋友。
安乐公主被女儿磨得没办法,又见她因为爬墙头弄得裙子上都是灰,像个小花猫似的,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只得先命人将这小淘气包洗干净换好衣裳,这才依着她,带着她过来拜访新邻居。
没想到刚走到县主府门口,还没来得及让守门的小太监通报,就听见里面似乎闹哄哄的,隐约还有争执之声。
安乐公主本身就是个爽利直率的性子,加之身份尊贵,便示意门房不必通报,直接带着人就进来了。走到仪门处时,正好将贾母那番倚老卖老、责怪黛玉的话,以及后面钟嬷嬷不卑不亢的反驳,听了个一字不落。
本来安乐公主对荣国府那位号称“衔玉而生”的公子就没什么好印象。
这位宝二爷出生的时候,安乐公主早已远嫁蜀地多年,竟仍有关于此事的夸张风声传到她耳朵里,可见当年贾家为了造势,将此事宣扬得多么沸沸扬扬,生怕别人不知道。
幸而那玉上刻的不过是“通灵宝玉”、“仙寿恒昌”这类玄乎其玄的字眼,要是真敢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等大逆不道的字……安乐公主冷哼了一声,那荣国府上下的坟头草,怕是早就长得几丈高了!
林淡与安乐公主不免就此闲聊了几句,各自发表了一番见解。
林淡认为荣国府为贾宝玉打造的“衔玉”声势实在过于招摇,绝非长久保身之道。
安乐公主则嗤笑道:“一块不知所谓的玉佩,说来也算不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如今这荣国府,老国公早已仙逝,爵位也递降承袭,府中上下却还依旧‘宝二爷’、‘琏二爷’地叫着,真是乱了尊卑,失了规矩!也不知是他们自家不懂,还是故意摆那早已不存在的谱儿。”
林淡闻言,如梦初醒!
是啊,他结识的年轻一辈勋贵子弟中,除了萧承煊人称“萧二爷”外,其余各家,即便是公侯府邸的公子,若非承爵者,外人多以官职或“某某公子”相称,以示对朝廷体制的尊重。像荣国府这般,府中哥儿无论长幼、有无职衔,一律“爷”来“爷”去的做派,确实独此一家,显得格外扎眼和不合时宜。
大人们在这边谈论着关乎规矩体统的话题,另一边,穿着粉嫩绣缠枝莲纹襦裙的明慧小郡主,终于鼓起勇气,从母亲身后挪了出来。
她上前一小步,仰着圆圆的小脸,对着黛玉,声音糯糯地、带着点害羞地问道:“康乐姐姐,母亲说你姓林……那,那锦芙以后能叫你林姐姐吗?”
才刚刚六岁的小人儿,问得极其认真。
黛玉看着她那圆乎乎、白嫩嫩的小脸,和那双充满期待的大眼睛,心下一软,笑着温柔点头:“当然可以呀。”
说着,黛玉从自己手腕上退下一对和田玉的叮当镯。因在孝期,黛玉身上并无艳丽华贵的首饰,这对素雅的白玉叮当镯正适合送给眼前这位粉雕玉琢的小郡主。
“这对镯子声音清脆,送给锦芙妹妹玩吧。”黛玉将镯子轻轻放在明慧郡主的小手上。
小小的明慧郡主收到这份来自“漂亮姐姐”的见面礼,一双圆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灿若星海,小脸上绽放出巨大的、难以置信的惊喜笑容,仿佛得到了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
那夸张的喜悦之情,连一旁的林淡看了都觉得有些好笑又可爱。
安乐公主见状,小声对林淡解释道:“林大人莫见怪,本宫这女儿,因自小就长得圆润些,便对那些身形纤细、仪态优雅的漂亮姐姐毫无抵抗力,羡慕得紧。康乐县主送的这对镯子,怕是要被她当宝贝一样‘供起来’,谁也不让碰了。”
不得不说,知女莫若母。
小明慧郡主回府后,果然立刻找了一个铺着软缎的精致小盒子,小心翼翼地将那对叮当镯放了进去,盖好盖子,还郑重其事地放在自己枕头边,严肃地告诫乳母和丫鬟,谁也不准乱动她的“林姐姐送的宝贝”!
整个下午,明慧郡主都缠着黛玉说话,虽然大多是些孩童的稚语,问些“姐姐喜欢什么花?”“姐姐怕不怕虫子?”之类的问题,但黛玉都极有耐心地一一回答。
临到分别时,明慧郡主还依依不舍,拉着黛玉的衣袖不肯放手。
直到听母亲说,等明年林姐姐出了孝期,也会去皇家的学堂,跟着其他宗室贵女们一同上学读书,她这才眼睛一亮,乖乖地松开手,期待着将来在学堂里也能日日见到她的“林姐姐”,心满意足地跟着母亲回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