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飞的眼神坚定而沉稳,就是在告诉每一个士兵,无论敌人的炮火多么猛烈,我就在你的身后,我绝不会退缩。
在日军第 16 师团那毫无节制的炮火攻击下,抗日军的主阵地,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破坏 。
泥土被炮弹反复掀起,原本坚实的地面变得千疮百孔,犹如一片被恶魔肆虐过的修罗场。
战壕被炸得支离破碎,那些曾经是战士们重要掩体的地方,如今只剩下一些参差不齐的土堆和散落的沙袋。
阵地上的树木,也未能幸免于难。它们被炮弹的冲击力拦腰折断,或是被熊熊大火吞噬,只剩下一些焦黑的残枝,在浓烟中孤独地挺立着,仿佛在无声地控诉着战争的残酷。
就连那些用来阻挡敌人进攻的铁丝网,也在炮火的洗礼下扭曲变形,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而隐藏在 v 字型防炮洞里的鄂豫皖抗日军,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炮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一次次地冲击着防炮洞的洞口,洞内的士兵们被震得东倒西歪。耳朵里充斥着炮弹的轰鸣声,几乎要将他们的耳膜震破 。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和尘土,让人呼吸困难,眼睛也被熏得生疼。
尽管环境如此恶劣,抗日军的主官们却始终保持着冷静。他们深知,在这关键时刻,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着士兵们的士气。
他们冒着铺天盖地的炮火,不顾生命危险,不停地在防一个个炮洞前奔跑,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告诉他们要坚守阵地,等待反击的时机。
在军官们的鼓舞下,士兵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他们知道,自己身后是是自己的战友,他们已经将他们的后背交给了自己。为了这一份信任,他们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哪怕是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紧紧地握着手中的武器,默默地等待着敌人的进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与阵地共存亡!
地动山摇之中,日军那疯狂的炮击突然戛然而止,整个世界仿佛在这一刻被按下了暂停键,只剩下硝烟在空气中弥漫,以及大地还未完全消散的颤抖。
躲在 v 字型防炮洞里的抗日军的前线指挥官白团长,在短暂的寂静中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迈着坚定而从容的步伐进入阵地。“弟兄们,准备战斗!”
随着他的呼喊,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官兵从防炮洞中冲出,扑向了战壕,准备杀敌,
“立刻将轻重机关枪架好,调整着射击角度,确保每一个火力点,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狙击手立刻就位,担负你们应该担负起来的责任。
士兵们,将你们手中的38枪子弹,全部磨掉尖头,让我们的每一枪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杀伤力。”
达姆弹如今已然成为战士们最为钟爱的弹种,其杀伤力之恐怖令人咋舌。
一旦被这种子弹击中哪怕是腿部,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半条腿恐怕都会被生生撕掉;若是击中胳膊,那胳膊也必然会被卸下一半。
而要是击中大目标的胸膛,那所造成的窟窿足以让人从前胸看到后背!
这种子弹不仅给敌人带来肉体上的巨大创伤,更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压力。
无论多么经验丰富的老兵,无论他们经历过多少生死考验,当他们亲眼目睹自己将来,可能会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死去时,内心的恐惧和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遭受这样的打击,鬼子们就会惨死当场,甚至瞬间心理崩溃,转身溃逃。
而抗日军的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的动作熟练而有序,没有丝毫的慌乱,一面将一枚枚子弹在身边的石头上猛戳两下,然后迅速压进三八大盖之中,紧紧地握住枪把,死死地盯住正在冲锋的鬼子,仿佛在等待一场即将到来的盛宴。
沉重而整齐的脚步声,从还没有消散的硝烟中传来。
密密麻麻的日军端着步枪,排着整齐的横列,迈着整齐的步伐,直挺挺地冲了过来了。
他们的头上,都缠着所谓的 “战斗头巾”,也就是卫生巾,在他们的认知里,这能给予他们力量与勇气,让他们像恶鬼一般疯狂。
他们口中高呼着板载的口号,那刺耳的声音仿佛要穿透每一个抗日军战士的耳膜 。
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癫狂和残忍,仿佛面前的不是敌人,而是待宰的羔羊。
他们这样的气势疯狂,希望就像以往历次战斗一样,想要用这种气势摧毁对方敌人的心理防线,让他们轻松地取得胜利。
而抗日军这边,阵地依旧是静悄悄的,如果不是越靠越近,看到那战壕之中露出来的一个个鄂豫皖抗日军将士的军帽,任谁都以为前面的那场炮火洗礼,已经将这支阻击的队伍扫荡一空了。
五百米,重机枪的首先开火,迫击炮率先发言,将一个个鬼子如麦子一样割倒,将一个个鬼子炸上了天,撕碎成零件。
200米了,通通通,一片绵密的声音,在鬼子的队伍中响起,一枚一枚掷弹筒呼啸着飞向了抗日军的战壕。
而就在这一声声的掷弹筒声音中,抗日军的阵地响起了一声声响应和的枪声,这是狙击步枪的声音,随着一声声枪响,准确地将掷弹筒兵的脑袋打成了西瓜。
阻击阵地上这种似乎是零星的枪声,稀稀拉拉的响着,然而每响一下,就有端着膏药旗的或者是指挥刀的以及下级官佐毙命。
这些深受武士道精神洗礼过的中下级指挥官,是部队的灵魂,是伤亡最惨重的一批。
就如即将爆发的苏德战争中,那些政委一样的存在,到战争后期,最高统帅部不得不明文下发指令,政委不许带头冲锋一样,保护这些珍贵的政委。
但二战结束,就因为政委死伤过重,造成了毛熊年轻的成熟的政治官员断层,成为毛熊解体的根源。
而小鬼子却不管这一套,他们依旧采取的是标明自己的身份,甘当活靶子,来鼓舞身边的将士。
但这样的战场情形,因为小鬼子们遭遇的多了,也已经习惯了。
但他们依旧死性不改,依旧还想张扬武士道精神,那些下级官佐宁可被狙击手击毙,也不愿意放下那标志性的膏药旗,还有那指挥刀。
不过随着被打击习惯了,习惯了也就出了经验了。对国府军这样的战术,他们采取的是一旦上战场,就都会先指派一个老兵,随时接替他们继续指挥战斗,而不像刚开始那样,因为没有了主官的指挥和鼓舞士气,转眼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