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地夺取了两座城池,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胜利!
更令人惊喜的是,我们不仅成功占领了这两座城市,还接收了两个团的伪军投降。这不仅使我们的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也为粮食供应提供了更稳定的保障。同时,接收了具有战斗经验的两团伪军加入抗日军,大大增强了抗日军的实力,可谓是双喜临门啊!
这里并不是要时刻为这些伪军们洗白或者找借口。
事实上,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范围内发生了多达一千五百多起伪军的起义事件。
这些士兵之所以会成为汉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军队的纪律性所决定的。他们往往只能服从将领的命令,这是军队的天职特性。
所以,在中日战争中,那些成为伪军的人,几乎都是原来的军阀部队。他们的命运往往取决于他们的长官。如果长官选择投降,他们也只能无奈地跟随。真正由老百姓主动去做伪军的情况,却是少之又少。
而那些侦缉队便衣都是地痞流氓的人渣组成的。
正经人,谁干那个被人人戳脊梁骨的事啊。干了,那还想找不找媳妇啊。
比如说萝卜的爷爷,他就亲身经历过一场让人瞠目结舌、离奇的命运转折。
想当年,张大帅和冯大帅之间爆发了直奉战争,而萝卜的爷爷当时正是冯大帅的士兵。
直奉大战最终以冯大帅的失败告终。无奈之下,萝卜的爷爷只得跟随那些当官的,一同投靠了张大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张少帅竟然一枪不发,轻易地放弃了东北。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萝卜的爷爷也只能跟随张景慧,转而投靠了日本人,成为了满洲国的一名士兵。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戏剧性。抗战胜利的喜讯传来,萝卜的爷爷和他的同伴们,跟着当官的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政府的兵了。
紧接着,北面的军队关内,四平之战的战火熊熊燃烧。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第一场四平之战取得了胜利,萝卜的爷爷再次跟随当官的,转投到了民主联军的阵营。
然而,战争的残酷并未停止。第四次四平之战以失败告终,萝卜的爷爷又一次改换门庭,成为了国民政府的士兵。
时光匆匆,辽沈战役的失败让局势急转直下,萝卜的爷爷不得不再次跟着当官的易帜,成为了四野的一员。
四野大军入关,一路势如破竹,然而刘明仁起义,他被编入其中,结果刘明仁的部下叛逃大部。萝卜的爷爷只能被裹挟着,当了白崇禧的麾下。
然而,当萝卜的爷爷终于看清局势,决心再次投身解放军的怀抱时,却发现为时已晚。此时的解放军已经停止招兵,开始大规模复员了。
就这样,萝卜的爷爷在这混乱的战争中来回奔波,几乎与各方势力都打过交道。然而,最终他却被定性为只要有运动就被批斗的白匪军,成为了历史的牺牲品。
后来有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萝卜和爷爷坐在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闲聊着家常。
话题不知不觉间,就转到了爷爷年轻时候那段神奇的经历上。
爷爷感慨地说:“那时候的日子可真不容易啊,每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怕一不小心就丢了命。”
萝卜就笑着对爷爷说:“爷爷,您还记得那个小品吗?里面有句话说得好,如果您当时能像小品里说的那样,咬咬牙,再忍一忍,挺过来了,那您不就成了大英雄了吗?”
爷爷苦笑着摇摇头,“孩子啊,你还太年轻,不了解当时的情况。那时候的局势一天一个样,城头随时都可能变幻大王旗。
谁能说得清自己的选择就是最正确的呢?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小兵,队伍上的教育就是让我们听上司长官的命令。长官们让我们投向哪里,我们就得投谁。你不要说咬牙挺一挺了,你稍微犹豫一下,长官们的子弹可就送你上西天了。”
说完,爷爷无奈地叹息一声,接着说:“这就是底层小兵的命啊,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听从命令。”
听了爷爷的话,萝卜沉默了,心里进行开始深深地反思。
至于反思什么,反正在萝卜入了组织之后,同志们在帮助他的小组会上,总是拿这事让他反思。
那就反思呗,管他反思什么呢。内容不重要,态度才最重要。
但后来萝卜还是反思明白了,如果当年爷爷不是顺其自然的反复横跳,说不定早就被长官的一颗子弹带走了。
那爷爷没了,也就没有了现在的萝卜,现在的自己就是个虚无,就没有机会坐在电脑前,和书友们扯这闲篇了。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抗日军成功收复了两座县城,同时歼灭了近三千点鬼子,还接受了一千八百名伪军的投诚,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物资。
然而,这场胜利并非没有代价,抗日军也战死战伤了兄弟多达两千余人。
第二师在这场战斗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战斗力也因此大幅削弱。
面对这种情况,徐剑飞果断下令,让田绍刚率领的第2师,带着投诚的军队撤回根据地进行整编休整,以恢复战斗力。
调来了第一师二虎的军队,让他们接替第2师的防务,驻守刚刚收复的两座县城,并准备拔除第三座县城——怀宁。
怀宁的鬼子守军,目睹了整个战役的经过,深知自己的主力已经被彻底歼灭,自己已经孤立无援,而城中的那一个团伪军不仅不是友军,反而极有可能,不,是必定成为他们背后的致命威胁。
在经过与武汉方面的请示后,这些鬼子守军决定在烧杀抢掠一番后,主动放弃怀宁县城。
然而,武汉的日军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对这三座县城发动了两次反击。
面对敌人的大兵压境,徐剑飞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灵活应对。
当敌人来势汹汹时,他果断下令部队撤离县城,避免与敌人正面交锋;而当敌人的大军离开后,他又迅速组织力量,将失去的县城重新夺回。
就这样,经过了两次激烈的拉锯战,武汉的日军开始觉得这三个县城变得如同鸡肋一般。
驻军少了,就会被抗日军逐个击破;驻军多了,可此时整个中国战场到处都急需兵力,即将爆发的大型战役更是让日军捉襟见肘,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来驻守这三个小小的县城。
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日军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彻底放弃这三座县城。
这个决定对于日军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但他们也别无选择。
而在日军放弃这三座县城的同时,敌后武工队却在积极地行动着。
他们通过广泛的宣传和组织,成功地发动了当地群众,建立起了农村政权。最终将这三座原本属于日军的粮食基地,鱼米之乡,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三座县城的纳入,对于鄂豫皖根据地来说意义非凡。从此,根据地的粮食危机得到了解决。从此,二叔再也不必为几万人的吃饭问题犯难了。
为了解决一个人的难题,就让双方战死近万,值得吗?徐剑飞啊,你需要反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