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山拖着受伤的腿,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但他依然咬牙坚持着,一瘸一拐的来到了田绍刚面前。抬起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罪军——”
然而,还没等孙大山开口说话,田绍刚就急忙快步上前,一把紧紧抓住他敬礼的手,用力地摇晃着。田绍刚的脸上洋溢着热情和欢迎的笑容:“欢迎兄弟们回归!欢迎你们加入我们鄂豫皖抗日军的序列!你们取得了抗日的第一场大胜,这是何等的荣耀啊!你们的英勇事迹将会传遍整个抗日根据地,会传回你们的四川老家,让你们的父母祖宗都为你们感到骄傲!”
这一连串的赞扬和肯定,如同一股暖流,瞬间涌上了孙大山的心头。这个一直以来流血不流泪的铁骨铮铮的汉子,突然间像个孩子一样,委屈地张大了嘴巴,嚎啕大哭起来。
田绍刚微笑着拍了拍孙大山的后背,安慰道:“好兄弟,别哭了。你们是英雄,是我们鄂豫皖抗日军的骄傲!”
此时,孙大山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他松开了田绍刚,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感激地说道:“田将军,您能收留我们,让我们继续完成我们出川抗日的夙愿,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没齿难忘!”
田绍刚摆了摆手,笑着说:“都是为了抗日,大家都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对了,你们这次战斗的过程如何?”
孙大山详细地向田绍刚汇报了战斗的经过和战果,田绍刚听后,对他们的英勇表现赞不绝口。
接着,田绍刚又询问了孙大山他们的伤势和后续的安排。孙大山表示,牺牲的兄弟都已经整理好了,准备明日下葬,受了伤的兄弟,都无大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就可以恢复战斗力。
至于后续的事,他们愿意听从田绍刚的指挥安排。
田绍刚点了点头,思考片刻后说道:“既然如此,那你们先好好休息,养精蓄锐,等待咱们军长整编。整编补充好了,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仗要打呢!”
孙大山连忙应道:“是!”
就这样,孙大山和他的兄弟们,正式加入了鄂豫皖抗日军,正式成为了鄂豫皖抗日军中的一员。
田绍刚使用连环计,不仅轻松地夺取了潜山城,消灭了龟田以及他的联队主力,还成功地收服了孙大山等人,可谓是一举多得。如此一来,再佯攻太湖城就没有必要了。
收复太湖城孤军鬼子的时机终于来临了!现在正是一举拿下这座城市的绝佳时刻。
太湖城的小鬼子们此时正被困在城墙上,处境十分凄惨艰难。
在过去的两天一夜里,他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那段时间里,那真的是大掌柜不再送水,二掌柜不再送饭,三掌柜不再送枪,四掌柜也不再送弹。
尤其是昨晚,当城外看着是那密密麻麻、无边无际的抗日军,如汹涌的潮水般一次次不断的冲击城墙的时候,小鬼子们拼命地消耗着自己的弹药,试图抵挡这一次次强大的攻势。
到了天亮时分,他们的弹药已经耗尽,那些原本还能喷吐火舌的碉堡和暗堡,也逐渐失去了声音,变成了哑巴一般。
总攻的号角终于吹响了!首先是城内城外的特战大队队员们,悄悄地越上城墙,迅速解决了南城的鬼子,为后续的兄弟们打开了一条条通路。
紧接着,源源不断的抗日军战士们涌上城墙,顺着城墙开始清理饿的头昏眼花,手中没有子弹的三八牌烧火棍的鬼子。
这场战斗的方式简单而粗暴,完全遵循了抗日军一贯的原则——对鬼子绝不留情,坚决不留活口!
只要见到鬼子,战士们便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密集的弹雨将敌人瞬间打成筛子。根本不给鬼子还手的机会,杀的那是个酣畅淋漓。
面对还有鬼子做最后的玉碎冲锋,战士们只是冷冷的看着他们嚎叫着做猴子表演,然后就是一枪,再骂上一句傻x。
遇到碉堡,战士们就将一颗手榴弹塞进碉堡的射击孔。如果一颗手榴弹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再扔一颗,直到碉堡内的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
接着,他们就踹开碉堡的大门,冲进里面,再来一阵猛烈的扫射,确保没有一个鬼子能够活着为止。
就这样,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清理着敌人,一路势如破竹。最后,经过仔细搜索和确认,确定再也没有一个鬼子存活后,一名英勇的战士高举着抗日军的战旗,冲上城门楼。
一脚踹断那面高高飘扬了将近一年的膏药旗。迅速将一面鲜艳血红战旗升上旗杆。战旗在晨光中烈烈飞扬,向世人宣告着太湖县城的光复。
而此时,在太湖县城中的伪军们却显得异常安静。他们并没有参与抵抗,而是乖乖地将枪支整齐地架在院子里,然后按照班、排、连、营、团的级别,老老实实地坐在院子里,等待着抗日军的接收。
这些伪军其实是当初从山东战场上撤下来的国军兄弟,他们原本是韩复榘的部下。因为韩复渠的原因备受鄙视排挤,才不得不投降鬼子,其实他们内心是真的不想替鬼子卖命的。
所以当徐剑飞大步流星,走进了他们军营的时候,团以下的军官们立刻迎了上来。
韩大壮团长立正敬礼,大声的汇报:“原韩复榘手下第三十四团,上校团长韩大壮,率领全团将士向抗日军投诚,请这位将军接受我们的投降。我们愿意参加你们的军队,跟着你们一起打鬼子,洗刷我们放弃山东丢城失地之辱。”
徐建飞拉住他的手:“抛弃山东的是韩复榘,不是你们。我也能理解因为韩复榘的原因,你们不得不投降,忍一时之辱的无奈。
现在我正式接受你们的反正,欢迎你们加入我的抗日军,今后的日子要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坚决将鬼子赶出中国,最终荣归山东老家。”
这一番掏心窝子的理解,让这一千多原先有家难回,有国难投的山东兵,无不痛哭流涕,深以为知音。
从此之后,这支部队就成了最忠诚徐剑飞的队伍,跟着他不离不弃。将山东人的忠义义气诠释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