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父的风寒不是好了吗?
怎得咳嗽还是如此厉害?”
刘禅一边帮诸葛丞相拍打后背,一边询问道。
诸葛亮用鹅羽扇遮着嘴,又咳嗽了几声,这才说道:
“陛下不必担心,咳咳,老毛病了,咳出来就好了。”
刘禅给他上下顺着后背,等了一会才好了一些。
他笑着道:
“人老啦,不中用了,
以前感染风寒,最多绵延几天就能好。
岁月不饶人啊!
想当年,老臣躬耕南阳之际,
些许风寒,月英煮碗姜水就能康复。
现在倒好,连着咳嗽了这么久,
让陛下担心了。”
刘禅扶着诸葛丞相在兵站旁的椅子上坐好,
他看着两旁已经萌发的青草道:
“正是因为如此,相父才更要少劳多餐。
当年廉颇八十岁,还能拉弓骑马,一餐食肉十斤。
相父好好保养,身体要紧。
现在有伯约和扩建的参谋团协助,相父莫要事事躬亲。
朕刚才看到春草野花已经盛开,
如此春暖花开之际,正适合踏青。
等这趟火车回来,差不多也暖和了。
相父整日忙国事,出来透透气也不错。
沿途都顺着兵站走,国事也不会耽搁。
咱们叫上师娘,还有皇后和昭仪他们,
大家很久没聚了。
咱们也坐一趟火车,去西域沿途看看怎么样?”
诸葛丞相还要拒绝,就连一旁的姜维也在劝他:
“丞相,有诸位参谋共同处理,
寻常公务维也可以分忧。
真有紧急军务,通过兵站也可以及时呈送到。
春暖花开,丞相多出来走走,
视察一下西域诸地民生防务,
查看一下有没有缺漏之处,也是极好的。”
姜维知道如何规劝丞相,提到具体的政务,
让诸葛亮动了心。
是呀,不能只坐在城里,
看看具体的政策施行情况,
这也是主政不能忽视的地方。
想想去年还在驼城里,
与陛下一起在西域沙海之中穿插作战。
今年就已经平定了西域诸国,
农耕等诸项民生工程也步入了正轨。
看一看西域平和之时的情形,似乎也不错。
诸葛丞相这才没有继续坚持,他握拳咳嗽了几声说道:
“咳咳,伯约所说有理,
确实应该查看一下龟兹等地具体民生。
那么老臣就跟陛下忙里偷闲一次。”
能够劝动诸葛丞相,姜维不愧是相父的关门弟子。
刘禅冲姜维竖了个大拇指,
继续进行火车开行的仪式。
第一辆火车在西域出行,刘禅和诸葛丞相主持。
随着火车锅炉逐渐升压,烟囱里冒出黑白混杂的浓烟出来。
接着,锅炉推动活塞,带动连杆,飞轮逐渐开始加速。
驾驶室里两个人,一个负责添煤加水,
另外一个负责调节压力,控制速度进行驾驶。
等到锅炉的压力稳定,当年那批拖拉机驾驶员中选出的佼佼者,
此时坐在驾驶室里,示意已经准备完毕,等待出发的信号。
刘禅看着诸葛丞相气色不错,稍微放下心来,高声说道:
“朕宣布,西域火车壹号,正式出发!”
呜!
随着汽笛的拉响,驾驶员松开手柄,
火车的车轮啮合,开始缓缓动了起来!
现场来观摩的匠人,镇守柳中城的将士,以及闲暇的百姓,
见到这个神奇的场景,都不禁欢呼了起来。
特别是被刘禅特意邀请过来参加首次发车的那些匠人,
看到火车喷着浓烟,吭哧吭哧拖着十多万斤的焦炭,
真的在铁轨上跑了起来,他们也与有荣焉。
这上面每一个铆钉,每一个零件,
都是和他们一样的大汉匠人制作出来的!
无论是汉中的齿轮,还是洛阳的锅炉。
亦或是河套的连杆,柳中城铁矿的车厢。
正是这些出自各地工坊的零件,最终组装成了这项伟业!
陛下怎么说的来着?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大汉第一台载重火车,是陛下给他们打好的基础。
是各个商路,交通,乃至种粮食的农人,
每个大汉的百姓,都贡献出了他们的一份力量!
不知道是谁高声喊道:
“陛下万岁!大汉万胜!”
现场同样被感染的将士们,百姓们,齐声呼喊。
大汉万胜之声,盖过了春天的风,也盖过了逐渐加速的火车,
随着这大汉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重型火车,
在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长铁轨托举之下,行驶在广袤西域的土地之上!
西域不会再山高路远。
有了这条钢铁血脉,西域才真正能够和大汉融为一体。
三十年筚路蓝缕,三十年研发,制造,征战不休。
刘禅扶着诸葛丞相,享受着这份荣光。
这是他们应得的。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真好!
按照第一辆火车的测试速度,
大概是一个时辰八十里(每小时20公里)
从柳中城抵达龟兹,六百里的距离,基本一天就能抵达。
加上卸车装车,一般三天后也就回来了。
有了这条健壮的运输大动脉加持,
汉军将不会再受到后勤的制约!
调动兵力,也更加便捷!
关键这条铁路并不是西域独有。
从南中这么多年积攒的家底,
南中从原边境开始修建的铁路,
也采用多段同时施工的方式进行铺设。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两年三年,甚至更长。
而随着大汉开拓脚步的前进,
这条钢铁之路也会出现分支,
将战略要地,产粮重地,
以及矿山,码头,紧密联系起来。
这条通路,会随着大汉的强盛,不断延伸!
汉风所在之地,总有一天,都会行驶着这种钢铁列车!
刘禅对此深信不疑。
他只是一个设计和指引的角色。
大汉现在已经在这份基础上,
每一天,都有着不一样的变化。
就拿钢铁产量这一项来说,贵霜他们拿什么比?
随着火车跑出了众人的视线,
大家这才恋恋不舍地去忙自己的事情。
刘禅和姜维把诸葛丞相送回办公的地方,
他带人来到工坊,按照驼城的方式,
指挥工匠制作了三节减震良好,居住生活舒适的火车车厢。
同时,他和随行的医者进行了沟通,从蜀地调拨了一些蜜饯枇杷。
从中央医院调拨了一些止咳的方剂过来。
同时通过兵站,传递了消息回洛阳。
有改进版本的四轮马车,从洛阳出发到柳中城,
好走的路加持下,也不需要太久时间。
等将来都可以通火车,
到了那时候,时间就能压缩到几天之内这个单位了。
任重而道远呀!
忙完这些事情,回到柳中城里之时,
他先去了医者那边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