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飞舞的红色纸屑中,一行人缓缓驶离了东四干部大院。
头车内,林默依旧紧紧握着陈淑琴的手,两人的手心都有些汗湿,却谁也不想松开。
车队保持着来时的队形,王振彪驾驶的吉普车依旧在前方稳妥地引路,豆爱国驾驶着头车紧随其后,何雨柱所在的第三辆车压阵。
不多时就已经能看到四合院所在的胡同口聚集了黑压压的一片人,喧闹声、欢笑声甚至压过了汽车的引擎声。显然,留在四合院准备的亲友和邻居们,早已翘首以盼。
车队刚在胡同口露头,震天动地的鞭炮就迫不及待地炸响了!
那声音比在东四大院时还要响亮数倍,仿佛要将积蓄已久的所有喜悦都在这一刻释放出来。
长长的鞭炮像一条红色的长龙,从胡同口的槐树上一直垂到地面,仿佛在欢迎着什么重要的人物。
鞭炮的火光闪烁着,红纸在空中翻飞,硝烟滚滚弥漫,整个胡同都被这热闹的氛围所笼罩。
“来了来了!新娘子接回来啦!”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群瞬间沸腾起来。
“快看!新郎回来啦!”人们纷纷伸长了脖子,踮起脚尖,想要一睹新郎和新娘的风采。
以林振华、梁有为还有院里的三位大爷为首,留在院里的所有大人孩子都不约而同地涌向胡同口。
大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们则兴奋地尖叫着,在人群中像泥鳅一样钻来钻去。
在这片喧闹中,有两个穿着崭新花布棉袄的小姑娘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个是约莫十岁左右的何雨水,她扎着两个可爱的羊角辫,眼睛亮晶晶的,宛如两颗明亮的星星。
另一个则是才六岁的刘玉梅,她的小脸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被这热闹的场面感染得又蹦又跳,开心得像一只小鸟。
何雨水俨然成了孩子王,她手里抓着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提前准备好的、散装的彩色水果糖,她对着周围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喊道:“快!新娘子要撒喜糖啦!准备好抢啊!”
在她的引领下,七八个孩子如同一群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簇拥到她身旁。这些孩子们年龄各异,最小的不过五六岁,最大的也才十二三岁,但他们都怀着同样的期待和兴奋。
孩子们一个个仰起天真无邪的小脸,高高举起稚嫩的小手,眼睛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紧紧地盯着那缓缓停下的车队。
他们的嘴巴张得大大的,齐声嚷嚷着:“喜糖!喜糖!”“新娘子快撒糖!”这一声声清脆的呼喊,充满了纯真与热切,仿佛是迎接新人的最生动的音符。
伴随着孩子们的欢呼声,车子稳稳地停了下来。鞭炮声虽然还在噼里啪啦地响着,但已经逐渐减弱。
豆爱国迫不及待地率先跳下了车,他的动作迅速而敏捷,仿佛是一只矫健的猎豹。紧接着,他迅速地拉开了后座的车门。
车门缓缓打开,林默下了车,然后转过身,小心翼翼地将陈淑琴从车里扶了出来。
就在这对新人站定,面向大家的瞬间。
豆爱国、何雨柱、阎解成等几个好友,以及几位负责撒喜糖的大妈,立刻默契地行动起来。他们迅速拿起早已准备好的一大筐喜果,这些喜果混合着各种水果糖、花生、枣子和栗子,五彩斑斓,香气四溢。
大妈们和朋友们一起,将这一筐喜果高高举起,然后用力地向围观的人群,尤其是那些孩子们的方向撒去!喜果如雨点般洒落,在空中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仿佛是一场欢乐的糖果雨。
“抢喜糖喽!”
“沾喜气啦!”
五彩缤纷的糖果和象征着早生贵子的干果,如同幸福的雨点般从天而降。
孩子们顿时欢呼着,尖叫着,弯下腰争相捡拾。
何雨水动作麻利,一边自己捡,还不忘照顾身边的小不点刘玉梅,帮她抢了几颗包着漂亮玻璃纸的水果糖塞进小兜里。
刘玉梅攥着糖果,开心得眼睛眯成了两条缝,嘴里不停地喊着:“谢谢雨水姐姐!我有糖啦!”
人们也笑着,有的弯腰帮孩子捡,有的则接住空中抛来的喜烟,整个胡同口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在纷纷扬扬的喜糖和欢声笑语中,林默再次弯下腰,在众人更加响亮、带着戏谑和祝福的起哄声中,稳稳地将新娘子陈淑琴背了起来。
“新郎官有力气!”
“背稳喽!一步一个脚印!”
林默脸上带着笑,迈开稳健的步伐,朝着四合院的大门走去。豆爱国、何雨柱等人依旧在前面开路,不断撒着剩余的喜糖和香烟。
四合院的朱漆大门早已敞开,门楣上挂着红绸,贴着巨大的囍字。门槛前,有人提前放好了一个烧得旺旺的火盆。
三大爷阎步埠贵站在门内一侧,高声唱喏:“新人跨门槛,从此无难关!步步高升,幸福美满!”
林默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稳稳地抬脚,背着陈淑琴一步跨过了门槛。
进入院子,眼前的景象更是让人震撼。院子里比早上林默离开时更加喜庆、更加规整。二十张八仙桌摆放得井然有序,桌面上已经摆好了部分凉菜和碗筷。
正对着大门的北房堂屋,此时已被布置成了庄严而喜庆的喜堂。
何大清和他的两位师兄还在厨房里进行着最后的忙碌,炒菜的香味已经阵阵飘出,勾人食欲。但此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刚刚进门的新人身上。
林默一直将陈淑琴背到了喜堂前,才在众人的示意下,轻轻将她放下。
陈淑琴站定,微微整理了一下衣襟和发辫,脸上红晕未退,更添娇媚。林振华早已站在喜堂一侧,看着儿子和儿媳,脸上是难以抑制的激动和自豪。
梁有为局长、王振彪科长以及分局的同事们,陈明远、陈静雅等送亲的亲友,还有全院的老少邻居,此刻都围拢在喜堂周围,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担任司仪的三大爷阎埠贵今天格外精神,他清了清嗓子,用洪亮而庄严的声音高喊道:
“吉时已到——新郎新娘,就位——!”
林默和陈淑琴相视一眼,在众人的注视下,并肩站到了喜堂中央的红毡上。
“新人拜堂仪式,现在开始!”
“第一项:拜天地!感谢天地造化,成就美好姻缘!”
林默和陈淑琴转过身,面向院外广阔的天空,深深一鞠躬。这一拜,带着对命运的感恩。
“第二项:拜高堂!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孝敬长辈美德传扬!”
两人转向端坐在香案前椅子上的林振华和杨雪。林振华看着眼前的一双儿女,眼眶微湿,重重地点了点头。新人恭敬地鞠躬。这一拜,承载着血脉亲情的厚重。
“第三项:夫妻对拜!互敬互爱,同心同德,白头偕老!”
林默和陈淑琴面对面站定,在所有人的见证下,彼此深深地弯下腰,对拜。
“礼成——!” 阎埠贵拖长了声音,脸上笑开了花,“从现在起,林默和陈淑琴,就是正式的革命夫妻了!让我们鼓掌祝贺!”
“哗——!”
如同潮水般的掌声瞬间淹没了整个院落,欢呼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孩子们,包括刚刚抢到糖、嘴里还含着甜味的何雨水和刘玉梅,也都跟着大人使劲地拍着小手,虽然不完全明白仪式的意义,但那满满的喜悦感染着每一个人。
鞭炮声适时地再次响起,将婚礼的喜庆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硝烟味、饭菜香、人们的欢声笑语、孩子们追逐嬉戏的打闹声……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五十年代北京胡同里一场最朴实、最热闹、也最真挚的婚礼景象。
拜堂仪式结束,接下来便是盛大的婚宴。
何大清一声令下,帮忙的邻里们立刻开始流水般地上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