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战的硝烟还在欧洲大陆上空盘旋,新加坡本土的又一场较量已悄然拉开了帷幕。这一次,对手不再是跨国科技巨头或神秘的专利流氓,而是盘踞已久、根基深厚的传统能源集团。
程长赢看着手中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EmA)发来的意见征询函副本,眉头微蹙。函件措辞官方,却暗藏锋芒,核心议题是:随着分布式光伏在新建社区的普及,如何确保其对主电网的冲击可控,避免“鸭子曲线”恶化,威胁电网安全。字里行间,隐约透露出对长赢在“星洲云邸”项目上大力推广屋顶光伏的担忧。
“这是‘星光电力’那群老家伙在背后推动的。”李明将一份调查报告放在程长赢面前,“星光电力”是新加坡最大的传统发电和电网运营商之一,与政府关系密切。“他们游说EmA,强调大量不稳定的光伏电源并入电网,会增加调度难度和备用容量成本,暗示应该对分布式光伏的上网规模和时间进行限制,甚至征收‘电网平衡费’。”
苏晚晴补充道:“这招很毒。如果限制并网规模,我们‘绿色社区’的招牌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征收平衡费,光伏的经济性将大大降低,住户安装的积极性会受挫。他们是想从政策层面,掐断我们推广新能源的路子。”
陈墨愤愤不平:“凭什么?我们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减轻电网负荷,还能减少碳排放,明明是好事!就因为动了他们传统发电的奶酪,就要使绊子?”
程长赢放下函件,脸上看不出喜怒。他深知能源转型的阻力有多大,传统的能源利益集团绝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阵地。这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而是新旧能源模式之间的博弈。
“他们说的,并非全无道理。”程长赢出乎意料地没有指责对手,反而客观分析起来,“大量无序的分布式电源确实会给电网调度带来挑战。但问题的关键,不是限制新能源,而是如何用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来化解这些挑战。”
他走到办公室的白板前,画了一个简单的电网示意图,然后在用户侧画了许多小点,代表分布式光伏。 “传统的电网是单向的,发电厂发电,通过电网输配给用户。现在,用户自己也成了发电方,电网变成了双向的。如果我们还用老办法管理,自然会出问题。”
他的笔在白板上重重一顿:“所以,我们不能只做电力的生产者,更要做电力的智能管理者。我们要把整个‘星洲云邸’社区,乃至未来所有长赢的社区,变成一个虚拟电厂!”
“虚拟电厂?”众人面露疑惑。
“对!”程长赢眼中闪烁着技术的光芒,“通过我们‘天工oS’的能源管理模块,将社区内所有住户的屋顶光伏、家用储能电池、电动汽车充电桩,甚至空调等柔性负荷,全部连接起来。利用AI算法,对这些分散的能源资源进行统一的预测、聚合和优化调度。”
他详细阐述构想:
1. 预测:利用气象数据和历史发电数据,精准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社区光伏的总发电量。
2. 聚合:将成千上万个分散的发电、储能单元,在云端聚合成一个可控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虚拟发电厂”。
3. 调度:根据电网的实时需求和电价信号,智能决定何时优先自用、何时向电网售电、何时启动储能放电、何时调整空调负荷(如略微升高温度)来减少用电需求。
“这样一来,”程长赢总结道,“我们这个‘虚拟电厂’对电网来说,就不再是一个难以预测的‘麻烦’,而是一个可以灵活调度的‘优质资源’。在用电高峰时,我们可以减少从电网购电,甚至反向送电支持电网;在光伏发电过剩时,我们可以自动启动储能充电,或者调整负荷消纳电力,避免对电网造成冲击。我们不仅不需要电网支付‘平衡费’,反而可以为电网提供辅助服务,并从中获得收益!”
这个构想超越了简单的安装光伏,而是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能源运营模式。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在消化这个大胆的概念。
“技术上……可行吗?”陈墨率先发问,带着技术狂人的兴奋。
“核心算法和通信协议我们都有基础,需要的是针对能源场景进行深度优化和大规模实践验证。”程长赢肯定地说,“这是我们‘天工oS’向能源领域纵深发展的绝佳机会。”
“可是,EmA和星光电力会接受这个概念吗?”李明表示担忧,“这太新了,新加坡甚至全球都没有先例。”
“所以我们需要一场无可挑剔的演示。”程长赢目光坚定,“立刻成立‘虚拟电厂’项目组,我亲自牵头。陈墨负责技术攻坚,李明负责与EmA、星光电力以及电力市场交易机构沟通,晚晴负责测算商业模型和准备申报材料。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在‘星洲云邸’完成一期试点部署,拿出实实在在的数据来说话!”
接下来的几周,长赢团队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陈墨团队日夜不停地优化算法,搭建虚拟电厂控制平台。李明频繁往返于EmA和星光电力,进行前期沟通和概念吹风,尽管初期遭遇了不少怀疑和抵触。苏晚晴则精心准备了详尽的商业计划书,阐述了虚拟电厂对电网安全、用户收益和环境效益的三重价值。
程长赢更是亲自出马,利用“星洲云邸”项目成功带来的影响力,拜会了EmA的高层和星光电力的技术负责人。他没有强硬推销,而是从新加坡能源安全、减排目标和未来电力市场改革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分析虚拟电厂的价值,姿态诚恳,准备充分。
试点部署悄然进行。一百户自愿参与的“星洲云邸”住户被接入虚拟电厂平台。他们的光伏板、新安装的储能壁挂电池和智能充电桩,都成为了这个云端电厂的一部分。
一个月后,一场关键的演示在EmA的调度中心进行。长赢团队、EmA官员、星光电力的技术专家齐聚一堂,气氛严肃。
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星洲云邸”虚拟电厂的运行数据:总发电功率、总负荷、储能状态、以及与主电网的交换功率。另一边,是新加坡主电网的实时负荷曲线。
突然,模拟的电网事件发生——屏幕上显示,一座大型燃气电厂因故障突然跳闸,电网频率开始下降,急需备用电源支持。
“启动虚拟电厂调频模式!”程长赢冷静下令。
陈墨在控制台上一键操作。只见屏幕上,“星洲云邸”虚拟电厂的曲线迅速变化:部分住户的储能电池开始放电,一些电动汽车充电功率自动调低,部分公共区域的空调温度被略微上调……瞬间,虚拟电厂向电网输出了可观的电力,帮助稳定了频率。
整个调度中心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紧盯着屏幕。数据显示,虚拟电厂的响应速度远超传统的备用机组,调节精度也更高。
演示结束后,EmA的首席技术官忍不住鼓起掌来:“令人印象深刻!程先生,这不仅仅是技术演示,更是对未来电网形态的一次重要展示。”
星光电力的技术负责人虽然面色复杂,但也不得不承认:“如果这种模式可以大规模推广,确实能有效缓解分布式能源对电网的冲击,甚至提升电网的灵活性和韧性。”
演示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EmA明确表示支持虚拟电厂试点,并愿意探讨相应的市场规则和补贴政策。星光电力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抵制转变为谨慎的合作探索。
危机再次化为机遇。长赢不仅化解了政策风险,更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为“天工oS”打开了能源这片更广阔的天地。
当晚,程长赢在项目庆功宴上稍作停留后,便回到了办公室。他需要思考下一步——如何将虚拟电厂模式快速复制到其他项目。
陈墨跟着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困惑:“程总,虚拟电厂平台运行基本稳定。但是,在刚才演示的高峰负荷模拟阶段,我注意到一个异常短暂的数据包丢失,发生在与三号储能集群的通信链路上。丢失时间极短,系统自动切换备用链路,没影响演示。但我回溯日志,发现类似微小异常在过去一周内出现了三次,都发生在系统负荷较高时。”
程长赢端起水杯的手停在了半空:“通信链路问题?硬件还是软件?”
“初步排查,硬件和基础软件都没问题。”陈墨推了推眼镜,“更像是……某种特定的数据流冲击,恰好触发了某个不常见的协议处理延迟。非常隐蔽,像是……某种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 程长赢的眼神瞬间锐利如刀。虚拟电厂的核心是稳定可靠的通信和控制,任何微小的、难以解释的异常,都可能在未来酿成大祸。
是系统本身尚未发现的极致缺陷? 还是那个神秘的“林”,在测试数据加密协议崩溃点的同时,也开始将触角伸向了刚刚诞生的能源网络?
他放下水杯,声音低沉: “查!把那几次异常的所有数据包,每一个比特,都给我分析清楚。我要知道,到底是哪里吹来的风,能让我们的系统产生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