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谢令仪登基之初,便力排众议改国号为元景,取“元亨利贞,景行维贤”之意,誓要开创一个清明盛世。
仅仅四年,山河焕新。
京城的街道拓宽了数倍,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平整宽阔,马车往来穿梭井然有序。
曾经被世家垄断的良田尽数归还给百姓,田间阡陌纵横,农舍炊烟袅袅,粮仓里的谷物堆积如山。
市集上商贾云集,货物琳琅满目,南来北往的客商操着不同的口音讨价还价,闹市中一派热闹的景象。
新开设的寒门科举更是直接终结了世家贵族垄断朝堂的局面。
无数有才之士得以施展抱负,朝堂上寒门学子越来越多,他们所讨论的,皆是利国利民之策。
由此,各处的学堂便纷纷开设了平民也能上的学堂,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穿过窗棂,回荡在街巷之间。
正可谓是“昭宁亡,元景兴”。
元景四年,清剿完最后的世家残余势力,总算是为昭宁王朝百年的混乱画下了句号。
为了庆祝一番,中断了三年的元宵灯会,在新帝的授意下重新热闹的举办了起来。
夜幕刚降,京城就被璀璨的灯火点亮,从朱雀大街到护城河沿岸,处处张灯结彩,宛如白昼。
各式各样的花灯挂满了街头巷尾,幼童们提着花灯奔跑嬉笑,街边的摊位上摆满了各色小吃,冰糖葫芦的甜香混合着汤圆的软糯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杂耍艺人的表演引得围观群众阵阵喝彩,舞龙舞狮的队伍锣鼓喧天,节日的喜庆氛围感染着城里的每一个人。
谢珉处理完刑部的卷宗,便换下官服径直赶往灯会。
连日来审理案件的疲惫在这热闹的氛围中渐渐消散,她原本紧张的心情也轻松了不少。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她正往前走,忽然被一个身着青衫的男子拦住了去路。
男子生得清秀,面色通红,眼神却带着几分真诚,紧张得手心都在冒汗。
“这位姑娘,在下……在下不知能否有幸与姑娘共赏花灯?”
谢珉平静地摇了摇头:“多谢公子好意,只是恐怕是要辜负公子的美意了。”
男子一怔,却不甘心地追问:“姑娘为何如此果断拒绝?我……”
他的话还没说完,谢珉忽然被人轻轻拉进一个温暖的怀抱。
魏九嶷低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占有欲:“这位公子,既然我夫人拒绝了你,你何必要继续纠缠?”
男子抬头望去,只见眼前的男人身姿挺拔,穿着华贵,难掩一身英气。
他怀中抱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眉眼间与谢珉十分相似。
而被男子护在怀里的谢珉,脸上并未露出不悦,反而带着温柔的笑意。
三人宛如一幅和谐的画卷,般配得让人心生羡慕。
他顿时了然,一下子泄了气,颓然地拱了拱手:“是在下唐突了……告辞。”
说完,便垂头丧气的转身融入了人群。
魏九嶷怀里的小女孩从她怀里挣脱出来,伸出肉乎乎的小手搂住谢珉的脖子,奶声奶气的说道:“娘亲,阿元等你好久啦!”
“阿元,对不起呀,娘亲遇到棘手的案子,来晚了。”谢珉眼神瞬间柔软,唇角也带上一抹笑意。
魏九嶷在一旁酸溜溜地开口:“夫人真是魅力不小,走到哪里都有小公子搭讪,哪像我,只能抱着孩子在这儿苦苦等候。”
谢珉闻言,伸手挽住他的胳膊,挑眉问道:“怎么,王爷这是吃醋了?”
谢令仪登基之后,魏九嶷因从龙之功,保留了封地和王爷的身份。只不过因为边境安定,谢珉又在京中担任刑部侍郎,所以他便一直定居在京城之中。
魏九嶷轻哼一声,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你说呢?”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阿珉姐姐!抱歉抱歉,我来晚了!”
赵蘅芷提着一盏莲花灯快步走来,脸上带着歉意的笑容:“今日吏部盘点账目,忙到现在才脱身。”
“没事,我们也刚到没多久。”谢珉笑着摆摆手。
魏九嶷看着她们二人这幅样子,叹道:“你们现在倒是越来越忙了,反倒衬得我像个无所事事的闲人。”
赵蘅芷如今在吏部任职,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怯生生的小姑娘,她俏皮地眨了眨眼。
“姐夫若是闲人,阿元怎会被你教得这般可爱明理?”
说罢,她摸了摸阿元的头顶。
她这一声“姐夫”实在是喊到了魏九嶷的心坎上。
他伸手接过谢珉怀里的孩子:“好了好了,知道你们辛苦。阿珉累了一天,孩子还是我来抱吧。”
四人说说笑笑地往前走去,来到一处戏台前。
台上正演着一出新编的戏曲,讲的正是谢令仪在堂妹和宸朔王的帮助下力斗世家、扶持寒门学子的故事。
只见戏台上的“谢令仪”身着素衣,眼神坚定,面对“世家权贵”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慷慨陈词痛斥世家垄断之弊,最终成功推行新政,让寒门学子得以入朝为官。
台下的观众看得热血沸腾,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谢珉看着台上,神色复杂。
一眨眼,自她飞机失事穿越到这个世界竟然有四年了。
想到四年前刀尖舔血的日子,她有些晃神,只觉得这一切都像是在做梦一般。
魏九嶷看着她走神的模样,分出一只手将她的手掌裹在掌心,轻声道:“都过去了,现在国泰民安,这便是最好的结果。”
他的话音刚落,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了起来。
“居然已经四年了。”
她们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身着青色布衣、头戴帷帽的女子站在身后,虽做了乔装,那熟悉的声音和气质却瞒不过他们。
“陛……阿姐!”谢珉又惊又喜:“你怎么也来了?
谢令仪笑着摘下帷帽,露出笑容:“难得元宵佳节,总不能一直待在宫里,出来走走,看看百姓们过得好不好。”
她看着戏台,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随后捏了捏阿元的脸蛋:“走吧,这出戏咱们别凑热闹了,马上变要放河灯了,我们先去占个好位置。”
几人相视一笑,一起朝着护城河走去。
河边早已挤满了放河灯的人,一盏盏莲花形状的河灯在水面上漂浮着,烛光摇曳,映得河水波光粼粼。
赵蘅芷的笔尖在河灯上轻快游走,写下了“愿寒门有才者皆能施展抱负,愿元景吏治清明永无贪腐”。
写完,她还轻轻吹了吹墨迹,将手中的笔墨递给了下一个人。
魏九嶷抱着阿元,腾出一只手执笔,他的动作沉稳有力,在灯上写下“护山河无恙百姓安康,守妻儿岁岁平安喜乐”。
写完后,他将灯递给谢珉看,眼神里带着藏不住的温柔,同从前满身戾气的模样判若两人。
谢令仪接过笔,略一思索便落了笔——“愿元景江山永固,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终无饥寒”。
最后轮到谢珉。
她望着水面上漂远的点点烛光,想起这些年逐渐熟悉并融入这个不属于她的世界,最后在这里找到了容身之处,她提笔写下了自己的愿望。
四人将河灯依次放入水中,看着它们载着心愿缓缓漂向河心。
烛光在水波中摇曳,与岸边的灯火交相辉映,将夜空映照得温暖而明亮。
阿元在魏九嶷怀里拍着小手,咿咿呀呀地喊着“灯灯飞”,清脆的童声混着远处的欢声笑语。
这一夜的京城,灯火璀璨,人心温暖,元景盛世的繁华与安宁,在河灯的光晕里悄然流淌。
“大家都写了什么愿望呀?”
赵蘅芷看着远去星光般的河灯,不禁好奇地问道。
谢珉用笔杆轻轻点了点她的鼻尖:“愿望说出来可就不灵了哦。”
赵蘅芷吐了吐舌头,正要再说些什么,夜空突然炸开绚烂的烟火。
一簇簇金菊在天际绽放,流光溢彩如星雨坠落,紧接着牡丹、莲花次第盛开,将墨蓝的夜空染得五彩斑斓。
“哇!好漂亮!”赵蘅芷惊喜地拍手欢呼。
阿元在魏九嶷怀里兴奋地蹬着小腿,小手指着天空咿咿呀呀。
谢珉三人则望着漫天烟火,眼中映着璀璨光芒,唇边漾起温柔笑意。
手上阵阵暖意,谢珉心中一片柔软。
她悄声念出了自己的愿望,声音在烟花声中像是投入洪流中的石子,无人可闻。
“愿时光温柔以待,家人常伴左右,盛世永不落幕。”
河灯在水面漂远,烟火在夜空绽放。
她想,这样的日子,以后还会有十年、二十年。
这样的盛世,也定会如这漫天烟火般绵延不绝,在代代相传的守护中,成为刻入骨髓的安宁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