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三月末,山东的“叛乱余烬”终于被彻底扑灭。
朝廷得了“平叛功成”的面子,却对金山镇的表现心存怀疑——既不敢褒奖太过,也不敢追查过深;
百姓起初惶恐,继而拍手称快——那些年年压榨他们的地主豪强,终于倒了;
李勇离开山东前去辽南前,望着山东地图冷笑:“孔家倒了,豪族灭了,接下来,该让这片土地换个活法了。”
崇祯五年三月十五日的青州城,南方的热空气带来春的气息。李勇、周皋与杜麐征三人围坐在府衙中,烛火摇曳,映照出他们凝重的面容。一场关乎山东未来安危的军事会议,就此展开。
李勇率先开口,目光如炬:\"我率101师、102师赴盖州,山东防务如何安排?\"
周皋拍案而起,胸有成竹:“少爷放心!我的部署如下:从叛军降卒中选拔万名精锐,编入新军;另选两千壮士,随李九成、毛承禄、陈有时先行至日本种子岛,再分批渡海赴北美开拓;其余老弱病残,准予解甲归田;从民团再募万人加上降卒万人,与109师混编,新建110师(驻德州)、111师(驻徐州),擢升张腾、黄胜为师长;”
随后周皋立即补充:“我准备先观察一下孔有德、耿仲明两人,暂授109师旅长衔,留我身边调教;109师驻青州,与110、111师成犄角之势,再加民团协防,山东可保无虞!\"
李勇闻言大笑,重重拍在周皋肩上:\"好!此计划甚妙,准了!\"
李勇转向杜麐征:\"杜省长,民政事宜进展如何?\"
杜麐征神色坚定,条理清晰:\"回禀会长,一是清洗彻底:豪族诛除殆尽,土地重新分配;二是基层重建:以乡为单位立自治社,以县为单位建新自治政府;最后难题是与新任山东巡抚朱大典如何相处,还有一个隐患是防范'地主还乡团'反扑。\"
\"好!\"李勇拍案叫绝,\"有你们文武相济,山东稳如泰山!我此去辽南,必先灭皇太极,再图天下!还要送你们一句老话:要致富,先修路!,最后是鼓励工商,不要让人都在地里刨吃的,金山的蒸器机可以做许多事.......\"
翌日清晨,李勇亲率101师、102师开始回返威海卫,在太平洋舰队龚其胜的护航下,跨海直指辽南盖州。
崇祯五年三月,朝廷正式任命朱大典为新任山东巡抚。他的前任徐从治,从上任到战死不过短短十日——这位倒霉的巡抚甚至来不及在莱州城站稳脚跟,便在叛军的烽火中丢了性命。
当朝廷宣布\"叛军已灭\"的捷报传来,济南城顿时沸腾。鞭炮商贩们惊喜地发现,库存的鞭炮竟在三日之内销售一空!那些躲藏在济南城内、瑟瑟发抖的地主与富绅们,终于长舒一口气,迫不及待地收拾行囊,准备重返他们的\"天堂\"——那些被战火蹂躏却又肥沃无比的乡间田产,等待着他们回去继续剥削佃农。
李应发,章丘县赫赫有名的乡绅,带着他的两个儿子,以及五十名家丁,又动用关系从官府\"借\"来一百名营兵撑场面,浩浩荡荡地从济南府出发,直奔章丘城北的章丘山——那里有他家族经营百年的田产与庄园。
然而,当他们踏入章丘地界时,诡异的气氛便扑面而来:
路面破坏:前方本该平整的官道,竟被人故意挖得坑坑洼洼,马蹄深陷,队伍行进艰难;
冷枪袭击:更可怕的是,四周树林中不时射来冷枪,毫无预兆!不到十里路程,已有十几名家丁与营兵中枪倒地,惨叫连连。
李应发慌了神,急忙掏出银子,拼命鼓舞士气:\"兄弟们!加把劲!护送到家就有重赏!\"可即便如此,队伍的士气依旧低迷,恐惧如同瘟疫般蔓延。
当李应发的还乡团终于抵达章丘山脚下时,更大的危机降临——
村中高处,一群举着红缨枪的半大小子担任观察哨,他们早已盯紧了这支队伍。一见李应发等人逼近,立即推倒事先准备好的假树(实为预警信号);
还乡团刚进村口,便被一道深达丈余的壕沟与一道坚固的胸墙拦住去路。官军在百户的鞭子抽打下,硬着头皮向前挪动;
当他们逼近至八十步时,胸墙后突然爆发出一声怒吼:“开火!”一百多支火铳同时轰鸣!铅弹如雨点般飞来,瞬间撂倒十几个营兵!剩余的官军吓得魂飞魄散,大喊:\"有叛军!快逃啊!\"
幸存的官军丢盔弃甲,疯狂逃窜,最终仅有不到一半的人狼狈逃回济南城。
济南城内,朱大典听闻李应发还乡团惨败的消息,勃然大怒!他亲自点齐三千营兵,誓要踏平章丘山,严惩\"暴民\"!
然而,当三千官军气势汹汹地杀到章丘山时,却扑了个空——村民与所谓的\"暴民\"仿佛人间蒸发,连个影子都没见到! 可到了夜晚,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官军营地四周,不断有黑影袭扰,时而打来冷枪,时而投掷石块;官军士兵一个接一个地失踪,有的甚至被折磨致死,尸体第二天被发现时,惨不忍睹;
三天后,朱大典的三千营兵损失严重(超过一百人),剩余的士兵士气全无,他只得咬牙下令撤军,灰溜溜地返回济南城。
朱大典震惊地发现,不仅仅是李应发一家,所有试图返回乡间的还乡团,都遭遇了类似的命运:轻则损失惨重,有的还乡团被伏击,死伤数十人;重则全军覆灭,有的队伍甚至被村民与暴民彻底消灭,无一生还!
朱大典彻底傻眼了!他愤怒地质问手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子堂堂山东巡抚,现在连济南城都出不去,成了'济南城巡抚'了?\"
经过仔细调查,他终于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只要不是地主或乡绅,普通百姓进出山东各地,毫无阻碍;但只要是还乡团(尤其是地主、豪绅的武装队伍),出门必遭伏击,轻则折损人马,重则全军覆没!
以前,这些豪强对百姓极尽压榨之能事,欺男霸女那是常态,早已民怨沸腾;叛军一来,只管自己跑进府城里继续逍遥,以为叛军一灭,那就还可以“接着奏乐!接着舞!”。他们不知道的是,村民已经在同志会领导下组织起来,先分田地,再建民团,想要回去,等着他们就是陷阱、火铳、刀箭!
朱大典头大如斗,他的困境是他这个山东巡抚,看似掌控全省,实则连济南城外的乡间都无力管辖——整个山东,已成地主与百姓的角力场!
叛军是灭了,可地主豪绅们的还乡团却屡屡遭袭。 他亲自带兵去镇压,结果连个“叛军”的影子都没见到,反倒被村民们耍得团团转,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