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16,周六,6:13;美元指数97.85,美股高位振荡,原油和黄金的走势也让人逐渐淡忘,投资者的记忆一般很短,因为影响当天市场走势的往往是最新发生的消息,所以从习惯上来讲,散户很容易忘掉过去,而盯着最近发生的事情和当下的市场变化,而对未来却大多会提心吊胆的。
华尔街也是厉害的,美股的现状也许就是能把一局牌打的你忘掉手上的牌,却不知输赢,无所适从。
A股也类似了,你看到的,未必是你能看到的;你知道的,也未必是真正发生的,尤其对于场内资金流动的现状。
决定股价走势的,最终也许还是基本面,但最近却只能是资金流动的结果,资金始终宽裕,何必看空,真要有问题的时候,自然会跌,未必是因为消息。
关于A股,其实有个关键的信号,上证指数要准备冲击10年的高点,这个高点也算是迟来的爱,2021年的时候被疫情隔断,这次重来,也许国家准备的更为充分,外围的环境也更加“友好”,这是我国制造业凭实力赢得的,但是否存在变数?
马特贝认为当前市场生变的风险相对较低。距离对基本面冲击最大的中报披露结束期(或密集期)大约还有15天,即使存在冲击,其时间窗口也可能仅局限于未来几天。度过此阶段后,市场有望转向由增量资金驱动的格局。一旦指数有效突破10年高点,则后续市场的上行空间很可能被打开,将显着激发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市场想象力。
回顾昨日A股市场,85家公司录得涨停,尽管数量未超越上周三92家的峰值。但从涨停个股的分布来看,资金明显更集中于制造业领域,包括机器人、算力和通信板块。
核心问题在于:未来资金是否会逐步从题材驱动转向业绩驱动?
马特贝的焦点仍集中于北汽蓝谷的中报。尽管对中报能否揭示关键信息持谨慎态度,其核心关切点在于产能状况。然而中报文本对此鲜有实质性披露,表述仍流于常规的官方口径。公司双品牌(极狐与享界)并进的发展方向虽已明确,但北汽蓝谷持续投入自有品牌极狐的战略合理性存疑。关键在于,这是否会挤占资源,进而影响与华为在享界品牌上的合作深度与效率?
从投资效率角度看,马特贝更倾向于北汽将资源重点倾斜于享界品牌。但现实是,享界品牌的进展显着低于预期。尤为堪忧的是享界S9增程版的市场表现,其降价9万后销量仍未达预期,已可视为一次市场挫败,这构成了中报中无法回避的硬伤。事实上,享界S9整体销量在7月呈现明显回落态势。此现象或可部分归因于享界S9t的备产分流了资源与关注度,亦或受品牌标识认知度等因素拖累。然而,享界S9持续低迷的周交付量已难以仅用上述因素充分解释,核心问题很可能指向产品本身的市场竞争力或销售体系效能。
核心问题在于:享界S9的产品设计逻辑与市场定位究竟存在哪些关键硬伤?
当前,鸿蒙智行享界团队的重心已全力转向享界S9t的上市推进。若享界S9t能成功打开销量局面,方能有效提升享界超级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并为享界S9后续的改款迭代与市场重塑创造必要条件。
需首先明确:享界S9增程版的市场策略已实质失效——即便降价9万,也未能撬动销量突破。 从中报披露至今的最新交付数据看,享界S9的销售颓势持续:6月销量短暂冲高至4000余辆的阶段性峰值后,7月环比骤降约50%。进入8月,虽时间已过半,但销量颓势未现扭转迹象,全月交付量预计仍将承压于2000辆以下。
基于此,北汽蓝谷三季度整车销售数据恐难见起色。除非9月出现超预期拐点——如享界S9t或极狐t实现爆发式放量——但新车首月交付受产能爬坡、渠道铺设等因素制约,销量贡献通常有限;且当前并无强信号表明其能迅速突破交付瓶颈。
因此,北汽蓝谷基本面的实质性逆转,大概率需等待第四季度方能验证。
中报最显着的改善在于经营性现金流——二季度单季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同比大增至76亿元(其中净流入额约24亿元),主要得益于极狐品牌与享界S9交付量的提升。
充沛的经营性现金储备为下半年享界S9t的产能爬坡提供了关键保障。若订单超预期,核心矛盾或将转化为交付能力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极狐品牌上转向聚焦t1车型,本质是对资源投入效率的重新校准。考虑到享界S9增程版的市场遇挫,北汽蓝谷选择以轻资本方式运营极狐t1——依托母公司北汽集团产能代工,自身仅需承担销售职能,从而将有限资金优先投向享界S9t的爬产上,战略聚焦的优先级极为清晰。
综上所述,享界S9t的市场表现将成为北汽蓝谷2025年基本面实现估值重构的核心变量,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能否完成从经营改善到价值重估的关键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