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息传到炎夏帝国,朱大壮的子女们瞬间沸腾了。
一个个眼里冒着小星星,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父皇,就差说一句“父皇爱我!”
朱大壮也很无奈啊,谁让人家老六有个好娘呢?
不过这里面涉及他的战后布局,所以排排坐吃果果,早晚都会有的。
至于炎夏帝国的臣民就更惊讶了,怎么?这西方人还能迎立一个外国人当皇帝?
其实这就是文明不同带来的结果:
在巴洲,继承王位普遍实行的是血缘优先原则:
巴洲王室普遍实行\"萨利克继承法\"或变体,强调血缘而非国籍。
如鹰国1714年迎立得国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因其是詹姆斯一世的外曾孙。
此外他们喊强调女性继承权:
通过女性后裔的婚姻,外国贵族可能获得继承权。
希里西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生于根特)就是通过母亲继承希里西王位。
而且还可以实行个人联合统治,例如大波波和大碗碗联邦的\"自由选王制\",1576年选举发国亨利三世(后成为发国国王亨利三世)即为典型案例。
这是因为在中世纪巴洲贵族常跨国拥有领地。.
例如:鹰格兰国王亨利二世(金雀花王朝创始人)本身是发国安茹伯爵,统治着超过发国国王的领地。
在这种体制之下,巴洲各国实行的是契约封建关系:强调领主-附庸的契约关系而非民族认同。
例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同时是希里西国王、尼德兰领主等,统治着说12种语言的领地。
而且对于由于中世纪的神权强盛,巴洲各国为了平衡国内宗教势力也会采取跨国迎立国王的措施。
例如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鹰国迎立尼德兰执政威廉三世,重要原因就是其新教身份能对抗天主教势力。
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国家间的合纵纵横。
例如:维京在17世纪曾选举发国元帅贝尔纳多特(波拿巴麾下将领)为王储,以争取发国支持对抗恶国。
对比炎夏传统观念,你就会发现,两种文明存在巨大差异。
\"天下观\"差异:炎夏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强调文化认同,而巴洲\"耶教宗教世界\"更接受跨国贵族统治。
官僚体系作用:炎夏成熟的官僚制可维持王朝更替,欧洲封建制更依赖贵族个人权威。
归根结底是炎夏从古到今都是大一统王朝,所以皇权的统一性和正统性是确保皇权传承的核心理念。
而巴洲从古到今都是支离破碎的分裂状态,从来没有形成统一王朝的理念,所以也就不存在皇权唯一性和正统性概念。
所以第三帝国才会对迎立炎夏帝国王子担任皇帝没有过多抵触情绪。
因为根据女性继承权原则,朱胤锋也确实是拥有第三帝国皇位继承权的,而且是在排除霍亨索伦家族之后的第一顺位继承权。
这种情况在巴洲非常常见,我们可以看一些典型案例:
鹰国汉诺威王朝(1714-1901):连续六代君主以德语为母语,乔治一世甚至不会鹰语,但依靠议会制维持统治。
希腊国王奥托(1832-1862):巴伐利亚王子被巴洲列强\"任命\"为希腊国王,反映大国干涉因素。
比尔吉斯利奥波德一世(1831-1865):原得国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通过国际条约确立王位。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第三帝国迎立朱胤锋担任皇帝不但有历史依据而且符合皇位继承原则。
更重要的是,这里面突出一个大国干涉因素,在现实条件下,第三帝国为了维持国家生存不得不采取这种策略。
同时这也可以看作是第三帝国背盟的一种代价,第三帝国的将军们深刻地知道他们的首相接受倭国投降是一种严重的背盟行为,已经背叛了同盟国的同盟基础。
所以第三帝国要想取得原谅,并获得支持,那就必须付出足够的代价。
更重要的是,第三帝国不但想保住国家,而且还想在战后继续维持大国地位,获得巴洲霸权,那么就必须获得炎夏帝国的支持。
这就是第三帝国的权力阶层的综合考量,也是以莱恩哈特为首的保皇派愿意接受朱胤锋当皇帝的底层逻辑。
而对于万字党而言,这里面更多的是对党派利益和个人前途的考量。
万字党在失去以希特拉为首的党派核心成员之后,已经丧失了大部分国内的政治话语权,这时候如果不妥协,就有可能被踢出权力格局,甚至是被清算。
所以万字党也非常乐意引入外部势力来平衡权力格局,从而保住荣华富贵。
而这一切,不过是朱大壮精心策划和认真耕耘的结果。
事实上,自从一战以来,炎夏帝国就对巴洲进行了大规模渗透,尤其是对于第三帝国,可谓是不遗余力。
这些年来,炎夏帝国通过国际基金会大大加强了与巴洲各国的经济联系。
同时又通过政治联姻和扶持亲炎夏势力增强了与巴洲各国的关系。
特别是对于第三帝国,炎夏帝国可以说是进行了一场从上到下的社会改造。
第三帝国的各大财团在炎夏帝国不但有大量资产,而且也有家族分支定居,甚至是加入炎夏帝国国籍。
至于底层民众,炎夏帝国则通过一战之后的人才引进,替第三帝国的底层民众进行了兜底。
第三帝国的底层民众有很多正是靠着炎夏帝国的侨汇才度过最艰难的20年代的。
即使在德科力二世复辟之后,也有很多第三帝国民众加入炎夏帝国国籍(包括新领域王国),甚至在炎夏帝国的军队中,也有很多一战退伍军官继续服役,比如说炎夏帝国十四军参谋长就是朱大壮原来的副官施太秋。
而且朱大壮还通过锦衣卫巴洲千户所对巴洲进行了各个社会层面的渗透,甚至就连第三帝国首相希特拉在担任首相之前也有锦衣卫在编身份。
所以说,这场迎立炎夏帝国王子的戏码,看似是第三帝国迫不得已的自救措施,实际上只是一场谋划已久,而且水到渠成的政治变革罢了。
而且朱大壮对巴洲的政治布局还不止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