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不可!”通判去而复返,正好听到这句,吓得魂飞魄散,“知府!您乃一府之主,岂可轻涉险地?前线刀剑无眼,若有闪失,下官万死莫赎!况且您这身体……”
“我意已决!”姜淮语气斩钉截铁,“倭寇肆虐,百姓倒悬,本府岂能安坐堂上?身体之事,不必再提!备马!即刻出发前往象山!”
他知道,仅仅下令是不够的。卫所兵备废弛已久,将领畏战者众。唯有他这位知府亲临前线,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励士气,协调各方,避免各自为战甚至临阵脱逃的情况发生!
他不再理会众人的劝阻,快步走入后堂,竟是要亲自披挂。
片刻之后,当姜淮再次出现在府衙门前时,他已换上一身半旧的青色箭衣,外罩一件软甲,虽不合身,却能壮声势,腰间佩剑。他脸色苍白得吓人,不时压抑着咳嗽,但腰杆挺得笔直,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过已然集结的数十名府衙护卫和闻讯赶来的一部分卫所官兵。
“出发!”他没有多余的动员,只是沉声吐出两个字,便毅然翻身上马。
马蹄声碎,一行人马带着凛冽的杀气,冲出江宁城门,向着烽火连天的东部沿海疾驰而去。
秋风卷起尘土,吹动着姜淮额前的散乱发丝和宽大的官袍。他的身影在队伍中显得异常单薄,却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一场突如其来的倭患,将他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一次,他要面对的,不再是官场的倾轧或工程的艰难,而是真正冷酷嗜血的刀锋与烽烟。
他的咳嗽声淹没在急促的马蹄声中,但他的目光,始终坚定地望向那片正被血与火蹂躏的海疆。
姜淮率队疾驰,越往东行,空气中弥漫的焦糊味和血腥气便愈发浓烈。沿途可见拖家带口、仓皇西逃的难民,脸上写满了惊恐与绝望。哭喊声、哀嚎声不绝于耳。
“快跑啊!倭寇杀过来了!”
“爹!娘!你们在哪啊……”
“天杀的倭寇!我的房子!我的船啊!”
凄惨的景象灼烧着姜淮的眼睛,更点燃了他胸腔中的怒火与焦急。他不断催促加快速度,完全不顾自身病体能否承受这般颠簸。
赶到象山县城时,只见城门紧闭,城头上旗帜歪斜,守城兵卒面带惶恐,如临大敌。城外,更有无数未能及时入城的难民蜷缩在墙角下,瑟瑟发抖。
“开门!知府大人到!”亲随上前高声叫门。
城门吱呀呀打开,象山知县如同见了救星,连滚爬爬地迎出来,官帽歪斜,声音带哭腔:“知府大人!您可算来了!倭寇……
倭寇就在城外不远!昨日刚洗劫了石浦镇,杀人放火,惨不忍睹啊!卫所王千户带兵去援,被打得大败,如今退守城内,不敢出战!”
姜淮面色铁青,一言不发,快步登上城墙。极目远眺,远处海岸线方向,依稀可见几缕黑烟袅袅升起,那是被焚毁的村庄。海面上,隐约有数十个黑点游弋,正是倭寇海盗的船队!
“王千户呢?叫他来见本府!”姜淮冷声道。
不多时,一个盔甲不整、身上带伤的军官踉跄跑来,噗通跪倒:“末将……末将无能!请知府大人治罪!”
“治罪之事容后再说!现在倭情如何?贼寇意图何在?”姜淮打断他。
王千户喘息着回道:“回大人,贼寇极其凶悍,鸟铳犀利,近战倭刀更是难挡!他们抢掠之后,并未立刻离去,反而在韭山岛一带停泊,似在休整,也像是在……像是在等什么。”
“等什么?”姜淮眉头紧锁,“等更多同伙?还是等城内守军意志崩溃,好趁虚而入,攻掠象山县城?”
此言一出,周围官员将领无不色变。若县城被攻破,后果不堪设想!
“城内尚有可用之兵多少?粮草箭矢可足?”姜淮追问。
“能战之兵……不足五百……粮草尚可,箭矢火药用去大半……”王千户声音越来越低。
敌众我寡,装备精良,士气低落——形势危如累卵!
姜淮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焦虑和又一阵上涌的咳意。他知道,此刻绝不能慌。
他目光扫过城下黑压压的难民和城上惶恐的守军,猛地提高声音,那沙哑却坚定的声音竟压过了风声和远处的哭嚎:
“众将士!百姓们!”
所有人都望向他。
“倭寇凶残,屠我乡亲,毁我家园!此乃国仇家恨,不共戴天!”
“我姜淮,身为江宁知府,今日在此,与象山共存亡!”
“朝廷援军不日即至!在此之前,唯有死战,方有生机!”
“凡我大黔将士,需恪尽职守,敢有畏战后退者,立斩不赦!”
“凡我大黔子民,青壮者需协助守城,运送物资,老者妇孺,亦需同心协力!”
“倭寇虽悍,然我据城而守,以逸待劳,未必不能坚持到援军到来!”
他一番话,斩钉截铁,将自己与城池的命运捆绑在一起,极大地稳定了惶惶人心。士兵们看着这位病弱却异常坚决的知府,眼神中的恐惧稍稍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悲壮的血性。
“愿随大人死战!”有人带头喊道。
“死战!死战!”呼喊声渐渐连成一片。
.....
姜淮立刻着手布置防务。
加固城防,立即征调民夫,用沙袋、砖石加固薄弱城墙,设置障碍。
分配兵力,将有限兵力合理分配各段城墙,重点防守城门。
筹集物资,发动百姓捐献门板、棉被,可抵御火铳铅子、沸水、滚木礌石。将府库仅存的火药、箭矢集中分配。
肃清内奸,严令巡查城内,防止倭寇细作里应外合。
激励士气,他亲自巡视各段城墙,将带来的有限酒肉分赏士卒,并宣布:“杀一倭寇,赏银十两!击退倭寇,全城重赏!”
在他的组织下,原本混乱绝望的象山县城,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开始紧张而有序地运转起来。
当夜,倭寇果然试探性地发动了一次夜袭。数十条黑影趁着夜色摸到城下,架起简易云梯企图攀城。
“敌袭!!”警锣敲响!
姜淮竟亲自持剑守在城头!他虽不通武艺,但其存在本身便是最大的激励。守军们用沸水、滚石、箭矢拼命还击,战斗异常激烈。姜淮险被一支冷箭射中,幸得亲随推开。
激战半个时辰,倭寇丢下几具尸体,退了下去。首战小胜,极大地鼓舞了守军士气!
然而,姜淮的心却丝毫不敢放松。他知道,这仅仅是试探。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