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门关的战事陷入了令人绝望的僵局。
连绵的暴雨仿佛没有尽头,将整个世界化为一片泥泞的沼泽。
汉军的攻势虽猛烈,却难以取得决定性进展,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代价。
而关墙之上的李世民、冉闵联军,则凭借地利和恶劣天气苦苦支撑,伤亡同样巨大,士气在潮湿与疲惫中不断消磨。
汉军大营,中军帐内。
气氛凝重。
虽然接连取胜,但眼前的天气却成了最大的敌人。
司马懿看着帐外丝毫没有减弱迹象的暴雨,眉头紧锁:“诸葛都督,如此天气,我军攻坚利器尽废,士卒疲敝,长期耗下去,恐生变故。是否暂缓攻势,待天晴再战?”
诸葛亮端坐案前,羽扇轻置一旁,目光却仿佛穿透了帐幕,望向了苍穹。
他缓缓摇头:“司马都督,我军势盛,贼军势颓,此正一鼓作气之时,岂可因天时而顿足?况李世民乃世之枭雄,若予其喘息之机,必如困龙入海,再难制约。”
“然天公不作美,如之奈何?”徐晃忍不住道。
诸葛亮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天时虽不利,然人谋亦可胜天。亮不才,愿设坛祈禳,向上天借三日晴空,以毕全功!”
“祈雨?”帐中众将皆是一怔。
李存孝、宇文成都等猛将面面相觑,他们信奉手中兵刃,对此等玄术将信将疑。
司马懿眼中则掠过一丝极深的忌惮与惊疑,他深知诸葛亮多智近妖,却不想其竟敢行此逆天之事?
若成,其人在军中之威望将如日中天,再也无人能及。
若败,则……
“诸葛都督,此事……有把握吗?”张合小心翼翼地问道。
诸葛亮淡然一笑:“尽人事,听天命。为将者,当利用一切可乘之机。速去准备祭品,于营后高地处设立七星坛,按我吩咐布置。”
尽管心存疑虑,但无人敢违抗诸葛亮的命令。
汉军效率极高,很快,一座简易却符合法度的七星坛在营后高地搭建起来。
坛高七尺,分三层,周围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四十九盏明灯,中间设香案,陈列祭品。
是夜,雨势依旧滂沱。
诸葛亮沐浴更衣,身披道袍,散发跣足,缓步登坛。
伍文定、陈庆之二人各捧宝剑、印绶,侍立左右。
坛下,汉军众将——包括司马懿、李存孝、宇文成都、徐晃、张合等,皆肃然而立,目光复杂地望着坛上那道在风雨中显得有些单薄的身影。
无数士兵也默默注视着高地,心中混合着期待、怀疑与敬畏。
诸葛亮于案前焚香祷告,手中桃木剑指天划地,步罡踏斗,口中念念有词,声音在风雨声中若隐若现:
“……伏望上天垂鉴,大汉气运攸关,念将士征伐之苦,怜苍生倒悬之急……暂收滂沱之雨,借三日之晴,助我王师,克定祸乱……亮虽愚鲁,愿承天罚……”
他的声音起初清晰,渐渐变得玄奥莫测。
狂风卷动着他的道袍和散发,雨水打湿了他的全身,但他恍若未觉,全部心神似乎已与冥冥中的存在沟通。
帐下的司马懿眯着眼睛,心中波涛汹涌:“诸葛亮……你究竟是真有通神之能,还是故弄玄虚,以此激励士气?”
无论哪种,都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威胁。
李存孝、宇文成都等将则屏息凝神,他们或许不信鬼神,但却被诸葛亮此刻展现出的那种近乎疯狂的信念和担当所震撼。
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
雨,似乎小了一些?
风,也不再那么猛烈?
就在众人几乎要失去耐心之时,奇迹发生了。
诸葛亮最后将桃木剑向天一指,大喝一声:“风——息!雨——住!”
仿佛言出法随一般,那肆虐了不知多少时日的狂风,竟真的渐渐平息下来!
原本砸落在地噼啪作响的暴雨,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弱,从倾盆大雨变为中雨,再变为淅淅沥沥的小雨……
最终,云层虽然依旧厚重,但雨,真的停了!
只有零星的雨滴偶尔从空中飘落。
刹那间,整个汉军大营陷入了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雨停了!真的停了!”
“诸葛都督真神了!”
“天佑大汉!诸葛都督神机!”
无数士兵激动地跪倒在地,向着坛顶那道身影顶礼膜拜。
这一刻,诸葛亮在他们心中已不再是凡人,而是如同神只般的存在!
李存孝、宇文成都等猛将也面露骇然与无比钦佩之色,彻底折服。
司马懿站在人群中,脸色变幻不定,最终化为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深深埋下了头,将眼中那抹惊惧与嫉妒完美隐藏。
他知道,经此一事,诸葛亮在军中的权威已无可动摇。
诸葛亮缓缓走下祭坛,脸色苍白,身形有些踉跄,显然耗费了极大心力。
伍文定、陈庆之连忙上前搀扶。
“都督!”
“无妨……”诸葛亮摆摆手,目光望向铁门关方向,虽然疲惫,却锐利如初,“传令全军,好生休息,明日拂晓,全军出击!一战定乾坤!”
“遵命!”众将轰然应诺,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