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完后,平静了一下刚才澎湃的激情请,枕着雨夜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醒来后以是天晴云散,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花叶上挂着露珠,像一颗珍珠镶嵌在上面,红黄粉各种海蓬花在争奇斗艳,空气也显得湿润不再是潮湿的热。
我用开水冲泡了一包海鲜方便面,这是我的最爱,简单、省事美味可口,每天早晨一包必不可少,多少年来一直是一个单身人的生活,也是一种习惯。
吃完早饭我接到电话:“喂,你好,刘工你有何指示?”。
电话里传来:“王厂,没有指示,就是来活了,今天有四个地方需要过路,请你安排人员跟随每一支施工队,管道焊接完毕必须马上补扣,立即恢复道路通车,不能影响交通堵塞现象”。
我接到通知后就说:“好的,刘工我知道了,我会合理的安排,不会耽误道路恢复”。
目前这里只有两辆三轮电动车,只能去两个地方补口,我考虑到两个先干的工地先派两辆电动车过去,另外两个工地我就用面包车装好所需的材料来回跑,这样还快两不耽误。
说干就干我马上吩咐老卞一路带领一名去扬州路上,老陈一路带领一名去梧州路,我带两名去德州路和高州路,这两个工地相隔不远还顺便。
三路人马各自备好自己的材料后,我又强调了路上注意安全,开车慢点,这也是我最担心的。
每一次外出到工地我都会老调常谈,让他们带上安全帽,遵守交通道路法规,还为他们进行培训。
在居民楼下干活,要时刻注意楼上干活不注意往下扔杂物伤着人,活慢点干,长起眼色,安全是主要的,然后就各自出发了。
暖气管道补口 这种工作,不是水里去就是泥里来,各种因素不确定,有时候能挖出污水臭味熏天 ,有时候能挖出泥浆粘的把鞋粘下来,有时候在水里站着。
冬天的时候穿着雨鞋,夏天的时候赤着脚,这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冷的天气不好补。
天太热的时候不好补口 ,因为 天气太冷黑白料混合后膨胀的系数达不到效果膨胀太慢,就像家里发馒头一样面发不起来;
太热黑白料混合后膨胀的太快,还没有倒进去就开始出现泡沫状,这两种原因都会造成发泡料填充不满补口处,对保温效果影响很大。
再就是一旦进水,水与高温管一起升温会导致保温材料气化,最后会形成外面是卡壳管,里面是裸管现象,热损失不说,这个地方会早早的腐蚀烂透,造成管道泄漏。
为了赶进度这不我和工人们中午到炉包铺吃了饭喝了点水,在工地上绿化带的树荫下休息了了一会儿 。
下午一点正式开始干活,天气预报这天高温三十八度,中午的夏天没有一丝风 ,骄阳似火,整个空气就像一团火,路边的小草和树叶都耷拉着脑袋 无精打采 ,只有远处得知了有气无力地喊着“热死了,热死了,乌云去哪里了”。
地沟里管道上温度不敢贴近,我拿出测温仪对准 一照,测温仪上显示六十度。本来在太阳下暴晒就热,再加上黑色皮子吸收热所以就更热。
但工人们不顾炎热 ,汗水湿透衣背,满脸的海珠顺着脖颈往下流,汗水流进眼里睁不开眼,就利用我早已给他们准备好的毛巾擦一下然后接着干 。
还好在车上为他们提前早准备好了大桶水,否则根本就无法干下去。
由于天太热我吩咐让老卞他们先把热熔套捆好,然后用热缩带粘好后打好孔,等到下午四点以后再往里面灌黑白料。
温度下降这样发泡的效果会好些,否则温度过高还没等往里倒料在桶里就开始反应,反应后形成泡沫状就到不进去,就会出现空鼓缺料。
再往里倒料就倒不进去了,发泡效果不好以后就会从这里开进地下水,一旦进水就会气化,不但保温起不到作用,这里就开始生锈腐蚀,最后这一段就会发生泄漏。
所以必需保证质量,就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感动。幸亏这些年龄接近五六十岁的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年轻人还真不一定能吃了这个苦。
这些六零后、七零后 他们都赶上了开放前时期在生产队里出过力、吃过苦的人,修水库建大坝无 论干什么都是人拉肩扛,没有机械,练就了对困难蔑视的态度,而且还不怕脏不怕累的思想品质,才圆满的完成各项突击任务。
有一天的上午侯副部长没有和下面沟通就买回来一台小型发泡机,说是以后工地的管道发泡都要使用,发现哪个不用就罚款,然后就让在这个厂里干发泡时间最长的老孙教着工人怎样使用进行培训。
这个问题以前侯副部长就说过,但我没有同意。
原因是我私下问过一些使用的单位,反馈的信息都反映说不好,一是管子太长枪头极容易堵,二是在工地上拉电源线太不方便,三是工地路面复杂不好走,四是人员要比以前多一倍才能操作。
我也跟侯副部长提出过自己不同的意见,但人家听不进去,一意孤行就买回来了,而且另一个厂家的维修人员明说:“大的发泡机好用,像在工地上的小发泡机不好用,就是应付上面检查的一个摆设”。
后来在使用的过程中果真验证了人家说的那样,新设备开始打十道口没有问题,再后来打五道口就堵了不出料,再再后来打一道口就堵了。
再再后来拆了修,修了拆就是不好用,一天干不了多少活不说,还让它累死个人,工作效率极其低下。
我和工人都跟侯副部长反映,而侯副部长不听任何人的意见就是要使用。
因为他花了好几万元钱买回来的设备,并在公司领导面前许下好用的诺言,不得不硬着头皮让工人使用,害怕在领导面前自己打自己的脸死逼着我们用。
为了验证我们反映小发泡机出现的问题,自己亲自到工地上观看,并且让老孙也跟着去工地现场师范。
看着连续打了几个口还是和以前一样就是不好用,一个口没有打满就不出料了,拆下来一修就是一个小时,最后他自己看看无招就默不作声地走了。
一不说以后用不用,这就是权利,这就叫官大一级压死人,不仅给公司浪费了钱,也浪费了工作时间就这么一句话抹掉了自己的错误决定。
说真的,要是在别的单位摊上这种事,董事会肯定得立刻启动问责程序,一层层追查责任,绝不会就这么不了了之。
这说到底就是 “老板一人说了算” 埋下的隐患 —— 缺乏合理的决策机制,没有多方论证和监督,很容易因为个人判断失误或者盲目追求效率,把风险敞口越拉越大。
也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我才下定决心,以后坚决不用发泡机了,还是改回人工倒料。
毕竟这些年全靠人工操作,我们一直做得顺顺当当,产品质量稳定得很,从来没出现过因为倒料环节出问题导致的缺料、缺点之类的瑕疵。
人工操作虽然看起来节奏慢一点,但每一步都能做到心里有数,哪个环节需要多留意,哪里容易出偏差,老员工们都门儿清,手上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这可比冷冰冰的机器靠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