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李文忠立于高处,冷冷挥下令旗。
“砰——!!!”第一轮燧发枪齐射响起,声音密集如爆豆,却又整齐划一,带着死亡的呼啸!
正密集冲锋的吐蕃骑兵如同被无形的镰刀扫过,瞬间人仰马翻,血花四溅!铅弹轻易地撕裂了皮甲,甚至穿透了轻盾。
“怎么回事?!”“是天雷吗?!”吐蕃军大乱。
趁着他们大乱之际,莲华大阵运转,暗器嗖嗖不断,慕容义率领的家将也同样弩箭、暗器不断,趁机脱离战场,施展轻功撤离。
还未等他们反应过来,“嗖嗖嗖——”无数黑点从天而降,落入人群最为密集之处。
“轰隆!轰隆!轰隆!”
手雷的爆炸声接连响起,火光冲天,破片横飞!战马惊厥,四处狂奔践踏,士兵成片倒下,残肢断臂随处可见。这完全超越认知的恐怖武器,瞬间摧毁了吐蕃军的战斗意志。
“冲上去!杀光山上的明狗!”一些悍勇的部落头目和喇嘛高手红着眼睛,试图带领步兵冲上山坡反击。
然而,迎接他们的是更加精准致命的排枪射击。燧发枪队轮番齐射,弹幕如同死亡之雨,毫不间断。无论你是身披重甲的勇士,还是内力高深的喇嘛,在科学的火力面前一律平等——纷纷中弹,惨叫着滚落山坡。
屠杀!这是一场单方面的、高效率的屠杀!
从号炮响起到战场基本沉寂,不过一炷香的时间。
之前还气势汹汹的数千牦牛部精锐,已然死伤殆尽,山谷中尸横遍野,哀嚎阵阵,如同修罗地狱。浓郁的血腥味与火药味混杂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
慕容义、贝锦仪等人早已在号炮响起时便依计划退入安全区域。峨眉“九宫莲华阵”完美地扮演了诱饵的角色,自身伤亡极小。尤其是峨眉九宫莲华阵,她们奉命阻击最强攻击,仅有数人轻伤而已。连慕容世家也不由得刮目相看。
他们起初并未太过看重峨眉弟子,虽然她们武功高强,但竟然被派出吸引最强的攻击,料想定然伤亡惨重。慕容世家只是诱敌,算不上多大危险。谁料自己亦伤亡数人,而峨眉弟子竟然只有数人轻伤!
慕容义、慕容忠互望一眼,他们均知,自己家将武功高强,而且江湖经验极为丰富,饶是如此,他们自忖也难以完成阻挡数千精锐的任务,就算强行完成,也定然死伤惨重,万万做不到峨眉这样举重若轻仅仅轻伤数人。
自此他们对峨眉尊敬异常。再不觉得她们只是靠着周芷若的关系方能有此地位,而是真心实意的敬佩不已。
“黑石谷之战”的结果,以比风还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吐蕃。
消息所到之处,皆是一片死寂,继而便是无边的恐惧与震撼。
“数千精锐……一炷香……”
“明军的火器……真是雷神下凡吗?”
“连最骁勇的牦牛部都……”
“止贡派已经投降了……”
所有此前还在观望、犹豫、甚至心存侥幸的部落、寺院、宗派,此刻都不得不开始严肃地思考同一个问题:抵抗,还有意义吗?后路,在哪里?
大明军队用一场干净利落、近乎恐怖的武力展示,将“顺昌逆亡”四个血淋淋的大字,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吐蕃统治者的心上。
雪域高原的天,要变了。而宋青书与周芷若在止贡替寺的谈判,也因此拥有了最强大的底气。
明军火器营在黑石谷展现出的毁灭性力量,如同在吐蕃高原投下了一颗精神核弹。其冲击波,与另一则更加玄奇的消息——峨眉掌门周芷乃金轮法王转世“无上尊者”——紧密结合,在以金杵法王、金钹法王为首的萨迦派皈依者,以及被折服的次仁丹增明王等人(无论有意无意)的推动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酵、传播。
消息越传越神:
“大明军队是天兵天将,手持雷神之器,一炷香就灭了牦牛部几千人!”
“那是当然!因为军中有一位‘无上尊者’,是金轮法王转世,她才是真正的雪域之主!大明皇帝是受她指引来平息纷乱的!”
“连止贡寺的次仁丹增明王都亲口承认了!他可是我们吐蕃第一高手啊!他对尊者恭敬得不得了,还得到了指点!”
“萨迦派的金杵、金钹法王早就皈依了!他们亲眼见过尊者施展十层龙象神通!”
次仁丹增作为吐蕃公认的武学泰斗,他的态度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他不再纠结于派别之争,而是真心沉浸在对“尊者”武学境界的无限敬仰中。他毫不避讳地向前来止贡寺探听虚实的各寺高僧坦言:
“尊者功参造化,已非凡俗,其所言所境,远超我等想象。尔等切莫自误,当虔诚皈依,或可得闻无上妙法。”他的背书,让无数原本将信将疑的喇嘛和信徒彻底信服。
效应是立竿见影的。首先便是朵甘思(康区)等外围地区的中小部落。他们本就受帕竹或萨迦的直接控制较弱,更加务实。在绝对武力和“天命所归”的双重压力下,纷纷派遣头人携带礼物,前往明军大营请降,表示愿效忠大明,并为王师提供粮草向导。
紧接着,许多中小寺院也坐不住了。他们不敢直接接触明军,便纷纷派人前往如今声名最盛的止贡替寺,名义上是朝拜“无上尊者”,聆听法旨,实则也是向掌控此地的仁钦贝法王和实际上的大明势力表达归顺之意。一时间,通往止贡寺的道路上人马络绎不绝,寺内香火鼎盛,远超以往,变得异常火热。
止贡替寺内,宋青书与周芷若这几日俨然成了核心。周芷若每日在经堂外开阔地讲武论道。她并不传授具体招式功法,只阐述武学与佛法相融的至高理念,言语精妙,意境高远,偶尔随手演示,皆是神乎其技,引得闻讯而来的各寺喇嘛如痴如醉,敬畏日深。“无上尊者”的形象愈发深入人心。
宋青书则在一旁,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与各方势力代表进行着不着痕迹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