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庐州机场的专属停机坪上,一架喷涂着华夏航空标志的流线型专机已然准备就绪。
陈羽墨仔细地替田夕薇拢了拢围巾,又将她外套的扣子一一扣好,确保没有一丝寒风能侵袭到她。
“到了燕京,立刻就去大院,那边什么都准备好了。出门一定要让妈妈或者奶奶陪着,千万别自己乱跑。”
他低声叮嘱,语气里是化不开的关切。
“知道啦,墨墨,你都说了好多遍啦!”
田夕薇俏皮地皱了下鼻子,却还是乖乖站着任由他打理,眼中满是被珍视的甜蜜,
“你在这边也要按时吃饭,不准只顾着工作熬夜!我和宝宝会想你的!”
她说着,拉起陈羽墨的手,轻轻放在自己的小腹上,虽然依旧平坦,却仿佛已有了一种奇妙的联系。
陈羽墨心头发软,俯身在她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一个温柔的吻。
“嗯,我尽快处理完这边的事,和爸一起过去陪你们过年。”
另一边,苏晚晴和林薇也在最后检查着随身行李,两位奶奶则笑着看小两口告别。
陈建国和两位老爷子站在一起,低声聊着什么。
很快,登机时间到了。陈羽墨目送着家人们依次登上舷梯,田夕薇在舱门口用力地朝他挥手,笑容灿烂,直到舱门缓缓关闭。
专机滑行、加速,最终昂首冲入云霄,向着北方那座古老而现代的都城飞去。
陈羽墨站在原地,直到飞机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天际,才缓缓收回目光,转身坐进等候的车里,对司机道:“回科学院。”
数小时后,专机平稳降落在燕京国际机场的特殊通道。
舱门打开,寒冷的北风瞬间扑面而来,但与庐州的湿冷不同,燕京的干冷别有一番肃穆气息。
一辆挂着特殊牌照黑色轿车和一辆商务车早已静候在舷梯下。
几名穿着便装但身姿笔挺、眼神锐利的年轻人肃立一旁,见到陈振国老爷子等人下来,立刻上前敬礼,动作干净利落,显然是来自西山大院的警卫人员。
“首长们好!夫人好!车已备好,请随我们来。”为首一人恭敬地说道。
没有过多的寒暄,两家人在警卫的引导下迅速上车。
车辆驶出机场,一路畅通无阻,穿过繁华的都市,最终驶入那片守卫森严、宁静而厚重的区域——西山大院。
车子在家属区那座熟悉的四合院门前停下。
陈建国率先下车,拿出钥匙打开了院门。陈振国和田家爷爷也跟着走了进去。
三位女士则还在车上拿着随身的小包,准备稍后进来。
四合院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如他们上次离开时的样子,静谧而典雅,带着岁月沉淀的庄重感。
陈建国习惯性地扫视客厅,目光却骤然在中间的茶几上定格。
只见一个干净剔透的玻璃烟灰缸,赫然摆在那里。
两位老爷子也几乎同时看到了,三个男人的脚步都顿了一下,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陈建国立刻快步上前,拿起那个烟灰缸。烟灰缸里非常干净,显然被仔细清洗过,但确确实实是放在这里的。
田老爷子压低声音,
“这……是小墨前两天来工作时用的?”
陈建国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拿着烟灰缸走向厨房的水槽,一边仔细冲洗一边低声道:
“我还是第一次知道这小子会抽烟……他以前从不碰这个。怕是……遇到了什么事,压着极重的心事。”
陈振国老爷子走到茶几旁,手指轻轻拂过桌面,仿佛能感受到孙子当时坐在这里时的沉重与迷茫,他沉沉地叹了口气,
“这孩子……肩上担子太重了。有些事,连我们都不能说,只能自己扛着。”
田老爷子也感慨道,
“是啊,他走的太快,看的太远,有时候,孤独是在所难免的。”
三个男人默契地没有再说话,陈建国迅速将烟灰缸擦干收进了橱柜最里面,陈振国则走过去将客厅的窗户打开一条细缝,让微冷的空气流通,驱散那可能存在过的、一丝残留的烟味痕迹。
快速而无声地完成这一切,确认客厅里再无任何痕迹后,陈建国才走到门口,对院外的女士们笑道:
“好了,赶紧进来吧,屋里暖和。”
苏晚晴、林薇扶着两位奶奶,和田夕薇一起走了进来。
“这院子就是好,又安静又舒服。”田奶奶笑着打量。
“是啊,每次来都觉得心里踏实。”林薇接话。
田夕薇则轻车熟路地回到了卧室,把外套挂好。
她们丝毫没有察觉,就在几分钟前,这间客厅里曾弥漫过怎样一段关于责任、压力与沉默关心的无声对话。
与此同时,庐州,江南科学院院长办公室。
陈羽墨并不知道燕京家中那段小插曲。他正全神贯注地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审阅着面前厚厚一叠关于“鸾鸟”空天母舰的最新测试报告。
报告上的数据详实而令人振奋。
在过去数月里,“鸾鸟”经历了成千上万次模拟测试,涵盖了从地球轨道驻留、亚轨道机动、大气层内高速穿梭到近地轨道防御体系协同等所有预设科目。
尤其是在模拟太阳系内环境的极限测试中,“鸾鸟”的表现堪称完美。
能量核心输出稳定,力场护盾运转良好,玄女战机弹射回收系统流畅高效,各类武器平台瞄准击发无误……
那份曾困扰团队的深空50马赫以上航行导致的引擎附近材料微观形变问题,在太阳系内的模拟环境中并未出现任何异常。
报告的最终结论用加粗字体标注:“鸾鸟”平台已完成所有地面及近地空间模拟测试,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预期,具备进行实际太空试飞的条件。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陈羽墨的指尖划过那行结论,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冷静的光芒。
这意味着一把守护华夏苍穹的终极利剑,即将真正出鞘。
然而,就在他合上报告,思绪还沉浸在“鸾鸟”即将划破长空的壮阔景象时,一股熟悉而浩瀚的意识流毫无征兆地降临,
【最高优先级任务确认:文明火种加速计划。】
烛龙那独特的不带任何感情,却又蕴含着无尽智慧与威严的声音,直接在他的意识深处响起。
【任务分解中…】
【当前阶段:深空探索里程碑突破。】
【执行策略:】
【1. 目标锚定:一年之内,完成10万牛顿推力,比冲800万秒的霍尔推进器全套理论验证。】
任务节点:突破高比冲与高推力并存的理论瓶颈;构建全新等离子体约束与加速数学模型;完成基于小型化聚变能源的核心供能理论;实现能量-推力转化效率最大化理论论证;完成全系统模拟仿真验证。
【2. 技术保障:基于一级文明巅峰理论框架,提供关键理论突破方向与优化路径。】
【3. 资源整合:宿主需主导江南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华夏电推进实验室、、华科院聚变工程研究所、华夏超算中心、国家材料重点实验室等核心团队,完成理论攻关、模型构建与大规模数值模拟验证。】
【4. 时间节点:365个地球日倒计时启动。】
一连串清晰无比、不容置疑的信息洪流涌入陈羽墨的脑海。
十万牛顿推力!比冲800万秒!
陈羽墨的意识体即便在这片信息海洋中,也骤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这已经完全颠覆了现有任何推进技术的概念!十万牛顿的推力,足以媲美中型化学火箭发动机,而高达八百万秒的比冲,意味着其效率是当前最先进离子推进器的数百上千倍!
这将不再是局限于卫星姿态调整或缓慢深空探测的“微弱动力”,而是足以推动大型星际舰船进行持续高强度加速、真正实现太阳系内快速航行的革命性引擎!
这……这是为未来的星际远航舰船准备的,足以撕裂虚空、跨越星海的强大心脏!
烛龙的声音再次响起,依旧平静无波,却仿佛看穿了他意识的震荡:
【“鸾鸟”的材料瓶颈,根源在于能源与推进方式的局限,迫使机体结构承受不应有的极端负荷。
此项任务,旨在从根本上扭转此局面,为华夏开启迈向行星际文明的新纪元提供核心动力基石。】
意识回归现实,陈羽墨缓缓靠在椅背上,办公室内寂静无声,只有窗外远处城市模糊的喧嚣隐约传来。
他面前的桌上,那份宣告“鸾鸟” ready for flight 的测试报告似乎还散发着墨香,而他的脑海中,已然压下了一副更沉重、更遥远,却也更加波澜壮阔的蓝图。
十万牛顿推力,八百万吨比冲的理论验证……这难度,远超之前的粒子对撞机,这是要直接叩响二级文明的大门!
一年的时间……理论验证……
他微微吸了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专注,目光投向办公室一角那台连接着学院内部超算中心的终端屏幕。
新的征程,已然无声地拉开了帷幕,其挑战与意义,远超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