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燕京。
阳光洒在长安街上,庄严肃穆。大会堂东门外,红旗猎猎,礼兵肃立,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非同寻常的凝重与期待。
一辆悬挂特殊通行证的考斯特平稳驶入,后面跟着几辆同样规格的车辆。
车门打开,陈羽墨率先下车。他身着一身笔挺的华夏陆军技术少将常服,深松枝绿的呢料在阳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泽,金色的将星在肩章上熠熠生辉。
这身戎装,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如松,平日的书卷气被一种凛然的英武所取代。紧随其后下车的田夕薇,穿着一身典雅的月白色旗袍,长发挽起,妆容精致,落落大方。再后面,是同样身着正装、神情激动而庄重的两家全体长辈。
他们在一名礼宾官的引导下,通过专用通道,步入大会堂
会堂内,灯火辉煌,穹顶上的红五星璀璨夺目。台下,前排预留的家属区位置,已经坐满了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无上的荣光与期待。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嘉宾席上那几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身影——孙家栋、黄旭华、钟南山、袁隆平、屠呦呦、李延年……这些曾撑起共和国脊梁、名字如雷贯耳的老一辈功勋科学家,竟都赫然在列!他们的出席,无声地诉说着这场授勋仪式的份量。
上午十一时五十八分。
全场肃静。所有的镜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席台中央。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董卿温柔大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响彻整个礼堂,也通过直播信号传遍全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举行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这是对我国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的最高褒奖!是向世界展示华夏民族创新智慧和创造伟力的光辉时刻!”
“本次大会,将集中表彰过去时光中,在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推动着国家科技进步的车轮滚滚向前,为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石!”
“现在,我宣布,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正式开始!”
雷鸣般的掌声瞬间爆发,经久不息。
授勋仪式庄重而有序地推进。
“首先,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
主持人声音洪亮,
“授予华夏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第三十八研究所联合科研团队!表彰他们在量子纠缠理论及应用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他们成功研制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量子雷达,探测精度与抗干扰能力实现革命性飞跃,为我国深空探测事业开辟了全新的‘天眼’,功勋卓着!”
聚光灯下,第十四所、第三十八所的团队代表们激动地走上台,从颁奖人手中接过金灿灿的证书和奖杯,全场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颁发国家技术发明奖!”
主持人继续宣布,
“授予华夏工程院院士,楚云天同志!表彰他在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领域取得的开创性成就!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成功实现聚变反应堆小型化、工程化、实用化,为国家能源结构战略性转型开辟了清洁、高效、无限的‘人造太阳’之路!此项技术,将彻底改写人类能源史!”
满头银发的楚云天院士在掌声中稳步上台,这位华科院核技术总师,此刻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他深深鞠躬,接过了属于他、也属于整个团队的至高荣誉。
“下面,颁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主持人的声音带着更高的崇敬,
“授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团队特等奖!表彰他们成功建成覆盖全球、服务世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是国之重器,惠及民生,泽被全球!”
“同时,”主持人声音更加激昂,
“授予‘华夏空间站工程’团队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表彰他们独立自主建成我国首个长期在轨运行的空间站‘天宫’,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取得全面胜利!天宫,是华夏儿女叩问苍穹的坚实平台,是建设航天强国、探索宇宙奥秘的里程碑!”
北斗团队和天宫工程团队的代表们集体登台,接受山呼海啸般的掌声与敬意。这是属于国家工程、属于集体智慧的辉煌!
三项重量级奖项颁发完毕,全场的气氛已经达到了高潮,但所有人都知道,最重头的奖项,还未揭晓。整个礼堂,乃至全国守在屏幕前的亿万观众,都屏住了呼吸。
主持人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一种穿透历史的力量,清晰地传遍每一个角落:
“最后,颁发华夏最高科学技术奖!”
“该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会严格评审,并报请国家批准,2020年度华夏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
他微微停顿,目光投向台下那个身着将星戎装的身影,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洪钟:
“陈羽墨同志!”
轰——!
如同海啸般的掌声!所有的镜头瞬间聚焦在陈羽墨身上!闪光灯亮成一片璀璨的星河!
陈羽墨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缓缓起身。他身姿挺拔,步履沉稳,一步步走向那象征着共和国科技最高荣誉的主席台。
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时代的脉搏上。他的目光平静而深邃,扫过台下激动落泪的家人,扫过前排那些为他鼓掌、眼中充满欣慰与期许的老一辈功勋,最终落在台中央。
老人家将奖章和证书郑重地交到他的手中。沉甸甸的奖章上,五星闪耀,麦穗环绕,象征着科技兴国的崇高使命。两人紧紧握手。
“羽墨同志,祝贺你!”
老人家的声音传遍全场,“这是国家和人民,对你卓越贡献的最高认可!”
掌声再次如潮。
然而,他并未松开陈羽墨的手,他面向全场,声音更加沉稳有力:
“陈羽墨同志,不仅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做出了改变时代的突破,他更是我国国防科技现代化事业的杰出领导者与开拓者!他主持研制的东风系列洲际战略导弹、鹰击系列超音速反舰导弹……构建了扞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他主导构建的全球量子通信中继卫星网络,解决了国家战略通信与深空探索的‘黑障’难题,为新时代的‘星’与‘箭’赋予了更强大的力量!”
老人微微停顿,宣布了更震撼的决定:
“为表彰羽墨同志在军事领域的卓越功勋,经国家决定,授予陈羽墨同志陆军上将!任命陈羽墨同志为国家装备发展部总工程师!”
话音落下的瞬间,两名身着礼服的军官手捧托盘,稳步上台。托盘上,是崭新的、闪耀着三颗将星的军衔肩章!
这一刻,陈羽墨肩扛三颗将星,完成了从陆军技术装备部到国家装备发展部总工程师的历史性跨越!
直播画面瞬间被“上将!”“总工程师!”等弹幕彻底淹没!服务器几近崩溃!全国沸腾!
但,仪式并未结束!
老人再次面向全场,
“同志们!朋友们!我们共和国的科技与国防事业,是一代代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伟大征程!今天,在陈羽墨同志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新时代科技强国的辉煌成就,更看到了那份与共和国科技元勋们一脉相承的赤子之心与报国情怀!”
老人微微侧身,望向嘉宾席上那几位热泪盈眶的老一辈功勋科学家,声音陡然变得无比庄重:
“因此,经研究决定,并报请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批准,特授予陈羽墨同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这八个字如同九天惊雷,在全场轰然炸响!
嘉宾席上,孙老紧紧握着座椅扶手,眼中老泪纵横;黄老摘下眼镜,用手帕擦拭着眼角……这些曾为“两弹一星”事业隐姓埋名、呕心沥血的共和国脊梁们,此刻无不激动得难以自持!
他们看着台上那个年轻的身影,仿佛看到了自己青春岁月的延续,看到了共和国科技事业后继有人、薪火永传的希望!
一枚造型古朴庄重、通体以黄金和珍贵宝石打造、中心镶嵌着红五星的勋章,由老人家亲手佩戴在了陈羽墨的胸前!
这枚勋章,自1999年授予23位元勋以来,时隔二十一年,终于迎来了第24位主人!
直播信号在这一刻彻底被刷爆!弹幕已经无法看清具体内容,满屏只剩下无意义的“!!!”、“啊啊啊啊啊!”和一片片代表极致激动的乱码!社交平台彻底瘫痪!
“两弹一星!我的天!”
“第24位功勋!”
“泪崩了!看到黄老他们哭了!传承啊!”
“此生无悔入华夏!”
“此刻,想要努力学习的心思达到了顶峰。”
台下家属区,陈老爷子紧紧攥着田老爷子的手,两位戎马一生的老将军,此刻激动得浑身颤抖,眼中闪烁着骄傲的泪光。父母早已泣不成声,紧紧握着彼此的手。
小田捂着嘴,泪水早已模糊了视线,看着台上那个肩扛将星、胸佩无上荣光的爱人,心中充满了无与伦比的骄傲与爱意。
陈羽墨站在光芒汇聚的中央,肩上是三颗将星,胸前是共和国最高科技奖章和象征守护与传承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他深邃的目光扫过台下泪流满面的功勋前辈,扫过激动万分的至亲家人,扫过全场肃立致敬的人群。
一股沉甸甸的、穿越历史长河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如同汹涌的潮水,将他彻底淹没。
他挺直脊梁,抬起右手,向着主席台,向着台下的功勋,向着屏幕前十四亿同胞,庄重地、有力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这一礼,敬过往峥嵘!
这一礼,承当下重任!
这一礼,誓未来征途!
新时代的星辰大海,将由这枚凝聚着过往荣光与未来使命的勋章,指引着新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