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多盐井,靠山吃山,靠井吃井。话说在眉州有个王家村,村里百十来户人家,祖祖辈辈都靠着一口老盐井过活。这井说来也奇,井水咸得恰到好处,熬出的盐雪白细腻,带点说不清的甘甜,远近闻名。
村里有个老匠人叫黄伯,今年六十有三,头发花白,背微驼,可一双眼睛仍炯炯有神。他从十二岁起就跟着父亲下井凿盐,至今整整五十一年。这井里每一块石头,每一处盐脉,他都了如指掌。
然而天不遂人愿,这年春天,盐井的卤水突然变淡了。起初大家以为是暂时的,谁知一月过去,情况越发糟糕。井水越来越淡,熬一锅盐要费往日三倍的柴火,盐质也大不如前。
村里人急得团团转。盐卖不出去,生计就断了。年轻人嚷嚷着要外出谋生,老人们则摇头叹息,说这是得罪了井龙王。
这天夜里,黄伯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起身到井边转转。月光下的盐井静悄悄的,井口黑黢黢的,深不见底。黄伯抚摸着井沿斑驳的石头,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这盐井养活了咱家几代人,你要好生照看它。”
正伤感间,黄伯忽觉困意袭来,竟靠着井边睡着了。迷迷糊糊中,他听见一阵低沉的哭泣声,循声望去,竟见井底闪着微弱金光。他探头一看,一条金色的小龙盘在井底,龙眼里滚下泪珠,落在石头上立刻凝结成盐花。
“井龙王为何悲伤?”黄伯问道。
金龙抬头,声音虚弱:“我乃镇守此井的盐精,近日地脉变动,盐脉被封,我力渐衰。若再无转机,不出一月,此井将彻底枯竭。”
黄伯大惊:“那可如何是好?”
金龙道:“明日午时,你独自下井,向西凿七尺,或有一线生机。切记,心诚则灵。”说罢,金龙化作金光散去。
黄伯猛然惊醒,天已微明。他回想梦中情景,历历在目,当即决定按金龙所说试一试。
消息传开,村里人议论纷纷。年轻人觉得黄伯是老糊涂了,做梦想当真;但几位老人却支持他,说盐井有灵,不会无缘无故托梦。
次日午时,黄伯系好绳索,带上凿井工具,在村民注视下缓缓下井。井壁湿滑,越往下越暗,到井底时,只有头顶一点天光。他按金龙指示,向西面井壁仔细敲打,果然发现一处声音空响,不同于周围。
黄伯抡起铁镐,一凿一凿地干起来。石头坚硬,进展缓慢,汗水浸透了他的粗布衫。凿了约莫三尺深,忽见岩缝中透出点点金光。他小心扒开碎石,竟是一片巴掌大的金鳞,光华流转,照得井底通明。
正当他惊讶之际,金鳞突然化作一缕金烟,消散在井水中。几乎同时,井壁渗出的卤水变得金黄璀璨,如同融化的金子。
黄伯忙取一勺尝了尝,咸味醇厚,远胜从前。他欣喜若狂,拉绳示意井上的人吊他上去。
回到地面,黄伯将所见所闻告诉大家,众人将信将疑。直到取上井水熬煮,才发现这卤水产盐神奇——盐粒中竟夹杂着点点金光,更奇的是,熬盐时柴火省了大半,一小捆柴就能熬出往日三倍的盐。
“盐井金!这是盐井金啊!”村里最年长的李爷激动得胡子直颤,“我爷爷那辈传说过,盐井有灵时会产金盐,没想到这辈子真见到了!”
王家村的盐因这金光变得名声大噪,价比寻常盐高出数倍,供不应求。村里人知恩图报,在井边建了小庙,供奉井龙王,每逢初一十五都来上香。
黄伯成了村里的功臣,但他从不居功,只说自己是按龙王爷的指示行事。他依旧每天下井查看,确保凿盐不过度,保持井水清澈。
好景不长,盐井金的消息传到了县衙。县令赵德明是个贪官,闻讯后眼珠一转,心想:这若是金矿,上报朝廷可是大功一件;若是能私吞,更是富贵无穷。
次日,赵县令带着衙役浩浩荡荡来到王家村,假惺惺地说要“视察盐产”。黄伯带他下井查看,赵县令见井壁在火光下闪着微光,顿时贪念大起。
“此井既产金,当归官府所有。”赵县令不容置疑地说,“即日起封井,待本官上报朝廷再作定夺。”
村民们炸开了锅。封井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路,大家跪地求情,但赵县令铁了心,命衙役封锁井口,派兵把守。
黄伯心痛如绞,当夜又来到井边,对着被封的井口喃喃自语:“龙王爷,您赐福于我等着实感激,可如今官府封井,我等小民无力反抗,如何是好?”
话音刚落,井底传来隆隆响声,地面微微震动。守井的衙役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跑回县衙报告。
赵县令闻讯,不但不惧,反而大喜:“定是井中金矿显灵!明日多带人手,下井探个究竟。”
第二天,赵县令亲自带队,强行拆封,准备下井。黄伯和村民围在井边,忧心忡忡。
“大人,井有异动,恐是不祥之兆,三思啊!”黄伯拦在井前苦劝。
赵县令一把推开他:“老东西,休得胡言!若再阻拦,按抗命论处!”
说罢,赵县令命人系绳,迫不及待要亲自下井。就在这时,井中突然传出震耳欲聋的龙吟,接着一道水柱冲天而起,不是普通的卤水,而是滚滚金沙!
金沙如洪水般涌出,瞬间填平了盐井。赵县令和衙役被沙浪冲倒,狼狈不堪。待沙浪平息,原本的盐井已变成一片金灿灿的沙地。
“我的金矿!我的金矿!”赵县令发疯似的扑向沙地,双手捧起金沙。可奇怪的是,金沙一离开井区,立刻化作普通黄沙,从他指缝流走。
村民们也惊得目瞪口呆。黄伯壮着胆子走近,发现井口位置立着一块石板,上面工工整整刻着四个大字:善者自取。
赵县令不甘心,命人挖掘,可沙地如同无底洞,挖多少涌多少,始终不见井的原貌。折腾数日,只得作罢。
赵县令走后,黄伯试着从沙地取一捧金沙回家,神奇的是,这金沙在他手中依然金光闪闪。他将沙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沙沉水咸,竟能熬出带着金光的盐来。
村民们恍然大悟:“善者自取”——只有心善之人,才能取用这井的恩赐。
从此,王家村人轮流取沙熬盐,盐质一如从前。更奇的是,每户取沙不多不少,刚好维持生计,若有贪心多取的,金沙必化作普通沙土。
黄伯活到九十九岁无疾而终,临终前把守护盐井的责任传给儿子。据说他下葬那天,井边金沙特别金黄,熬出的盐格外香甜。
而那赵县令,因虚报金矿被革职查办,家产充公,晚景凄凉。时人都说,这是贪心不足的报应。
盐井金的故事一代代传下来,后人经过那片金沙地,还能在夕阳下看到点点金光。老人们常说:天地有灵,赐福于人,取之有道,方得长久。贪心不足蛇吞象,知足常乐才是真。
这大概就是盐井金要告诉世人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