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内。
崇祯皇帝霍然站起身来,冲着御阶下的群臣,大声说道:“好!既然没人反驳,顾君恩此言,也正是朕想对诸位说的,支援顺军,就是保护我大明自己,更何况,既然朕亲自分封了李自成为秦王,那顺军也就是我大明一家的军队,值此共御外虏之际,朕意于尽快出兵中原,进攻建奴!”
“谁赞成?谁反对?”
随着崇祯皇帝的话语落下,奉天殿内群臣沉默了片刻,接着,从北京随着崇祯皇帝一起南下的官员们纷纷站了出来,支持崇祯皇帝的决定。
大明工部尚书,被崇祯皇帝委以重任的范景文率先站了出来,高声开口道:“臣附议!”
接着都察院左都御史阁臣李邦华,户部尚书阁臣倪元璐,大理寺卿凌义渠,兵部侍郎吕大器,匠技司卿方以智等人纷纷站出来支持崇祯皇帝的出兵决议。
朝中其他大臣见大势不可违,也纷纷加入到了支持出兵的行列中去。
最终,大明朝廷上下终于敲定了出兵中原的决议,也承认了如今处于陕西的李自成为大明秦王的地位。
鉴于大明朝廷的老秦王被李自成等农民军给杀掉的事实,对朱家宗室没有什么感情的崇祯皇帝也没想着给李自成换一个其他称号的藩王,秦王就秦王吧,陕西大地本就属秦地,没必要在这种称号的事情上吹毛求疵。
接着大明朝廷向天下宣布,将出兵中原,收复中原等地,支援大明朝廷秦王所在的潼关之处!
而李自成的使者顾君恩,如此人才,则被崇祯皇帝留在了大明朝廷内,另派其他人给李自成送去信件,让他务必坚守,自己将率大军立马北上,援助潼关!
听闻崇祯皇帝又要御驾亲征,大明朝堂内则又是一片反对之声,但是也拗不过崇祯皇帝的坚持。
史可法,倪元璐等阁臣担心他们强留崇祯皇帝,万一他再像之前一样,来个不告而别,他们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毕竟人家是大明的皇帝陛下,史可法等人总不能时刻监视着崇祯皇帝吧?
与其这样,还不如让这位突然变得爱折腾的帝王主动出去折腾去,反正南京还有太子朱慈烺监国,万一这位皇帝陛下有什么意外,也动摇不了国本。
于是,崇祯皇帝经过一番和群臣的拉扯,大明朝堂的臣子们也痛快的答应了崇祯皇帝御驾亲征的要求。
……
随即,就是各种调兵遣将,大量的明军江北四镇的士卒和粮草辎重开始往徐州等地集合。
这次,崇祯皇帝特命有带兵经验的李邦华和兵部侍郎吕大器,还有过年时,刚刚从山东返回的玄甲营骑都尉,如今为兵部员外郎的李胜负责粮草和辎重的调配。
年前,在崇祯皇帝的赐婚下,李胜也顺利的迎娶了工部尚书范景文的孙女,此刻也正是春风得意之际。
而且,崇祯皇帝还给他送了一件贵重的新婚贺礼,那就是把他从玄甲营骑都尉的武官官职,特地颁发中旨,拔擢其为兵部员外郎,为从五品官职。
这可是大明朝廷前所未有的恩赐,因为李胜从武官系统直接进入了兵部文官系统中!
在大明朝堂这二百年间,除了洪武开国,还几乎没有武官直接没有参加科举,就进入到文官系统中,这次崇祯皇帝可算是为所有武官开辟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这让这些带兵的总兵官们,激动不已,这意味着只要他们好好干,到时候也可入六部为官,那么日后,登阁拜相是不是也能够实现?
这更让他们对崇祯皇帝拥护万分,只要这位爱民知兵的圣明天子一直在朝堂上,那么他们入阁拜相的憧憬在未来也就能够实现!
虽然这个变革决定被一些朝中文官和御史反对,但面对如此强势,且有大量武官士卒拥戴的崇祯皇帝,他们口头反对的声音也显得那么绵软无力。
他们一本本劝谏抨击的奏疏送上去,全被崇祯皇帝留中不发,对此他们也无可奈何。
……
而崇祯皇帝如此做法,就是发现,如今大明朝堂中,重文轻武的风气已经十分严重了。
这种情况,在太平时节还可以让国家平稳的运行,但是如今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是要依靠武将进行抵御外敌,收复失地。
所以必须要给武将一些好处!而好处就是能让这个国家效仿当年的大唐用官特点,那就是“能文能武!”
武官既可以上马御敌,也要能够下马治国。
文官自然也一样,绝不能只当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文官也要能够统兵打仗,经历战火!
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能让朝廷内部官员进行向上的正循环的好事!
而这项用人制度的突破点,就在这个为人谨慎的玄甲营李胜身上。
此人被崇祯皇帝有意的放在山东,全权负责山东府民司的运行事务,算是积累了基层官员治理的经验,而且他本身就是大明精锐边军,还有军事才能和技艺,可谓文武双全。
最后,崇祯皇帝让他娶了工部尚书,未来即将入阁的阁老范景文的孙女,也相当于也给他找了一个朝廷文官重臣作为庇护的大树,那些文官集团,也会给这位范尚书的孙女婿一些面子,不会过度难为他。
所以,李胜就顺利的进入了兵部,听说他如今在兵部和那些文官同僚们相处的还可以,他谦逊谨慎的性格,也让一些朝中文官改变着对武将的蛮横无理,傻大黑粗的固有刻板印象。
……
在出兵之前,崇祯皇帝还特意去见了一面自己的皇嫂,懿安皇后张嫣。
去之前,崇祯皇帝还特意带上了新入宫的香妃李香君,二人一起去了张嫣所在的安福殿内。
听闻崇祯皇帝驾到,张嫣立马在殿外相迎,当她看到崇祯皇帝和李香君一起过来时,她美目中微微闪过一抹复杂的神情。
有庆幸,有放心,也有一丝淡淡的疑惑还有一丝连她自己也没察觉到的失落之情。
毕竟崇祯皇帝带着听说是从宫外新收的妃嫔前来,肯定是比两个人单独待着要让自己放心的多。
有外人在场,这位皇帝陛下应该不会举止轻佻了吧!
难道他们三个人如今在这光天化日的殿内,这位皇帝陛下还能干出什么其他的事情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