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将至,药膳馆的庭院里绿荫如盖。晨起推窗,湿润的南风裹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院子里几株老梅树上,青涩的梅子在晨光中悄然生长。小林挎着竹篮从冰窖走来,篮中盛着冬日贮藏的冰雪,洁白的冰晶在晨光中泛着晶莹的光泽。
\"程教授,您看这冰雪的成色。\"她轻轻放下竹篮,指尖还带着冰窖的凉意。陶盆中的冰雪经过春日的精心贮藏,依然保持着冬日的清冽,用铜匙轻舀便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意。
\"冰雪甘寒,《本草拾遗》谓其'解暑热,除烦渴'。\"我取来青瓷碗,将冰雪细细研磨,\"正值小暑时节,最宜用其清凉祛暑。\"
郑淮安从地窖深处请出个紫檀木匣,掀开锦袱,醇厚的乳香顿时盈室。匣中是今春新制的酥酪,洁白的乳脂凝如凝脂,用竹刀轻划便能感受到细腻的质地。老人眯着眼,用粗糙的手指轻触乳面:\"要选清明后牧场的初乳,经三滤三凝方得此味。《养小录》载,这样的酥酪能'润燥止渴,养阴润肺'。\"
制作冰沙时,我选了把用了八年的铜铲。冰雪需用石臼细细捣碎,再加入新制的蜂蜜。小林静立案旁,细心观察着冰沙的细腻程度。捣冰时要心静如水,以腕力轻轻研磨,方能成就细腻如雪的冰沙。
塑形的过程最考验手艺。将冰沙层层堆叠,用竹刀精心雕琢,让冰沙如雪山般巍然耸立。这手法小林练了五载,如今已能塑出栩栩如生的雪山造型。
浇淋时更需用心。取温热的酥酪徐徐浇下,看乳白的酥酪如瀑布般流淌。浇淋用特制的铜壶,以文火保温。温度要恰到好处,让酥酪柔滑顺口却不融化冰沙。
点缀时最考验巧思。取新鲜的梅子蜜饯,精心点缀在雪山之间,红白相映,宛如雪中红梅。这手法要轻而准,方能成就色香味俱佳的酥山。
门外传来烦躁的叹息声。一位面色潮红的工匠扶着门框,粗粝的手掌微微颤抖。\"炉前劳作...暑热难耐...\"他声音沙哑地说道。我注意到他泛红的皮肤和急促的呼吸,这是暑热伤津之兆。
我奉上一碗新制的酥山。他小心接过,轻轻舀起一勺。冰沙应口而化,酥酪甘凉爽口。渐渐地,他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赤红的面色渐渐缓和:\"清凉...像是...山涧的清泉流过肺腑...\"
这让我想起师父的教诲:清凉祛暑如细水长流,贵在恰到好处。如今这酥山,已成为药膳馆小暑时节的珍品。那些被暑热所困的人,总能在这里找到清凉。
暮色渐沉时,我独坐廊下。碗中的余凉尚存,冰雪的清冽与酥酪的醇香在夏夜中交融。忽然明白,药膳之道,就是以应时之物,用心烹制出安抚身心的滋味。正如这酥山,清凉甘爽,香而不腻,恰似夏日清泉,沁人心脾。
檐外新月如钩,流萤飞舞。明日还会有新的食客踏暑而来,带着各自的故事。而这一碗冰点,将继续清凉每一个需要抚慰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