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里,赵国强的生活堪称“双面并行”:一面穿梭于那些他毫无好感的国家,洗劫其银行金库、掠取博物馆珍藏;
另一面,每隔半个月便为“天工折叠家具厂”与“天工创意竹编厂”各推出一款新产品,以创意为两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这一次,他为折叠家具厂带来的新品,是一款形似双节棍的折叠楼梯。
初见时,它只是两根衔接的木棍,可一旦展开卡扣、顺势拉伸,瞬间便化作一架修长稳固的木楼梯,既节省收纳空间,又兼顾实用性能。
而给竹编厂的惊喜,是一款造型惊艳的竹编水车——水车前端被精心雕刻成张开的龙嘴模样。
入水转动时,仿佛一条条神龙俯身吸水,待水流升至高处,又似从龙嘴中喷涌而出,灵动又壮观。
这些龙头色彩各异,青龙、白龙、黑龙、绿龙、红龙、金龙一应俱全;
规格更是覆盖全场景,大的可用于农田灌溉,小的能摆在假山池沼间作景观,真正实现了“实用”与“观赏”的双重价值。
赵国强笃定,这款水车一经推出,必定又是爆款——它既能服务农业生产,又能点缀公园、景区,甚至适配私人别墅的假山水池,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早在私人空间里,赵国强就亲手打造了多款竹水车样品。
当他将样品送到厂里,交给竹编厂研发部副部长、自己的二舅娘张翠英,以及表姐孙小佳时,立刻引来了竹编研发部众人的惊呼:“赵厂长做的这几个水车,简直太漂亮了!”
“我只做了几个基础规格,你们后续可以多拓展,”赵国强笑着补充,“还能做些小朋友在盆里玩的小水车——给它加个摇把,还得是可拆卸的,固定款不方便运输装箱。
总之就像咱们之前做的葫芦水壶,从最大号做到最小号,甚至能挂在胸前当饰品,越丰富越好。”
“知道了厂长!我们一定按您的要求,做出所有规格的水车!”众人齐声应下,眼里满是干劲。
此时的两厂早已是“火爆”的代名词:不仅本厂工人忙得脚不沾地,合作的代加工厂也订单不断,个个赚得盆满钵满。
“双赢”,正是赵国强始终追求的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仅围绕两厂生产家具、竹编的工人,就已超过三十万人。
在青山公社、抚松县及周边县城,乃至白山市,赵国强的名头无人能及——太多人因他受益,太多闲置在家的年轻人,借着两厂及代加工厂的招工机会,找到了稳定工作。
就连周边县城的竹编、家具厂,也跟着掀起了“招工潮”,且名额充足。
不知不觉间,赵国强成了大家口中的“恩人”,这倒是他当初未曾预料到的。
时光飞逝,转眼便到了1962年8月。
此时的赵国强,正为另一件事满心骄傲——他的弟弟妹妹赵晓阳、赵晓萱、赵晓琳,凭借圣水改造的强悍体质,加上进入省体校后他源源不断供应的充足肉食,个头蹿得飞快,再经专业训练打磨,田径成绩更是突飞猛进,在省内外赛事中拿奖拿到手软。
只要三兄妹参赛,田径赛场便仿佛成了“赵家专场”:100米、200米、4x100米男女项目的金牌,被赵晓阳与赵晓萱稳稳承包;
800米、1500米、5000米中长跑的冠军,则次次被赵晓琳收入囊中,夺冠对他们而言,仿佛是水到渠成的事。
今年,一场重要赛事的机会悄然降临——教练早早为三兄妹报名参加第四届雅加达亚运会(8月24日至9月4日举办,共17国参赛)。
更令人振奋的是,他们不仅是省体校学生,更已入选国家队,成为正式的国家田径选手。
得知消息时,赵国强由衷为他们高兴,却也并不意外——以三兄妹的实力,这本就是早晚的事。
要知道,如今的国家体育选拔,可不比后来“没钱难进门”的光景,只要有实力,就能站上更高的舞台。
8月的省体校田径场,毒辣的太阳将红色跑道烤得发烫,空气里弥漫着汗水与塑胶混合的灼热气息。
赵晓琳、赵晓萱、赵晓阳身着统一的蓝色训练服,正跟着国家队教练进行最后的冲刺训练,每一个动作都透着拼劲。
16岁的赵晓琳扎着高马尾,额前碎发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脸颊。
她正在进行1500米间歇跑,步伐稳健如鼓点。“再加速!注意呼吸节奏,把步幅拉开!”
当她跑到第三圈时,教练握着秒表在终点线前喊道。
赵晓琳咬了咬下唇,手臂摆动幅度骤然加大,脚下的跑道仿佛都在随她的步伐微微震颤。
她的耐力本就远超同龄人,可即便如此,她从不敢松懈——她清楚,亚运赛场面对的是全亚洲的顶尖选手,半点马虎都可能与奖牌失之交臂。
一旁的短跑训练区,14岁的赵晓萱正专注打磨起跑技术。
“各就位——预备——”随着教练的口令,她迅速俯身,双手撑地,腰背绷成一张蓄势待发的弓,眼神锐利如猎豹。
发令枪响的瞬间,她猛地蹬地,整个人如离弦之箭般窜出,耳边只剩呼啸的风声。
她的100米成绩早已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可每次训练后,她总会主动加练起跑与弯道技术:“哥说了,细节决定成败,我可不能在起跑上输给别人。”
最惹眼的,当属10岁的赵晓阳。小小的身影混在成年运动员中,却丝毫不显怯懦,正反复与队友磨合4x100米接力的交接棒动作。
“手再往前伸一点,接棒时别慌!”队友耐心指导。赵晓阳认真点头,再次尝试时,动作流畅了许多。
训练间隙,他总会掏出哥哥给的小笔记本——封面印着竹编纹理,里面记满了手写的训练小贴士:“跑步时核心要稳,别耸肩”“接力交接棒前提前加速,给队友缓冲时间”。
他捧着笔记本反复翻看,那些字迹仿佛带着哥哥的温度,让他浑身都充满力量。
傍晚训练结束,三兄妹偶尔会凑到公用电话旁给赵国强打去电话。
“哥,今天我1500米又快了2秒!”赵晓琳的声音里满是兴奋;“哥,我交接棒终于不失误了!”赵晓阳的语气带着孩子气的骄傲。
赵国强在电话那头总是笑着回应,既为他们开心,又不忘叮嘱“别太累,按时休息”。
没过几天,厂里就会寄来包裹——新做的竹编靠垫透着淡淡竹香,折叠躺椅展开后稳固舒适,正是训练后放松的好物件。
随着亚运会开幕日渐临近,训练强度一次次加码。
他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不仅要为自己争口气,更要为国家拿回金牌,不辜负哥哥的牵挂、教练的指导,还有队友的帮助。
出发去雅加达的前一天,赵国强特意驱车赶到省体校。
他没说太多激昂的鼓励话,只是从包里拿出三个巴掌大的木盒,分给三个孩子。
打开盒子,里面是他亲手做的迷你竹编水车——叶片细细打磨,龙头栩栩如生,轻轻一拨,叶片便带着“吱呀”轻响转动。
“这水车能转,就像你们的脚步,”赵国强看着他们,眼神温和又坚定,“只要不停,就能一直向前。”
赵晓琳、赵晓萱、赵晓阳紧紧攥着木盒,指尖触到光滑的竹编,心里暖得发烫。
他们望着哥哥的背影,又低头看向盒中的小水车,眼里闪烁着无比坚定的光。
这场亚运之旅,是对训练成果的检验,更是少年们的追梦征途。
他们早已做好准备,要在雅加达的赛场上,让五星红旗因他们升起,让亚洲看见中国少年的热血与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