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着师傅李保国把钢铁厂这边的琐事一一捋顺,何雨柱才拍了拍手上的灰,准备离开。
“柱子,辛苦你了。”李保国看着他,眼里带着真切的暖意。自从离开鸿宾楼,他这些日子一直在家陪着肖秋珍,顺带照看刚满周岁的小儿子。
搁在以前,就算没工作,李保国也未必放在心上——大半辈子攒下的家底,足够他安稳度日。可现在不同了,票证时代来得突然,手里光有钱不行,买粮食要粮票,扯布要布票,连买块肥皂都得凭票。虽说能去鸽子市淘换,可一来二去总得多花些钱,还得提心吊胆防着被查。
如今成了家,有了孩子,李保国哪还能像年轻时那样“佛系”?能进钢铁厂领份正经工资,按月领票证,才算让他这颗悬着的心落了地。
何雨柱笑了笑:“师傅您客气啥,都是应该的。厂里的活儿您慢慢适应,有啥不懂的,回头我来给您搭把手。”
李保国点头应着,看着徒弟骑车远去的背影,心里头熨帖得很——这徒弟,是真没白疼。
从钢铁厂出来,何雨柱没绕道,径直往家赶。他心里惦记着那篇机械论文,题目早就定了,几个研究方案也琢磨得差不多,眼下正到了收尾定稿的关键时候。
推开家门,屋里静悄悄的。何雨柱洗了把脸,习惯性地调出系统面板扫了一眼:
【姓名:何雨柱】
【厨艺6级(1021\/)】
【机械理论4级(6121\/)】
【钳工3级(1971\/5000)】
【焊工3级(1863\/5000)】
【车工3级(1672\/5000)】
【电工3级(1654\/5000)】
【铆工3级(1784\/5000)】
【锻工3级(2061\/5000)】
【钓技3级(3412\/5000)】
【十二形桩3级】
【太极元功拳4级(9571\/)】
【提纵术6级(\/)】
【桩功6级(738\/)】
【国文5级(4700\/)】
【数学5级(4876\/)】
【物理5级(4737\/)】
【化学5级(4792\/)】
【俄语5级(4629\/)】
【英语5级(4683\/)】
【药理5级(4765\/)】
【系统空间:618立方米】
看着面板上的数字,何雨柱嘴角微微上扬。虽说早就不在鸿宾楼掌勺,可每天在家琢磨饭菜,厨艺熟练度反倒涨得更快,如今六级厨艺,已是特二巅峰的水准——论实打实的手艺,比当年师傅李保国备考国宴时还要精进几分。真要去考国宴大厨,也就是差个正式考核的名头。
不过他现在心思早不在这上面了。清华大学的课程紧,再加上帮着师傅安顿、琢磨机械研究,哪还有功夫惦记国宴的事?倒是那些基础学科齐齐迈入五级,让他心里踏实不少。
旁人或许专精一门能胜过他,可像他这样把数理化、国文、外语全学到这个程度的,放眼整个清华园也找不出第二个。这些知识像一张细密的网,看似分散,实则在他研究机械时丝丝缕缕都能串起来,潜移默化中让他的思路愈发开阔。就拿眼下这篇论文来说,从选题到数据推导,再到实验方案设计,他几乎没遇到什么卡壳的地方,全凭这些扎实的底子一路顺下来。
十一月初的北京,风里已经带了凉意。清华园里的学生们都换上了加绒的校服外套,自行车铃声在林荫道上叮铃作响。
何雨柱骑着车,没往教学楼去,反倒拐向了办公楼的方向。车筐里放着一叠厚厚的纸,用细麻绳仔细捆着——正是他刚定稿的论文。
停好车,他攥着论文往楼上走,脚步轻快。按辅导员李红星说的,机械系学生发表论文多是大三以后的事,毕竟前两年得打基础。就算是尖子生,现在顶多也就刚开始筹备选题,像他这样直接拿着成稿来找教授的,怕是独一份。
走到一间办公室门口,何雨柱顿了顿,轻轻敲了敲门。
“进。”屋里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男声,带着点威严。
推开门,何雨柱一眼就瞧见了办公桌后那个头发花白、眼神锐利的老者——正是机械系的孙教授。孙教授怀里夹着几份资料,看样子正要出门。
“孙教授,您好。”何雨柱恭敬地问好。
孙教授抬眼瞧见是他,愣了一下,放下资料:“是何雨柱同学啊,有事?”
这办公室不是单人的,另外三张办公桌后还坐着三位老师,此刻都停下手里的活,好奇地看向门口——能让孙教授特意停下脚步的学生,可不多见。要知道,孙教授是国内机械领域的泰斗,常年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等闲时候想见他一面都难。按他的级别,配个单人办公室绰绰有余,可老先生总说“挤着热闹,还能省点电”,硬是跟年轻老师们凑在一块儿。
何雨柱把手里的论文递过去,说明来意:“孙教授,我是来交论文的。”
“交论文?”孙教授挑眉,接过那叠纸,指尖划过封面——《论机械传动系统的动态优化与能效提升》。
他漫不经心地翻开,起初只是随意扫了几眼,可看着看着,眉头渐渐舒展开,原本准备出门的脚步也定住了。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旁边的几位老师也瞧出了门道——孙教授这表情,可不是看普通学生作业的样子。
片刻后,孙教授翻到最后一页,合上论文,抬头看向何雨柱,眼里带着毫不掩饰的惊讶:“这论文……是你独立完成的?”
“是的,孙教授。”何雨柱点头,语气诚恳,“听李老师说系里鼓励学生尝试发表论文,我最近刚好有些想法,就试着写了出来,想请您帮忙看看。”
孙教授没说话,手指在论文封面上轻轻敲击着,目光深邃。他这辈子看过的论文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何雨柱这篇的水准,说是国内前沿也不为过——论点新颖,数据扎实,尤其是对动态优化模型的推导,思路清奇却又逻辑严密,完全不像一个大一新生能写出来的东西。
“好小子。”孙教授突然笑了,语气里满是赞赏,“基本功够扎实,对机械传动的理解也很独到,尤其是这个动态优化的思路,很有开创性!”
这话一出,办公室里另外三位老师都忍不住交换了个眼神——能让孙教授用“开创性”来评价的论文,含金量可想而知。
孙教授把论文往桌上一放,身体微微前倾,看着何雨柱:“今年的工程师考核,你有没有兴趣试试越级考?”
“越级考工程师?”何雨柱愣了一下。工程师考核向来有资历限制,像他这样的在校学生,别说越级,就是按正常流程考初级工程师都够悬。
孙教授却像是看出了他的疑虑,解释道:“你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思路,已经远超普通本科生了。这篇论文要是能发表,足够成为你越级的底气。当然,考核不光看理论,还得考实操,你有把握吗?”
何雨柱心里一动。系统面板上,钳工、焊工、车工这些技能都快摸到四级门槛了,再加上机械理论的底子,真要考实操,他未必会怵。
看着孙教授期待的眼神,他深吸一口气,认真点头:“孙教授,我想试试。”
孙教授朗声笑了:“好!有这股劲头就好!论文我先留下,回头我会和系里几位教授一起审审。要是通过了,我就帮你申请越级考核的资格!”
握着孙教授递回来的论文回执,何雨柱走出办公楼时,只觉得秋风都带着暖意。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身上,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回执,嘴角忍不住扬起——这步子,似乎比预想中迈得还要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