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六年九月(1900年10月李鸿章被慈禧从广州急召北上的。当他乘坐的轮船抵达天津时,看到的是\"城无完堞,市肆残破,骸骨枕藉\"(《李文忠公全集·奏稿》)的惨状。联军占领下的北京更是\"各街巷督署、王府、民居焚毁殆尽,洋人巡逻队肆行无忌\"(《庚子记事》)。庆亲王奕匡早已在此等候,这位咸丰年间的辅政王此刻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见到李鸿章便哭诉:\"各国索求太苛,老中堂务必设法挽回。\"
十一国列强(除八国联军外,新增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组成的公使团,早在十月就提出了《议和大纲》十二条,第一条便是\"惩办祸首\",要求处死载漪、载勋等12名王公大臣。李鸿章拖着浮肿的双腿往返于各国使馆,德国公使克林德的遗孀更是手持亡夫的血衣,坚持要光绪帝亲自道歉。他在给慈禧的电报中写道:\"彼方气势汹汹,条款之酷,亘古未有。臣病体难支,唯竭力磋磨,冀减万一。\"(《李鸿章电稿》)
各国对于赔款更是狮子大开口。俄国首先提出要赔偿白银1.3亿两,德国紧随其后索要4亿马克(约合白银1.5亿两),英国则按军费支出核算出1.1亿两的账单。李鸿章让幕僚将各国索赔额相加,得出的数字竟高达10亿两—。他在病榻上召见美国公使柔克义时,说道:\"中国百姓已苦不堪言,若赔银过巨,恐生民变,于各国商务亦无益处。\"(《美国外交档案》)
光绪二十七年正月(1901年2月),列强终于同意将赔款总额定为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合计9.8亿两。这个数字的寓意极为屈辱——当时中国约有4.5亿人口,相当于每人要赔款一两白银。李鸿章在给张之洞的密信中痛陈:\"此次赔款,以全国之力供奉外夷,民力将尽,国祚堪忧。\"(《张文襄公全集》)这段花的意思就是:这次的赔款,要用全国的力量来供奉外国侵略者,百姓的力量将要耗尽,国家的命运令人担忧。
光绪二十七年二月(1901年3月),列强将《辛丑条约》正式文本送达李鸿章案前。他戴着老花镜逐字审阅,看到\"划定使馆区\"一条时,猛地将条约拍在案上——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界\",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在界内驻兵,俨然成了\"国中之国\"。幕僚吴永(曾国藩的孙女婿)在《庚子西狩丛谈》中记载:\"中堂咳喘加剧,骂曰'此乃扼住京师咽喉',言毕呕血不止。\"
条约第七条规定:\"拆毁大沽炮台及北京至山海关沿线炮台\",并允许各国在天津、唐山、山海关等12处\"留兵驻守\"。这意味着从渤海湾到北京城的军事屏障被彻底拆除,列强的炮舰随时可直抵通州。李鸿章曾试图争取保留大沽炮台,却被英国公使萨道义怼回:\"若清廷能保证不再排外,炮台留之何用?\"(《英国蓝皮书》)
更屈辱的是\"惩办祸首\"条款。载漪、载勋等8人被判处死刑(或赐死),毓贤、赵舒翘等13人被革职流放,各省督抚中曾支持义和团的56人被革职查办。连徐桐、刚毅等已死官员也被追夺官爵,\"天下共弃\"。慈禧为保全自身,竟在回电中称\"诸事照办\",这种妥协让李鸿章心寒,他对儿子李经方说:\"太后只顾自保,置国体于不顾矣。\"(《李鸿章家书》)
条约还规定:\"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地方官若辖区内发生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条款如同给国人戴上了精神枷锁,两江总督刘坤一在给友人的信中叹息:\"此后民气益沮,国将不国。\"(《刘坤一遗集》)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签约仪式在西班牙使馆举行。李鸿章穿着朝服,由两名侍卫搀扶着走进大厅,各国公使端坐两侧,目光如刀。庆亲王奕匡的手抖得握不住笔,李鸿章轻声说:\"王爷莫慌,天下骂名,我一人担之。\"(《清史稿·李鸿章传》)
当他在条约上签下\"李鸿章\"三个字时,笔尖在纸上停留了许久。这一幕被法国记者拍下,照片后来刊登在《小巴黎人报》上,配文写道:\"一个帝国的葬礼。\"
签约后,俄国公使格尔思单独找到李鸿章,提出要签订《中俄密约》,企图攫取东北的铁路权和采矿权。李鸿章此时已油尽灯枯,只是闭目摇头。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此生所签条约,以此为最辱,不觉涕下。\"(《李鸿章未刊日记》)
消息传回西安行在,慈禧正忙着准备回銮,得知条约签订竟长舒一口气:\"总算平安了。\"(《德龄公主回忆录》)而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帝,听到\"赔款4.5亿两\"的消息时,砸碎了案上的玉如意,哭喊着:\"如此下去,朕何面目见祖宗!\"(《光绪朝起居注》)
条约签订的消息传遍全国,引发的震动远超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在上海,《申报》刊登了条约全文,读者\"无不扼腕叹息,有痛哭者,有怒骂者\";在武汉,张之洞下令关闭所有戏园三日,以示哀悼;在广州,商界发起\"拒用洋货\"运动,却因条约规定\"不得妨碍洋商利益\"而被官府镇压。
4.5亿两赔款被分摊到各省,江苏每年承担250万两,四川220万两,广东200万两,各省不得不加重赋税。湖南巡抚俞廉三在奏折中描述:\"百姓纳赋后无以为生,卖儿鬻女者不绝于途。\"(《清实录》)这笔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直到1938年才停止支付,实际支付了约6.5亿两。
东交民巷使馆区成了国中之国。各国在此大兴土木,英国使馆建起哥特式钟楼,法国使馆筑起凯旋门,德国使馆的炮楼正对着紫禁城。中国人路过时必须脱帽致敬,否则就会遭到殴打。
在天津,俄国租界的士兵用刺刀逼着中国百姓搬运鸦片;在山海关,英国驻军强占民房作为军营;在上海,美国传教士以\"教案赔偿\"为名,强占了外滩最好的地块。正如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所说:\"辛丑之后,中国之主权,已消磨殆尽,所谓朝廷者,不过列强之傀儡耳。\"(《严复集》)就是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的主权已经消磨干净,所谓的朝廷,不过是列强的傀儡罢了。
光绪二十七年九月(1901年10月),李鸿章在签下《辛丑条约》两个月后病逝于贤良寺。临终前,他口述遗折:\"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伏望陛下益振圣怀,勿存懈志,臣虽死犹生。\"(《李文忠公全集》)据说他还留下一首绝命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