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戏楼后院的老槐树上就落满了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像在开早会。幻彩绸被挂在晾衣绳上,晨光照得料子泛着彩虹色,风一吹,上面的山水纹跟着晃,像活的一样。彩绒兽蜷在云丝堆里打哈欠,爪子把昨晚沾的肘子油蹭在绒毛上,亮晶晶的像撒了层碎钻。
唐小棠被一阵 “叮叮当当” 的铜铃声吵醒,扒着后台的门帘一看,只见个穿青布长衫的老头正围着幻彩绸转,手里拿着个铜铃,时不时摇一下,铃声清亮得能震落槐树叶,比司徒雪的琴声还提神。
“草叶子说这是城里的老戏骨,专门来看咱们的道具。” 她套上鞋往外跑,机械义肢的绿痕刚碰到铜铃,共生草藤蔓就 “嗖” 地从地里钻出来,在铃柄上缠了圈,像个绿色的穗子,“这藤比红绳还好看,比老张头的‘装饰符’省事,还能防滑,老头拿得稳,比手套强。”
老头看到唐小棠,赶紧把铜铃收起来,指着幻彩绸说:“这料子是从万谷之源来的吧?比三十年前我见的‘流霞缎’还稀罕,能随戏文变花样,比宫里的贡品还神。” 他往绸子上摸了摸,山水纹突然变成段戏文,正是他年轻时演的《定军山》,“比老张头的‘显文符’还灵,不用画符就能显戏,比我这铜铃还能勾回忆。”
金色的珠子在石桌上滚了滚,里面映出万谷之源的光柱里飘着些细长的东西,像是竹笛。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吹笛子,虽然吹得不成调,却引得晶羽鸟跟着叫,像在合唱。“估摸着是新乐器。” 唐小棠往戏楼外跑,灵纹珠突然从盒子里滚出来,跟着她跑,像个小跟班,比货郎的狗还听话。
光柱里突然 “哗啦” 一声,几支竹笛掉了出来,笛身上刻着会动的山水纹,吹一口气,纹路上就冒出白雾,像真的有山有水。侍从的声音顺着光柱飘过来,带着点得意:“本源之兽说这是‘雾纹笛’,能当戏里的法器,比你们的聚贝螺稀罕,还能吹出不同的戏调,比司徒雪的古琴还多花样,比货郎的笛子强!”
李婆婆正往石桌上摆早饭,蓝布头巾上别着朵香料花,看到雾纹笛眼睛一亮,拿起支往嘴边凑:“这笛子比普通竹笛好看,吹起来还冒烟,演神仙戏正好。” 她轻轻吹了下,白雾里突然飘出片香料叶,“比老张头的‘吐雾符’还神,不用符也能出效果,比烟雾弹省事,还不呛人。”
星痕背着竹篓从戏楼外回来,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脚。竹篓里装着些城里买的香料粉,褐色的粉末里混着花瓣,闻着有股桂花香,比后山的香料叶甜。净化之火的灵体从刻刀里钻出来,在雾纹笛上转了圈,金色的火焰没伤着笛子,反而让白雾更浓了,像裹了层纱,比货郎的干冰还持久。
“城里的香料粉能当笛膜。” 他把粉末倒在石桌上,用手指捻了捻,“灵蝶说把这玩意儿涂在笛膜上,吹出来的音更亮,比司徒雪的琴弦还脆,比‘清音符’管用,演抒情戏时用正好,比哭腔还能打动人。”
老张头举着个新做的符牌往雾纹笛上贴,木牌上用晶墨画着个 “合” 字。刚贴上,笛子突然和司徒雪的古琴一起响起来,音波混在一起,像泉水撞在玉石上,引得老戏骨都拍着手叫 “好”,比听京城名角唱戏还激动。“这叫‘合音符’。” 他往每个笛子上都贴了张,“能让乐器自动配合,比司徒雪的琴声还灵,排戏不用费劲调音,比货郎的调音器管用。”
司徒雪抱着水晶琴坐在戏台上,指尖轻轻拨了下弦,雾纹笛突然自己吹起来,白雾在戏台上织出片山水,灵纹珠的光透过白雾,像撒了把碎星。她往琴弦上缠了根雾纹笛的丝线,音色突然变得像天籁,引得台下的麻雀都往戏台上飞,落在栏杆上听,比听货郎的吆喝还入迷。
“《合乐谣》能让乐器自己演。” 她往琴边放了包香料粉,“比老张头的符牌温柔,乐器听了不抢戏,还能配合着变花样,比单纯弹琴好听,演合奏戏时不用找乐师,比请戏班乐队省钱,一举两得。”
雷耀蹲在戏楼门口摆弄算珠,星图上的光点在雾纹笛和幻彩绸间跳来跳去。小金举着钳子夹起支笛子往星图上放,光点突然聚成个乐谱,上面写着《雾纹引》三个字,看得雷耀直笑:“算珠说这曲子能让观众哭,比《灵珠记》还催泪,演悲情戏时用正好,赏钱能多赚一倍,比卖戏票还赚。”
早饭时,李婆婆用城里的香料粉做了桂花灵晶粥,金黄色的粥里飘着珍珠碎,像撒了把碎月亮。老戏骨举着瓷碗慢慢喝,眼睛里泛着光:“比三十年前喝的御膳粥还香,这香料粉比宫里的桂花酱还纯,得给我打包点带走,比送金银珠宝强。”
“给老先儿多盛点。” 李婆婆往老头碗里添了勺,“懂戏的人少,遇着个知音不容易,比见着乡绅还难得。这粥能润喉,比司徒丫头的琴声还管用,唱老生戏不费劲,比喝胖大海强。”
上午,戏楼老板带着个穿西装的洋人来后台,洋人留着金黄的头发,手里拿着个黑色的盒子,说是能把戏拍下来,比画像还清楚,比货郎的相机稀罕。他指着灵纹珠说:“这珠子会发光,拍出来比电影还好看,比好莱坞的特效强,能卖到国外去,比演给中国人看赚得多。”
小石头正用雾纹笛练习吹戏调,闻言举着笛子晃:“拍可以,但得让咱们的宝贝当主角,比洋人的电影稀罕,还能让万谷之源的人也看见,比写信强,让他们知道城里的热闹。”
唐小棠让司徒雪弹《雾纹引》,灵纹珠和雾纹笛一起配合,白雾在戏台上织出片仙境,洋人举着盒子拍个不停,嘴里不停喊 “wonderful”,比见了中国功夫还激动。“这特效比洋人的电影真实。” 她往洋人手里塞了个贝壳镜,“这镜子送您,比相机稀罕,能映出戏文,比拍下来还方便,让您带回国给朋友看,比 dVd 强。”
中午,戏楼老板摆了桌 “知音宴”,请了老戏骨和洋人,还有几个城里的戏评人。桌上的菜比接风宴还精致:松鼠鳜鱼炸得金黄,比村里的河鱼好看;龙井虾仁透着清香,比灵晶糕还嫩;还有盘蟹粉豆腐,鲜得能掉眉毛,比李婆婆的炖肉还入味。山精们穿着幻彩绸戏服当服务员,用小木碗给客人递粥,引得洋人直拍照,比看演戏还兴奋。
“城里的宴比村里的讲究。” 李婆婆往老戏骨碗里夹了块虾仁,“吃着好吃,看着也好看,比光吃饱强。老先儿多吃点,等会儿给咱们指点指点戏,比戏班师傅还管用,让新戏更像样。”
下午,老戏骨给山精们指点演戏,教首领演将军的眼神,教小的山精演士兵的步伐。他拿着铜铃,摇一下,山精们就换个动作,比司徒雪的琴声还管用,比货郎的指挥强。“演老生得有气势,比喊破嗓子强。” 他往首领肩上拍了拍,“眼神要凶,比灵纹珠的光还吓人,才能镇住场,比穿蟒袍管用。”
货郎带着几个裁缝来后台,说是给山精们做新戏服,用的是城里最好的绸缎,比幻彩绸还亮。裁缝拿着软尺给山精量尺寸,首领不老实,总往裁缝手里的布料上蹭,引得众人直笑。“这料子比幻彩绸结实,能经得起折腾,比演戏时撕破强,还能绣上雾纹,比普通戏服好看。”
傍晚时,老戏骨要走了,往唐小棠手里塞了支自己的铜铃:“这铃陪了我三十年,比命还重要,送你们,比送银子实在。演《定军山》时摇一下,能让戏更有魂,比雾纹笛还管用,比老张头的符牌强。”
唐小棠往老戏骨手里塞了支雾纹笛:“这笛子送您,比铜铃稀罕,能吹出您年轻时的戏调,比回忆还真实,让您在家也能过戏瘾,比听唱片强。”
金色的珠子突然亮了亮,里面映出万谷之源的侍从正在学吹雾纹笛,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凑在一起,像群认真的学生,吹得不成调却很开心。平衡之钥的七彩光晕在唐小棠手腕上流转,与净化之火的金色光芒交织着往光柱飘,像是在传递快乐。
“他们吹的没老先儿好听。” 小石头举着铜铃摇了摇,“这铃能当戏里的传令铃,比聚贝螺还管用,演打仗戏时摇一下,比喊‘冲啊’强,还能勾起老观众的回忆,比新道具管用。”
夜深了,戏楼的灯笼还亮着,幻彩绸在风中轻轻晃,像流动的彩虹。山精们穿着新做的戏服在戏台上排练,雾纹笛的白雾和灵纹珠的光混在一起,像仙境。彩绒兽趴在台下打哈欠,贝背兽钻进它的绒毛里,把贝壳当小枕头,睡得正香。
唐小棠往每个雾纹笛里都放了点香料粉,往灵纹珠上倒了点灵枢蜜,免得它们半夜饿醒。香味混着白雾的清辉飘满戏楼,连风都带着股戏文里的味道。她知道,在城里遇着老戏骨这样的知音不容易,有这些会配合的宝贝,有伙伴们一起把戏演好,这里的故事只会越来越热闹,像戏楼的灯笼一样,越来越亮。
“晚安。” 她轻轻说了声,“愿明天的演出,能让老先儿满意。”
夜风吹过戏楼,带着桂花和香料的清香,彩绒兽的呼噜声、雾纹笛的余音与远处的丝竹声混在一起,像首温柔的城里歌谣。戏楼的灯笼在夜色里明明灭灭,为这充满知音的夜晚,添上了温暖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