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此事又与老九有关……
一想到此,朱棣额上青筋暴突。
一连串后果,将如狂风暴雨般袭来。
朱标或将不保,老爷子必怒不可遏。
届时,一旦此事与老九稍有牵连,必将引火上身!
好一句“关键时刻,棋子可弃”!
“你这是让本王自陷险境?”
朱棣很快恢复冷静。
此计虽妙,但一旦败露,自己也将引火烧身。
“这就要看殿下是否有决心一搏了。”
姚广孝淡淡点头。
---分割线---
王卫学院开学,训练强度如地狱般残酷。
汉中汉王府,自春日起,周贵妃便心事重重。
徐妙锦心思敏锐,察觉到了婆婆周贵妃的异常,一番询问后得知,周贵妃正为是否要回应天府而烦恼。
尽管公公那边迟迟未有明确指示,要求她必须回宫,但离家已近一年,作为后宫嫔妃,长期滞留宫外,尤其是远离京师,实属不妥。
一想到可能即将告别汉中府,周贵妃心中满是不舍。
这段时间,她在汉中府的生活十分惬意。
她渴望能多陪伴儿子一家,却深知回归应天府乃迟早之事。
身为公公的嫔妃,总不能永久留在汉中府。
徐妙锦见状,尽力安慰:“母妃,宫里尚未传来消息,或许陛下也希望您在汉中多留些时日呢?”
周贵妃苦笑摇头:“陛下怎会如此想?”她认为,朱元璋平日繁忙,尚未顾及此事,但终有一日会想起她。
就在这时,一名锦衣卫走来,递上一封信给周贵妃。
周贵妃与徐妙锦神色一变,心中暗想,难道朱元璋已决定召她回宫?
“给我的?”周贵妃望着信,略显紧张。
“一封是给贵妃娘娘的,还有一封直接送给了汉王殿下。”锦衣卫恭敬回答。
周贵妃点头示意锦衣卫退下,拆开信件。
阅毕,她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怎么了,母妃?”徐妙锦关切地问。
徐妙锦目睹周贵妃震惊的神色,心中愈发困惑。
若真是陛下命周贵妃归京,她何至于露出这等意外之态?
“陛下与太子,竟要亲临汉中府!”周贵妃半晌才喃喃说出,语气中满是不敢置信。
“陛下和太子同来汉中?”徐妙锦闻言,惊讶溢于言表。
“陛下之意,是我暂且留于此地,候他驾临汉中便是。”周贵妃如梦初醒般点头,心中满是愕然。
老爷子亲临汉中,是她未曾预料的。
朱标若因身体之故前来求医,尚能理解,可老爷子何必亲自跋涉?召朱松回应天府岂不更为便捷?再者,皇帝出行,绝非朝夕之事,短则数月,长则半年有余。
老爷子此番兴师动众,究竟所为何来?
此刻,周贵妃已无暇顾及自己归京之事,满心皆是老爷子来汉中的缘由。
与此同时,书房内,朱松正审阅锦衣卫送来的密报。
“耿青,传令下去,汉中府上下即刻筹备,迎接圣驾!”朱松阅毕,即刻对耿青下令。
“殿下之意,陛下即将莅临汉中?”耿青亦是大惊。
“不仅是老爷子,连本王兄长亦同行。”朱松笑道,“难怪老爷子急于修筑西安府至应天府的水泥路,原是为了便于西巡。”
朱松对朱元璋与朱标即将到访汉中府并不感到突兀,心中早有此预见。
虽之前仅为揣测,却未曾料到这一日会如此迅速降临。
“我们应做何准备?”耿青急切询问。
“关键是确保老爷子和太子爷得到周全照料。”朱松思索片刻,“此事还是交由袁管家处理更为妥当。”
耿青闻言,面露尴尬。
他自知在伺候人方面并不擅长,平日里跟随朱松,彼此习惯已深,但在皇帝与太子面前,他这样的粗人显然不适合安排接待与伺候之事。
“我们去一趟王卫学院。”朱松决定道。
信中提及老爷子和太子朱标将莅临汉中,并计划带着蓝玉等人参观王卫学院,朱松自然需提前筹备。
路上,耿青听闻朝廷也要设立皇卫学院,一脸惊愕。
“不过是依样画葫芦罢了,老爷子指望蓝玉这些骄兵悍将能帮他培养出军事人才。”朱松笑道。
自他决定创办王卫学院起,就已料到朝廷可能会效仿。
但照葫芦画瓢容易,学到精髓却难,尤其是教材和教学方法,才是最关键的。
老爷子领着蓝玉等人组团前来学习,想必也有此打算。
朱松此刻正权衡是否支持老爷子创办朝廷的皇卫学院,或是暗中保留实力,仅让他们浅尝辄止。
然而,朱松并未急于决策,因他尚不确定老爷子和太子大哥对自己的真正态度。
朱允炆与朱允熥已就藩,朱松深知这意味着老爷子不可能再从这两兄弟中择继承人。
如此一来,继承人必在诸子中挑选,而立嫡立长的旧规也将被打破。
朱松绝不相信老爷子会将大明江山交予如朱樉那般之人。
眼下,最有可能的候选人便是他与北平府的燕王朱棣。
朱松对自己充满信心,西北的成就远超朱棣,无论是军事还是治理,他都远超朱棣。
他难以想象老爷子会选择朱棣而非自己的理由,至于其他皇子,根本不在考虑之列。
关键在于,老爷子和太子大哥是否已决定将大明江山交予他。
若此点确定,那么皇卫学院的建立,即便朱松毫无保留也无妨,因为这迟早会是他的。
但世事难料,若老爷子有其他打算,朱松亦会做好准备。
他不会为他人做嫁衣。
因此,诸多事宜需待老爷子和朱标抵达汉中后再定。
不过,朱松预感,无论是老爷子还是太子朱标,心中已有了抉择。
……
王卫学院。
二月初,王卫学院已竣工并启用。
经过一个多月的选拔,最终录取了三百名学员,其中文科生不足五十,其余皆为武科生。
朱松深知北方文人稀少,且西北民风剽悍,多习武者。
如耿青、秦武、杨赫、周通、陈启等人,皆因身手出众被朱松看中,非文人出身。
但他们中亦有人爱读书,秦武与陈奇常阅战争、兵法之书。
而耿青、周通等人则痴迷于武艺,日日苦练,身形魁梧,更适于担任教官,负责军事训练。
秦武则较为全能。
杨赫沉默寡言,且驻守哈密卫,故不在朱松考量之内。
王卫学院开学已半月有余,初期人手不足,朱松自哈密卫调回数人,周通即在列。
他刚归不久,又被朱松召回,历经沙漠戈壁之苦,已有一月。
王卫学院训练严苛异常,朱松借鉴后世特种兵及特殊部队训练方法,近乎非人。
但新入学员皆能承受,皆为历经选拔之精英,身体素质与毅力兼备。
某日午后,烈日炙烤,朱松携耿青至王卫学院,学员们正于训练场上进行日常军事训练。
两人迅速注意到赤膊的周通,手持鞭子,立于某地,对着众多学员大声斥责。
他威风凛凛,尤为显眼的是他那健壮的身躯,在阳光下肌肉闪耀着油亮光泽,颇为震撼。
“这小子,也开始有点教官的模样了!”耿青笑道。
“这不是你一手栽培的吗?该对他有信心。”朱松随之而笑,对周通的表现颇为满意。
当初选中他加入汉中军,正是看重这一点,且他极具可塑性。
“都给本校尉提速!这点训练就受不了了吗?”
“磨磨蹭蹭,像女人一样!王卫学院不收废物,受不了的自己滚回家,别在这丢人现眼!”
“所有人,披甲,绕某地跑一百圈!”
“放心,本校尉会与你们同跑,最慢的,本校尉定会在他屁股上狠踹一脚!”
某地不时传来周通的怒喝,学员们在严酷训练下,咬牙坚持。
朱松与耿青暗中观察,见那些仅十几岁的孩子,虽身形不及周通,有的甚至已疲惫不堪,却仍在坚持。
“目前尚无学员言弃,想当逃兵。”耿青笑道。
“希望他们能持续坚持。”
“毕竟是精挑细选的孩子,不会轻易放弃。”朱松点头微笑。
这样的严酷训练,正是朱松所求,旨在激发孩子们的钢铁意志。
第一年,专注于基础体能训练,磨砺毅力。
次年,学员须通过基础体能考核,方可涉足兵器与战阵学习。
至第三年,约莫十六七岁之际,他们始学骑射及兵法战阵基础。
整个周期为三年。
未达标者将留级,总时限五年,即仅有两次留级机会。
众孩童皆知,即便是汉王世子,亦将步入这炼狱之地,历经同等严苛训练。
文科生亦需基础体能训练,但强度不及武科生。
因其除训练外,还需研习文化课程,朱松所备教材,皆需传授。
文科教育现由秦武及其两下属负责。
耿青问朱松:“若陛下及皇室成员来访王卫学院,是否展示此等训练?”
朱松略作思索,点头答:“无需遮掩,一如往常即可。”
毕竟,精髓非观即可得,特别是核心教材,其授予与否、多少,需视情况而定。
---分割线---
自西安府至应天府的水泥路已竣工,当前正建各州府服务区与收费站,其功能与后世高速服务区无异。
朝廷驿站专供官方使用,转为服务区不便且繁琐。
尤为关键的是,此部分收益需与驿站系统分离,结算,暂与朝廷五五分账。
水泥路建成后,应天府至汉中府的行程缩至五日左右,至西安府也仅需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