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八年的暑气蒸得汴京枢密院青砖地缝里渗出柏油。赵明烛盯着案牍上那摞龙脑香熏过的奏折,鼻尖萦绕的甜腻香气与岭南鬼贡院废墟里的气味如出一辙。窗外传来递送冰盆的小黄门脚步声,铜盆沿凝结的水珠砸在青砖上,洇开几团深色痕迹。
“未时三刻,验讫。”书吏的声音在穿堂风里有些飘忽。赵明烛用银镊翻动奏折,虹膜中的异色骤然加深——这些韩似道批红的文书遇热显影,竟浮现出南唐宫廷专用的澄心堂水纹印。
他疾步至檐下接取雨水,将水珠滴在奏折空白处。水痕浸润处渐渐显出暗纹:每道批红下方都藏着极细的西夏文密码,墨色与鬼贡院砭石针的刻痕完全相同。最骇人的是景佑三年那封《江南科场案处置奏》,韩似道的朱批“悉遵旧例”四字背后,浮出个血画的南唐宫玺图案。
“申时正,异象现。”书吏突然指着砚台低呼。赵明烛看见歙砚中的墨汁无风自动,聚成个标准的浑天仪形状。当他用笔杆拨动墨渍时,墨珠突然炸裂,溅出满案星图——太微垣区域全被朱笔圈注,旁书“黜落者怨气所凝”。
酉时的雷暴震得窗棂嗡嗡作响。
赵明烛撬开奏折的绢面封皮,夹层里飘出张极薄的羊胃膜。膜上用砒霜写着星命公式,分母处的文昌亮度值竟与韩府别业“窥天斋”的灯烛数完全对应。他猛然想起杨惟德临终前嘶喊的“灯烛诡计”——原来所谓星象异常,不过是人为操控的光影游戏。
戌时的蚊蚋撞着纱灯,投下纷乱阴影。
赵明烛取来崇文院火灾幸存的那方断砚,将砚中残墨涂在羊胃膜上。墨迹遇膜显出新图文:韩似道每届科考前夜都要在窥天斋点燃三百六十五盏油灯,灯数对应太微垣星官数,通过增减灯盏来伪造文昌星亮度。
“亥时初,秘道通。”更夫的梆子声带着雨后的潮湿。赵明烛循着墨迹显现的路线摸到枢密院档案库后墙,砖缝里渗出龙脑香的甜腥。他用银刀撬开松动的砖块,里面竟藏着烧焦的《南唐降宋贡册》残页——记载澄心堂器物清单的那页被特意保留,朱笔圈出“窥天仪磁针”等物。
子时的枭啼穿过雨幕。
赵明烛就着闪电看清残页批注:韩似道先祖韩熙载时任南唐吏部侍郎,降宋时私吞了澄心堂七箱星象器具。最新添的墨迹写着:“庆历八年八月朔,当换磁针以应江南血榜”。
丑时的地动摇得档案架吱呀作响。
赵明烛在架底摸到个鎏金铜匣,匣中《韩氏家乘》记载着惊世秘辛:韩熙载降宋后奉命篡改南唐科举档案,将“星命取士”改为“糊名誊录”。匣底压着真宗手谕:“星术可废,然夺运之法当永续”。
寅时的冷露凝在铜匣表面。
赵明烛用露水润湿匣内暗格,浮出张极薄的桦皮纸。上面是韩似道亲笔记录的星力窃取清单:景佑三年夺三百六十五人文运补玉清昭应宫灾损,庆历四年夺七百人文运延张贵妃阳寿...
卯时的晨光刺破云层。
赵明烛突然发现所有奏折的龙脑香气都有同一源头——韩府特制的“定神香”。他刮取香灰化验,灰中竟混着暹罗金刚石微粒。这些本该镶在司天监浑仪上的宝石,如今竟被磨粉掺入熏香!
辰时的钟声震得香灰簌簌落下。
赵明烛循香气追踪至枢密院庑廊,在斗拱间发现个蜂巢状的陶罐。罐中装满冰蓝丝带系着的银针,每根针尖都挑着被篡改的科举档案微缩卷——最早可追溯到太平兴国五年的《南唐遗臣黜落录》。
巳时的烈日烤得银针发烫。
赵明烛用磁石吸附针群,它们自动排列成浑天仪结构。当他把磁石移至“北极星”位时,针尖齐指江南方向——正是韩似道窥天斋所在地。
午时的暴雨冲刷着庑廊瓦当。
赵明烛接取檐下水滴化验,水中竟含曼陀罗成分。他猛然想起昨夜异样的 睡意——有人通过雨水扩散致幻药剂,干扰对星象异常的判断!
未时的雷暴中,陶罐突然裂开。
赵明烛在碎片中发现半张《澄心堂器物图》,图上窥天仪被特意标红。侧旁小字注:“仪枢磁针乃用南海陨铁所制,可引北斗之力改文曲星轨”。
申时的蚊蚋聚成黑云袭来。
赵明舞动衣袖驱虫时,袖中突然滑出个铜雀砚残片——正是陈砚秋在茅棚所赠。砚底蜂蜡遇热融化,显出血书的星算公式:“实际夺运数=灯烛数x0.618”。
酉时的霞光染红满地银针。
赵明烛用针尖在青砖上划算,发现韩似道每届科举实际夺取的文运,远超《璇玑录》记载的规模。庆历五年的数据表明:好水川战败后,韩似道竟一夜点了八百盏灯,夺尽当年进士的文运补皇室气数。
戌时的更梆声在雨幕中扭曲。
赵明烛最后检查那摞奏折,发现景佑三年的批红下藏着第二层加密。他用陈砚秋传授的碱草灰显影法,终于破译出韩似道的真意:“南唐星术虽废,然夺运之道永存——寒门文运,皇室膏脂也”。
亥时的冷雾漫进庑廊。
赵明烛在雾中看见银针自动重组,拼出个“冤”字。字迹消散处,露出地砖下埋藏的《南唐降宋誓书》——其中被朱笔涂抹的段落赫然写着:“澄心堂星命取士术,当由韩氏秘传永续”。
子时的地动掀开青砖。
赵明烛在砖下发现铁函,函中《韩氏星术秘要》记载:每夺一寒士文运,需在其祖坟埋入砭石针锁运。函底压着韩似道手书:“今上命掘三百六十五寒士祖茔,景佑三年悉成”。
丑时的萤火虫聚成北斗形状。
赵明烛借着微光看见铁函内壁刻满姓名。最新添的七个名字里竟有“陈砚秋”——原来那位汴河船工之子,早被选为本届“文曲星替身”。
寅时的晨星黯淡无光。
赵明烛用银针将星算公式刻在奏折背面。每刻一笔,庑廊四周就响起砭石刮擦的回应——那是三百六十五个被掘祖坟的亡魂在共鸣。刻到“0.618”这个夺运比例时,针尖突然迸出火花,显现出它的真身:南唐皇室专用的“气血转换率”。
卯时的露水凝在公式刻痕上。
赵明烛疼痛中发现刻痕遇露显形:公式中灯烛数实际关联的是皇室成员寿命。每次星变之后,都要通过增减灯盏来调控夺运量——玉清昭应宫火灾后,宫中确实有十一位皇子奇迹般康复。
辰时的钟声穿越雨幕而来。
赵明烛最后检查奏折绢面,在织金纹样里找到隐藏的澄心堂玺印。印文遇湿显现出血书批注:“韩熙载改南唐星术为科举之制,然夺运本质未变”。
巳时的烈日烤得公式刻痕滋滋作响。
赵明烛突然听见银针的蜂鸣转为《礼部韵略》的韵部节奏。在“阳”韵第十七格处,所有针尖同时指向东北——正是韩似道窥天斋的方向。针尾系着的冰蓝丝带无风自燃,蓝焰中浮现出八月十五的血榜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