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0回 蜀营八音镇钟鸣 龙凤剑合破轮回
第一节 八音镇魂 诸葛奏响安魂曲
残冬腊月,昆仑墟上空的铅云似被巨手揉碎,化作漫天雪粒,抽打在暗影浮城的玄黑城墙上。这座蜀汉遗民栖身的浮空堡垒,通体由“幽冥玄铁”铸就,墙面上布满暗红色裂痕,那是万年来与灾厄对抗留下的伤痕,最深的一道自城顶蜿蜒至城脚,宛如一条沉睡的赤龙。
寅时三刻,城中央的“灭世钟”突然无风自鸣。钟体高九丈,由归位者青铜浇筑,顶端铸着一只独眼巨枭,此刻枭眼正射出猩红光束,将周遭的雪粒染成诡异的紫色。钟声沉闷如地脉断裂,每一声都让城墙的裂痕渗出粘稠的暗紫色雾气,雾气落地之处,玄铁竟如被强酸腐蚀般冒出气泡。
“军师!钟鸣已震伤三百余军民!”姜维身披鳞甲,手持诸葛连弩,大步冲上观星台。他甲叶上的“汉”字烙印正被紫气侵蚀,露出底下斑驳的铜锈,额角青筋暴起,显然也在承受钟声的共振,“再这样下去,不出一个时辰,浮城的护罩就要崩裂了!”
观星台上,诸葛亮身披鹤氅,立于青铜星图前。他手中羽扇轻摇,扇面拂过凝结的霜花,却未沾半分寒意。听到姜维禀报,他并未回头,只是凝视着星图上跳动的红点——那是灭世钟在星轨上的投影,此刻正以不规则的频率闪烁,“伯约莫慌,此钟乃归位者所铸‘共鸣器’,能放大负面情绪,灾厄正是借此侵蚀浮城。”
他缓缓转身,凤目扫过城下:军民们或捂耳倒地,或口吐鲜血,祠堂方向传来孩童的啼哭,与钟声交织成令人心悸的哀乐。诸葛亮羽扇指向钟楼顶的独眼巨枭:“你看那枭眼,实为灾厄的‘情绪引信’,钟声越急,枭眼的红光越盛,此消彼长,方能破局。”
“如何破局?”姜维急问,连弩的机括已被他攥得发烫。
诸葛亮从袖中取出一个紫檀木盒,盒面雕刻着八卦太极图,边缘镶嵌着八颗鸽卵大的彩石,分别映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清角”八字。“此乃‘火种八音盒’,三年前于密墟九门的‘乐律殿’所得,盒底刻着‘八音和鸣,可安万灵’。”他掀开盒盖,一股温润的气流涌出,盒内静静躺着八根玉笛,笛身通透,隐约可见流动的光纹,“归位者以乐律镇魂,今日便要借蜀汉忠魂之音,压过这灭世钟鸣。”
话音未落,灭世钟又是一声轰鸣,观星台的石柱竟裂开细纹。姜维扶住摇晃的诸葛亮,见老军师嘴角溢出一丝血痕,知他也受了内伤,“军师,让末将去吧!”
“你需坐镇指挥。”诸葛亮摆手,目光落在人群中一位白发老者身上。老者姓陈,是蜀汉宫廷乐官之后,曾随先主刘备入蜀,如今虽双目半盲,却能凭记忆吹奏失传的《蜀汉正音》。诸葛亮朗声道:“陈老,敢请为我蜀汉吹奏一曲安魂曲吗?”
陈老拄着竹杖,颤巍巍走到观星台下。他接过刻有“宫”字的玉笛,指尖抚过笛身的龙纹——那是诸葛亮亲手雕刻的昭烈帝潜龙图案。当笛声初起时,竟带着一丝颤抖,被钟声震得险些中断。
“想当年长坂坡,子龙单骑救主,何等壮烈!”诸葛亮在台上高声道,羽扇指向祠堂方向,“想当年白帝城,先主托孤,何等赤诚!想当年南中平叛,军民同心,何等团结!”
这些话语如星火落入干柴,陈老枯槁的手指突然稳如磐石。“宫”音再起时,竟如黄钟大吕,厚重沉稳,将钟声的戾气冲散三分。笛音中浮现出无数虚影:赵云白袍持枪,于百万曹军中七进七出;刘备卧于病榻,紧握诸葛亮之手嘱托“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南中百姓载歌载舞,迎接蜀汉军队……
“商”音随后响起,吹笛的是个年少鼓手,曾随诸葛亮六出祁山,笛音清越如泉水叮咚,洗去钟声的浑浊;“角”音由姜维亲奏,他以枪杆为笛,吹出的音节激昂如剑,刺破紫气的笼罩;“徵”音来自炊事兵,他用陶碗作埙,吹出的旋律热烈如火,点燃军民的斗志……
八音渐次和鸣,在灭世钟周围织成一张无形的音网。音网中浮现出更多虚影:关羽横刀立马于华容道,张飞怒吼长坂坡吓退曹军,黄忠挥刀斩夏侯渊于定军山……这些蜀汉忠魂的虚影随着乐声起舞,将暗紫色雾气一点点驱散,雾气中传来凄厉的尖叫,似是被净化的怨念在哀嚎。
灭世钟仿佛感受到威胁,钟声变得尖锐刺耳,顶端的独眼巨枭突然振翅,射出三道猩红光束,直扑八音盒。诸葛亮早有准备,令亲卫将“八卦阵盘”置于盒下,阵盘转动时,乾位生金风,坤位涌浊浪,将光束反弹回去,巨枭的羽毛顿时被灼烧得焦黑。
“军师,‘变宫’笛裂了!”陈老惊呼。吹笛的乐师是马谡之子,想起父亲失街亭的愧疚,负面情绪被钟声放大,导致笛身崩裂。姜维见状,抽腰间短剑,以剑鞘为笛,以精血为气,吹出的“变宫”音虽不圆润,却带着一股“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战气,竟比原音更具穿透力。
诸葛亮望着音网中愈发清晰的忠魂虚影,眼中泛起泪光。他想起初出茅庐时,先主三顾茅庐的赤诚;想起赤壁之战,与周瑜联手破曹的默契;想起五丈原,油灯下写《出师表》的孤愤……这些记忆化作一股暖流,顺着血脉涌入羽扇,扇尖指向灭世钟:“奏‘和鸣章’!”
八音突然拔高,旋律化作一只金凤凰,展翅时尾羽扫过城墙的裂痕,那些暗紫色雾气在金光中如冰雪消融。灭世钟的鸣响越来越微弱,顶端的独眼巨枭发出哀鸣,猩红光束渐渐黯淡。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风雪中时,钟体突然迸出一声悠长的余韵,似在叹息,又似在臣服。
城下军民纷纷起身,望着那些渐渐消散的忠魂虚影,有人泣不成声,有人振臂高呼。陈老抱着玉笛瘫坐在雪地里,笛身已被他的体温焐热,上面的潜龙图案竟似要破壁而出。诸葛亮走下观星台,扶起老者,轻声道:“多谢老丈,奏响了蜀汉真正的魂音。”
陈老抹去眼角的泪:“此非老臣之功,是先主与将士们的忠魂未散啊。”他指向钟体,众人这才发现,那些暗红色裂痕中,竟渗出点点金光,在雪地里拼出“汉祚永存”四字。
姜维走到诸葛亮身边,望着灭世钟顶端黯淡的独眼巨枭:“军师,钟鸣虽止,但枭眼未闭,恐是后患。”
诸葛亮羽扇轻叩掌心:“它在等另外两城的呼应。”他从怀中取出两柄短剑,剑身分别雕刻着龙纹与凤纹,“龙凤图腾剑已吸收八音之灵,待时机成熟,插入浮城核心,方能彻底斩断灾厄的情绪引信。”
此时,钟体的青铜表面突然浮现出星图,图中铁壁号、水蜃号的光点正朝着暗影浮城移动,三者连线处,赫然是一个被星雾笼罩的区域——轮回之界。
第二节 剑合阴阳 龙凤双剑入核心
暗影浮城的核心藏于“玄渊殿”下的地宫,需穿过九道由归位者水晶筑成的拱门。每道拱门都刻着不同的星文,第一道是“开阳”,第二道是“摇光”,直至第九道“天枢”,合起来正是北斗九星的方位。
诸葛亮率姜维、陈老等人沿螺旋阶梯下行,阶梯由“定魂玉”铺就,踏上去会泛起淡淡的荧光,映出每个人的影子。陈老虽目盲,脚步却异常稳健,他说每块玉砖都在吟唱归位者的战歌,“那旋律与安魂曲是亲戚呢”。
地宫中央悬浮着一颗拳头大的晶石,通体剔透,内部流转着七彩光带,那是暗影浮城的“星核”。光带按照北斗七星的轨迹环绕,其中“天玑”光带最为黯淡,显然已被灾厄侵蚀。星核下方的基座上,刻着归位者的铭文:“三城为鼎,双核为耳,一剑为钥,可开轮回。”
“双核指的是星核与灭世钟。”诸葛亮抚摸着铭文,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归位者当年将浮城核心一分为二,钟体镇外,星核守内,唯有双剑合璧,方能激活完整的防御机制。”
姜维望着星核:“军师,插入双剑需以何物为引?”
诸葛亮从怀中取出三个玉瓶,分别装着魏营夏侯氏、吴郡孙氏、蜀地刘氏的精血——这是他多年来暗中收集的三族血脉,“归位者铭文说‘三脉同源’,想必是指魏蜀吴本为一体,需以血脉为引,方能让双剑认主。”
陈老接过玉瓶,将魏血滴在龙纹剑上,蜀血与吴血滴在凤纹剑上。血珠接触剑身的刹那,龙纹剑发出青金色光芒,剑格处浮现出曹操的倚天剑虚影;凤纹剑泛起赤红色光晕,剑首镶嵌的鸽血红宝石中,映出刘备的玄德剑轮廓。双剑的光芒与星核的光带产生共鸣,地宫的水晶壁上突然浮现出归位者的壁画。
壁画第一幅绘着三祖并肩而立,曹操手持倚天剑,刘备握着玄德剑,孙权按着青釭剑,将剑尖同时刺入一个巨大的核心;第二幅绘着核心爆发出强光,驱散了黑暗中的巨眼;第三幅却戛然而止,似被刻意损毁,只留下几道模糊的裂痕。
“看来三祖当年试过剑合核心。”姜维凝视着壁画,“只是第三幅……”
“是核心崩溃了。”诸葛亮叹息道,“归位者星文记载,当年三城能量不稳,强行合璧导致核心爆炸,他们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后世。”他深吸一口气,掌心沁出细汗,“今日我们要做的,便是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姜维令亲卫在四周布下“八卦阵”,阵眼置放八音盒,以防灾厄突袭。诸葛亮缓步走向星核,龙凤双剑在他手中微微震颤,似有灵性。当他的指尖距星核三寸时,星核突然爆发出强光,七道光带如灵蛇般缠绕上他的手臂,将三族图腾的能量源源不断地注入双剑。
“起!”诸葛亮低喝一声,双臂用力,将龙凤剑交叉着刺入星核。剑刃没入的刹那,地宫剧烈震颤,水晶壁上的星文如潮水般涌向剑身,龙纹剑上的倚天剑虚影与凤纹剑的玄德剑轮廓渐渐清晰,两剑交汇处,竟生出暗影浮城的裂痕图案,与灭世钟的纹路严丝合缝。
“是归位者的‘阴阳锁’!”陈老激动得声音发颤,他摸到水晶壁上的星文正在重组,形成“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符号,“双剑合璧,正应了‘阴阳相济,万物相生’的道理!”
突然,地宫深处传来令人牙酸的摩擦声,第九道拱门后涌出浓密的黑雾,雾中伸出无数条暗紫色触手,触手上的肉瘤张开细缝,喷出腥臭的粘液。姜维反应极快,挥剑斩断最前面的一条触手,断口处竟渗出幽蓝的血液,落地时将定魂玉腐蚀出坑洞。
“是灾厄的先锋!”姜维大喊,亲卫们立刻转动八卦阵盘,八音盒再次奏响安魂曲,音波形成的光盾暂时挡住了黑雾。
诸葛亮额头青筋暴起,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星核正在吸收双剑的能量,光带的亮度越来越高,但触手的攻击也越来越猛烈。最危急的时刻,龙纹剑突然发出一声清越的剑鸣,剑格处的倚天剑虚影竟射出一道青金色光束,击碎了半条触手;凤纹剑紧随其后,玄德剑轮廓射出赤红光束,将黑雾逼退三尺。
“是魏吴两城的呼应!”诸葛亮心中一震,他终于明白,三祖的血脉早已通过星轨相连,“伯约,告诉大家,铁壁号与水蜃号正在为我们助力!”
军民们闻言士气大振,姜维率亲卫结成剑墙,将触手一条条斩断。陈老摸索着调整八音盒的音准,让安魂曲的旋律更加激昂。在三方合力下,龙凤双剑终于完全刺入星核,剑刃没柄之处,突然绽开一朵金色的莲花,花瓣层层舒展,将整个地宫照得如同白昼。
莲花绽放的瞬间,所有触手都发出凄厉的尖叫,化作黑雾消散。水晶壁上的壁画第三幅突然变得清晰——上面绘着三艘浮城组成一个巨大的“和”字,将那只巨眼灾厄困在中央。星核的光带完全亮起,与铁壁号、水蜃号的星轨形成共鸣,在虚空中织成一张巨大的网。
“成功了!”姜维扶住脱力的诸葛亮,只见双剑的剑身上,正缓缓浮现出一行星文:“剑开轮回,界破虚实。”
诸葛亮望着那行星文,眼中闪过明悟:“这是归位者在指引我们,穿过轮回之界,直面灾厄的本体。”他拔出双剑,剑身上的龙纹与凤纹已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太极图,“准备吧,真正的决战,即将开始。”
第三节 舰爆窥真 巨眼灾厄现本质
轮回之界是片混沌的虚空,天空是翻滚的血色云海,脚下是凝固的黑色岩浆,空气中弥漫着铁锈与腐肉混合的腥甜。暗影浮城的裂隙在虚空中共生,化作一道宽十丈的光桥,桥身由归位者的星文构成,踩上去能听见细微的吟唱声。
诸葛亮率蜀汉精锐踏着光桥前行,龙凤双剑在手中散发着护体金光,将那些试图靠近的暗影触手尽数斩断。他鹤氅上的雪粒早已融化,却凝结着一层淡淡的霜花——那是体内真气与虚空寒气相抗的痕迹,每一步都似有千斤重,星核传递来的能量在经脉中奔腾,却也带来针扎般的刺痛。
“军师,您脸色太差了。”姜维策马护在他身侧,手中连弩的箭簇已全部换上“破邪符”,“要不先歇息片刻?”
诸葛亮摇头,羽扇指向远处:“你看那些战舰残骸,是归位者的‘星槎舰’。”只见无数残破的银色战舰悬浮在虚空中,舰身上布满爪痕,有些还在燃烧着幽蓝的火焰,火焰中隐约能看到归位者战士的虚影在挣扎。
登上一艘相对完整的星槎舰,舰桥内的青铜控制台竟还在运转,屏幕上的星文闪烁不定,最后定格在一行字:“真归者舰长,启动‘殉爆’,掩护主力撤退。”字迹力透青铜,带着必死的决绝。
“真归者是归位者中的死士。”诸葛亮抚摸着冰冷的控制台,指尖触到一处凹陷,似是有人临死前紧握所致,“他们选择与灾厄同归于尽,为同胞争取时间。”
就在此时,虚空深处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咆哮,那只在灭世钟顶端出现的独眼巨枭虚影缓缓浮现,只是此刻已化作一只遮天蔽日的巨眼,眼白是浑浊的血色,瞳孔是纯粹的漆黑,周围环绕着无数暗影触手,每根触手上都吸附着归位者的灵魂,那些灵魂在痛苦地嘶吼,却无法挣脱。
“是灾厄本体!”姜维举起连弩,箭簇直指巨眼,“它比记载中大了十倍!”
巨眼的瞳孔转动,锁定了光桥上的蜀汉军队,无数触手如暴雨般袭来。诸葛亮挥动龙凤剑,剑光化作一道屏障,将触手挡在外面,却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只巨眼的能量,竟比三艘浮城加起来还要强!
“它在吞噬灵魂变强!”诸葛亮望着那些被吸附的灵魂,他们的痛苦与绝望正被巨眼转化为力量,“伯约,传令下去,吹奏安魂曲,朗诵归位者的《镇魂诗》!”
安魂曲再次响起,这次没有乐器,只有士兵们用生命唱出的旋律;《镇魂诗》的声音回荡在虚空,那是陈老凭记忆吟诵的归位者战歌:“星落为骨,月华为血,吾等归位,护我家园……”
旋律与歌声交织,化作一道金色的洪流,冲向巨眼。巨眼的瞳孔剧烈收缩,那些被吸附的灵魂在洪流中发出挣扎的呻吟,有些灵魂竟挣脱了触手的束缚,化作光点融入洪流。灾厄的能量开始紊乱,巨眼的体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
“有效!”姜维激动地喊道,“它们在觉醒!”
然而,灾厄的反扑也更加猛烈。它剩余的触手全部竖起,如利剑般刺向光桥,光桥的星文屏障已出现裂纹,许多士兵站立不稳,坠入下方的黑色岩浆。诸葛亮见状,突然调转龙凤剑的方向,将光流引向一艘即将爆炸的真归者战舰。
“轰——”战舰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如海啸般扩散,将无数触手炸得粉碎。更奇异的是,爆炸产生的强光穿透了巨眼的瞳孔,让诸葛亮等人看清了它的内部——那不是实体,而是由亿万归位者灵魂聚合而成的能量体,每个灵魂都被包裹在暗紫色的粘液中,他们的面容扭曲,却依稀能辨认出归位者的特征。
“原来如此……”诸葛亮浑身剧震,龙凤剑险些脱手,“它不是外来邪祟,是归位者自己的绝望与痛苦凝聚而成的怪物!”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惊呆了。那些被认为是“牺牲”的同胞,竟然成了灾厄的一部分,他们的灵魂被负面情绪吞噬,化作了毁灭自己文明的武器。姜维的连弩“当啷”落地,他望着巨眼中一个熟悉的灵魂虚影——那是归位者壁画中绘制的“守星将”,此刻却在疯狂地攻击光桥。
“难怪它能吸收能量……”姜维的声音带着颤抖,“它本就是归位者的能量所化。”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它的弱点是正面情绪!归位者的勇气、希望、牺牲……这些能瓦解它的聚合体!”他想起八音盒的安魂曲,想起龙凤剑吸收的三族图腾能量,想起真归者舰长的自爆——这些都是正面情绪的体现,都能对灾厄造成伤害。
“姜维,率一队人组成人墙,护住光桥!”诸葛亮下令,“陈老,带领其他人继续吟诵《镇魂诗》,让更多灵魂觉醒!”
当又一波触手袭来时,蜀汉士兵们不再畏惧,他们以血肉之躯挡住攻击,口中高唱着安魂曲。姜维身中数道触手的攻击,鳞甲破碎,却依旧死死守住光桥的入口。诸葛亮望着这一幕,眼中闪过决绝,他举起龙凤剑,将体内剩余的所有能量注入剑中——
双剑合璧,化作一道贯穿天地的光柱,光柱中浮现出无数蜀汉军民的虚影,有刘备、关羽、张飞,也有无数无名士兵,他们齐声高喊:“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光柱穿透巨眼的瞳孔,那些被吸附的灵魂在光柱中发出解脱的呼喊,纷纷挣脱束缚,化作星辰融入光柱。巨眼的能量彻底紊乱,发出一声凄厉的哀嚎,体积急剧缩小,露出了藏在最深处的核心——那是一颗黑色的晶石,上面刻着归位者的星文,正是他们当年未能销毁的“负面情绪结晶”。
第四节 界破结界 三祖图腾护文明
光柱穿透巨眼的刹那,轮回之界的虚空剧烈震颤。血色云海翻涌如沸,黑色岩浆咕嘟冒泡,那些残破的归位者战舰残骸突然亮起引擎光芒,组成一个巨大的星阵,将巨眼的核心团团围住。诸葛亮立于光柱中央,龙凤双剑悬浮在头顶,剑身上的龙纹与凤纹已完全交织,形成一个旋转的太极图。
“军师!铁壁号与水蜃号来了!”姜维指着光桥尽头,只见青金色的铁壁号与湛蓝色的水蜃号正冲破血色云海,舰身上的铠甲纹路与光链轨迹同时亮起,如两轮日月,照亮了混沌的虚空。
曹昂身披曹操遗留的明光铠,立于铁壁号的甲板上,手中倚天剑直指巨眼核心:“启动‘太祖血脉大阵’!”铁壁号的铠甲纹路突然渗出金色血液,曹操的虚影从舰身浮现,身长三丈,手持长槊,槊尖直指光柱中的诸葛亮,“孔明先生,孟德来助你!”
水蜃号上,陆逊羽扇轻摇,潮汐引擎喷出七彩霞光:“释放‘吴祖镜渊’!”水蜃号分解的光链重新凝聚,形成一面巨大的水镜,孙权的虚影在镜中显现,紫髯碧眼,身披黄龙袍,与曹操的虚影并肩而立,“子瑜兄(诸葛亮之兄诸葛瑾仕吴,此处代指吴营敬意),仲谋来也!”
两面虚影与光柱中的诸葛亮身影遥遥相对,三股截然不同却又隐隐相通的气息在轮回之界中交汇。曹操的霸气如烈火燎原,孙权的睿智似江海纳川,诸葛亮的忠贞若松柏长青,三者交织之处,突然绽开一朵巨大的三色莲花,花瓣上分别刻着魏、蜀、吴的图腾——青龙、朱雀、白虎。
“是三祖的‘同源结界’!”陈老摸索着感受到空气中的能量波动,老泪纵横,“归位者星文记载,三族本是同根生,皆为华夏后裔,危急时刻,血脉必能共鸣!”
莲花绽放的瞬间,巨眼核心的黑色晶石发出刺耳的尖啸,试图冲破结界。但青龙图腾喷出青金色火焰,朱雀图腾扇动赤红风刃,白虎图腾挥出银白色利爪,三者合力将晶石死死困在中央。晶石表面的负面情绪结晶开始剥落,露出里面微弱的金光——那是归位者最初的希望之光。
此时,龙凤双剑突然从光柱中飞出,剑身在结界内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剑身上的星文在这一刻完全亮起,组成了一行行古老的诗句。姜维识得其中几个星文,正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只是以归位者的星文书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星文诗句流转,每一个字都化作一道光刃,切割着黑色晶石。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句诗亮起时,奇迹发生了——那些被剥离的负面情绪结晶不再挣扎,而是化作无数萤火虫般的光点,在空中盘旋片刻,最终融入三祖的虚影之中。
曹操的虚影接住一部分光点,长槊上的火焰愈发炽烈;孙权的虚影吸纳一部分光点,水镜中的波纹更加深邃;诸葛亮的身影融入最后一部分光点,鹤氅上的霜花全部化作金光。三者对视一眼,同时发力,三祖图腾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将黑色晶石彻底碾碎。
晶石破碎的瞬间,整个轮回之界爆发出万丈光芒。巨眼灾厄的残余能量在光芒中消融,那些被解救的归位者灵魂化作星辰,在虚空中组成一个巨大的星图——那是归位者家园的坐标。暗影浮城、铁壁号、水蜃号的星轨与星图完美契合,三艘浮城缓缓靠拢,最终组成一个完整的“华夏”二字。
“结界成了!”姜维望着虚空中那道由三祖图腾能量构成的光幕,光幕上流动着归位者与三国军民的虚影,他们手拉手,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这是‘文明守护结界’!”
诸葛亮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他望着那些在星空中闪烁的灵魂,眼中闪过欣慰。龙凤双剑飞回他手中,剑身上的星文开始淡化,却在最后一刻,将归位者家园的坐标深深烙印在三艘浮城的核心中。
“伯约,”诸葛亮的声音越来越轻,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告诉曹昂与陆逊,沿星图指引,带大家回家……”
他的身影化作点点星光,融入结界的光幕中。曹操与孙权的虚影也随之消散,只留下青龙、朱雀、白虎图腾,在光幕上缓缓旋转,守护着三艘浮城,守护着无数期盼回家的灵魂。
许多年后,当三族的子孙终于抵达归位者家园时,他们在新家园的星空中,总能看到三道身影在巡视——一道是手持羽扇的白衣智者,一道是横槊立马的雄主,一道是临渊观海的霸主。他们手中的龙凤双剑与倚天剑、玄德剑交织成璀璨的星河,而星河深处,永远镌刻着那行星文: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