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姐儿面无表情的看着春姐儿,跟她说:“马武是我汉子。”
李家汉子怒了:“马武怎么能这样?他对得起我妹子吗?”
他也是没想到,马武说找别人,真的找了。
“怎么对不起了?马武又没把春姐儿娶进门,哪有对不起一说?”江若问。
春姐儿伤心欲绝。
李家汉子也是追悔莫及。
“我已经有儿媳妇儿了,你们快走吧,你们李家的姐儿我们马家本来也要不起。”赵静说。
李家汉子和春姐儿难以接受,在竹林大闹了一场。
还要动手打冬姐儿!
“你这个贱姐儿,勾引我汉子,我弄死你!”春姐儿恶狠狠的说。
她抓着冬姐儿头发乱扯一通。
李家汉子推了赵静一下,还要打江若。
幸亏宋禾就在竹林里,听到吵架的动静,忙和万绥跑过来。
“干什么呢?在我的竹林里面动手?”宋禾过来吼了一声。
宋禾过来后,李家汉子忌惮了。
“这事儿反正是他马家做的不地道,马家必须赔偿我们银子,否则我们李家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李家汉子说。
江若也没想到,他本来带李家汉子和春姐儿过来,是想让他们两个人死心。
没想到他们竟然还赖上了。
“什么地道不地道的?定亲了都可以退,马武和春姐儿也就是相看了一次,连婚都没有订,怎么就对不起你们李家了?”江若问。
“如今马武已经跟冬姐儿成一家人了,你们在闹事儿,我们就去报官了!”江若说。
他一说报官,李家汉子就怂了。
“你们……好样的!”李家汉子只是没想到,马武找媳妇儿的速度会这么快。
现在不仅五十两没了,三十两银子也没了!
早知道,就让春姐儿先跟马武成亲了,等他们成亲了再问马家要银子!
李家汉子后悔没有早早的坑到马家的银子。
春姐儿不甘心,她不高兴马武找了冬姐儿这么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姐儿。
她们比起来,她差在了哪里?
就在宋禾赶他们从竹林里面离开之际,马武回来了。
他看到李家汉子和春姐儿就知道他们又来闹了。
马武问春姐儿:“上次我们已经说清楚了,以后各不相关,你们怎么又来了?”
春姐儿捂了捂嘴,表情痛苦:“武哥,你真的好狠的心呐!”
马武觉得这指责莫名其妙的。
“春姐儿,我们确实不合适,你们李家要的,我给不起,也不想给。而且我今天去河边想了想,如果我真的娶你了,现在得给你哥哥起屋子,那以后你哥哥生小孩儿了,是不是我还要管他们?我想养的是我自己的家,而不是替别人养家。”
“我也跟你说过,我和我爹娘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之前承诺你的三十两,是我爹娘勤勤恳恳的干了几十年,我在镇子上给人家看场子看了几年,辛辛苦苦攒的,每一文都是我们家人的血汗银。”
“给了你哥哥,我爹娘这么多年白干了,我也白干了。”马武说。
“可是,可是你们以后还能再挣啊,而我哥哥,我哥哥已经三十多岁了,不能再等了。”春姐儿哭着说。
她又做错了什么呢?
马武这样就把她给抛弃了!
“可我不欠你们李家的!我的银子为什么要给你哥哥起屋子?”马武反问她。
“可你有起屋子的银子啊?”春姐儿看着他执着的说。
马武摇了摇头,他发现自己跟春姐儿真的不是一路人。
“所以我已经成家了,你去找能给你哥哥起屋子的汉子吧。”马武说。
“你们以后再来找我闹,我就一定会报官!”马武把话说明白至此。
“你,你不要后悔!”李家汉子瞪着他威胁道。
“我绝对不会后悔。”马武说。
李家汉子看着他这种态度,又想了想,他都已经娶下媳妇儿了,也不可能要他妹子了,就拽着春姐儿的胳膊带她走。
春姐儿不愿意,眼睛都哭红了。
可她再不愿意也没别的法子了。
他们走了,宋禾和万绥继续去竹林里面砍竹子了。
江若也跟赵静打了个招呼,回家看娃娃了。
竹林里面只有马家的一家人。
赵静叹了叹气。
冬姐儿什么也没说,进灶屋给他们每人倒了一杯水。
“娘,马武,喝水。”
赵静坐到石凳上,接了碗,跟冬姐儿说:“让你委屈了。”
冬姐儿摇了摇头:“没有。”
赵静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你看看你媳妇儿这么明事理,以后可不能亏待人家了。”
马武点了点头。
他去河边儿都已经想通了。
他觉得他爹娘喜欢冬姐儿肯定是有原因的。
而赵砚他们都说他跟冬姐儿合适,马武不认为赵砚他们会坑了自己。
尤其是经过了春姐儿这么闹,让马武明白了一个道理。
就是他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汉子,他给不了春姐儿想要的日子。
他也没有那么多本事,把李家也养了。
他真正想过的,始终都是自己家的日子。
冬姐儿这样踏实的就好。
马武想明白后,心就宽了。
马家人在双河村又住了小半个月。
马武就赶着牛车带着家人回村儿了。
回村儿的当务之急,就是去村长家里,跟冬姐儿写了婚书。
赵静本想着要风光大办的,可他两口子被打了一次后,也明白了,面子什么的都是虚的,要紧的还是自己家的日子能过好。
于是,马武的婚事没有大办,只是在家里面请人做了几桌子菜待客。
来的也都是最亲近的人。
赵砚他们也都去了。
不仅上了银子,江若、孙海、周悦他们三个哥儿每人还给冬姐儿做了一身儿衣裳。
他们成婚时,赵静都送了被子。
而村里面也没有同辈送被子的规矩,所以江若他们就做了衣裳,也算是自己的情谊。
想哥儿和孙柱也带着娃娃去马家吃席了。
吃完席,坐着赵砚家的牛车回去的。
路上,孙柱特别不好意思问赵砚开口:“赵老大,我听说你家还养了另外两头牛?”
赵砚点了点头。
那两头牛是赵岐去买的,买的时候正是牛卖的最便宜的时候。
牵回家时还是个半大不大的牛犊,现在已经长大了,再养个几个月,也能当劳力使唤了。
“你家的牛卖吗?”孙柱问。
“咋了?”赵砚没想过卖家里面的牛。
孙柱憨厚的笑了笑:“现在村里面进山的汉子多,我想做做收猎物的生意,就跟李二狗子似的,挨个村跑。”
“行啊,这可是一门好生意。”赵砚说。
“那你家的牛……”
“你回去上我家把牛牵走吧,你先试着收几天货,这个生意成了再来买我家的牛,不成就把牛重牵到我家里来。”赵砚说。
反正他家也没什么损失。
就当是孙柱帮他喂几天牛了。
而且他知道收货的话也要往里面搭银子,孙柱先买了他家的牛,就没银子去收货了。
让孙柱先把牛牵走,这样他收货赚了银子,就有银子买他家的牛了。
“好。”孙柱立马答应。
他知道赵砚这是在帮他。
他也知道赵砚是看在马家人的面子上才帮他的。
想哥儿出银子买了冬姐儿,那么他家里面现在就是冬姐儿的娘家了。
赵家跟马家是亲戚,也连带着跟孙柱家沾了点儿亲。
“你要是把我家的牛给偷偷卖了,我可是不会饶你的!”孙海提前说。
虽然孙柱之前没找过他的麻烦。
孙柱在孙海看来,也是一个没啥主意的人,家里面的事是一概不管的。
但他对孙家人就是没啥好感。
孙海也不是很想把家里面的牛卖给孙柱。
家里面的牛都是他喂的,孙柱把牛牵走了,喂的不好咋整?
“不会,绝对不会的。”想哥儿马上就说。
他看着孙海笑了一下:“我也会喂牛的,肯定能把牛给喂好。”
赵家人肯这么帮他家,想哥儿就已经很感激了。
在孙柱没把牛买回来之前,他肯定会好好喂赵家的牛的。
孙海不再开口说话了。
他知道想哥儿会喂。
想哥儿来孙家后,把孙家养的十几只鸡子喂的可肥了。
孙海上山摘构树叶,也在山上碰见过想哥儿好几回。
只要每次看到他,孙海指定背的筐子摘不满,因为构树叶都被想哥儿摘了。
孙海就是早起来一会儿上山,可到了山上,想哥儿依旧比他还早到。
孙海当时心里面可生气了,心想,孙家的鸡能不肥吗?
吃了这么多的构树叶!
反观他家里面的鸡,孙海瞧着最近都瘦了。
就是孵的鸡蛋也没之前大了。
赵砚赶着牛车回到村里面,孙柱和想哥儿抱着娃娃直接坐车坐到他家里,挑了一头牛把牛牵走了。
赵尧一从牛车上下来,王小胖和裴夏就到赵家了,来找赵尧。
赵尧给他们带了喜糖。
他们一块儿进赵尧的屋子里面去了。
看着他们,赵砚皱了皱眉头。
“咋了?”江若把娃娃们从牛车上抱下来。
“赵尧咋长不高?”赵砚说。
赵尧都已经是十一二的汉子了,赵砚看着他,怎么还是小不点?
反观跟他同龄的王小胖,人家抽高了后,现在看着已经没有那么胖了!
“可能赵尧长得慢吧。”江若说。
赵家的汉子都长得高,赵尧没道理以后长不高。
赵砚其实有点担忧赵尧以后长不高。
村子里面的汉子发育早,长得就快,十一二岁正是抽高的时候,可赵尧咋看着抽不起来呢?
何况他吃的也不少!
他正纠结着,赵尘也来赵家了。
“大哥,哥夫,夫子放了我们几天假。”赵尘胆怯的说。
他是背着布包来的。
夫子放了假后,学堂里面的人都回家了。
赵砚是知道的,明天开始,镇上要办庙会。
每一年庙会前,夫子都会放他们的假。
赵砚看着赵尘,心里面有点郁闷。
想当初,赵尘来赵家时,都还没有赵尧高。
可是他现在在看,赵尘都快赶超赵尧了。
赵尘明明来赵家没多长时间!
赵尧不会真的长不高吧?
赵砚表情看起来很纠结。
江若跟赵尘说:“这可好呀,你这几天就来跟赵尧一块儿住吧。”
赵尘点了点头。
江若又说:“上次给家里面人做衣服时,还剩了些布料,你二哥夫也给你做了一身儿,就放在赵尧的屋里面,你快去试试合适不合适。”
赵尘又点了点头,他背着布包去赵尧的屋里面了。
他进去后,赵砚去了草屋,把这段日子干炒过的莲子拿了出来。
那么大一块池塘,只炒了两麻袋的干货。
还有两筐子是没有炒过的,生的,可以拿回家炒菜吃,也可以煮莲子汤喝。
赵砚把莲子装上牛车。
还有家里面杀过的兔子,攒下的几十张的皮毛。
以及赵岐去山上捡的鹿角,都装到了牛车上。
今年因为摘莲子,赵砚就没进山抓蛇。
赵岐也没咋去。
前段时间又重建了猪场,猪场建好后,又跟着万山去买猪苗,前些日子又收了家里面的麦子。
赵岐也没有空进山。
不过今年庙会的日子要比往年提早,水稻眼下还不熟,不能收。
所以,家里面今年的猎物不多。
村子里面的汉子今天都跟着村长去了镇上,去搭棚子。
林川今年依旧义诊。
今年是他自己报的名儿。
去年,因为义诊镇上还给他分了一头羊,今年,他估计还会有,所以就报名了。
他还想给赵岐也报个名,让赵岐去翻跟头,可惜村长告诉他,一个村子里面只能有一个报名的,可把林川给后悔死了。
不过今年终于有人跟月哥儿一块儿卖茶包了,就是钟哥儿。
而江若也问了万重,万重今年也要去镇上卖东西。
万重今年找了村里面五六个老人,来他家的竹林编了好多农具,他和宋禾去镇上卖农具。
而万山今年依旧卖粽子,幸哥儿也去帮他卖,幸哥儿爹娘也去。
赵赫今年也要去镇上卖东西,去年这个时候,他在悦哥儿家里面,错过了,今年他要去镇上卖桑葚酒。
周悦泡了好多,装在木桶里面。
前些天,赵赫去镇上拉回来了好多新酒罐子回来装酒。
赵尧他们在屋里面商量着今年要不要也像去年一样做点生意。
赵家门口,来了一位少年汉子。
这汉子不是别人,是周衡。
放假了,他竟然没有回家。
赵砚听赵尧说过,周衡家里面在县里,家里也是不缺银子的主儿。
像他这样养尊处优的小少爷,放假了还不回家?
这就有些奇怪了。
“赵大哥,我见赵尧的狐狸可爱,能卖给我吗?我出一百两银子。”
孙海在牛棚里面喂草,听到周衡的话,看了一眼赵砚,明显心动了。
一百两!
这么多?
在孙海看来,完全可以卖了。
因为他总觉得那只狐狸惦记家里面的鸡子。
它只要一来院子里,孙海就觉得它不怀好意。
这只狐狸也太会享受了,不是趴在家里面的凳子,就是窝到床上,金贵的不行。
说实话,孙海有点儿看不惯它。
赵砚笑了一下:“那只狐狸已经给赵尧了,多少银子都不卖。”
虽然他心里面也觉得挺可惜的。
不过赵砚清楚,赵尧重感情,他养着那只狐狸养了这么久,这时候赵砚把狐狸卖了,赵尧肯定会难受。
现在家里面也不是那么缺银子,那只狐狸就让他养着吧。
等什么时候,他再去山上抓只漂亮的母狐狸,跟那只银狐配配种,生一窝好看的,好卖小狐狸。
周衡一听他不卖,有些失落。
他跟赵砚说:“赵大哥,要是您在山上再看见这种狐狸了,你抓回来,我要,银子好说。”
赵砚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提什么银子?山上要是有了,我逮一只,也不过是顺手的事儿。”
其实,狐狸特别狡猾,并不好抓。
尤其是雪狐,冬天在山上,狡猾的很,简直把人当成娃娃逗。
赵砚和赵赫能抓住狐狸,也是因为那天他们上山拿了肉,用肉诱的。
周衡点了点头。
“你咋不回家呢?”赵砚问他。
“不太想回。”周衡说。
赵砚道:“赵尧他们在屋里呢,指不定在商量什么,我想应该也是为了明天的庙会,去年他们几个在镇上卖糖葫芦就卖的不错,今年也不知道他们想干啥,王小胖和裴夏老早就开始晚上来找赵尧了。”
“是吗?我去看看。”周衡说。
周衡进去赵尧的屋里面。
只见屋里面,赵尧拿着好几张纸,坐在屋子里面的凳子上。
王小胖气呼呼的指着裴夏:“我在问你,你到底娶不娶兰哥儿?”
“不娶,我焦裕此生只钟情卿哥儿一人!”
“……”
周衡站在门口听了好久。
他们演完后,几个人坐在一起商量。
周衡这才走进来,问他们:“你们在干啥?”
几人看到他,有一种被抓包的窘迫感。
“你怎么来了?”赵尧问。
“我为啥不能来?”周衡反问。
“你们是在排戏吗?小爷也要演!”周衡说。
裴夏看着周衡纠结了一阵儿,跟赵尧说:“我觉得他挺适合演焦裕的。”
本来这个角色是给裴夏演的,可是裴夏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这个角色。
焦裕是个有家世背景的汉子,爹是当官的,家里面在城里面很有声望。
他演不出那种富家子弟的感觉。
反观周衡,他觉得更适合演焦裕。
“我不同意。”赵尧说。
因为他最矮,所以大家一致决定让他演话本里面的‘卿哥儿’!
焦裕跟卿哥儿爱的要死要活的,可现实生活中,赵尧跟周衡是死对头。
“让他试试吧,反正咱人手也不够。”
赵尧纠结。
一大早,赵砚就赶着牛车载着江若和孙海还有娃娃们去镇上了。
赵岐也赶着一辆牛车,可牛车上载的是赵尧他们四五个汉子。
赵岐把他们送到裴夏家门口,就走了。
走之前给了赵尧一个钱袋子。
里面有零零碎碎的铜钱,具体多少,赵岐没数。
这些铜钱是他和万山卖散猪肉时分的。
赵尧就住在赵岐屋子的对面,特别清楚他晚上跟王小胖他们在屋子里面干什么。
昨天晚上自然也听到了,他们几个暗戳戳的商量,要去偷人家衣服。
因为他们扮演的角色,需要装扮一下。
赵岐觉得脱衣服有点儿太没品了。
就给了赵尧钱,意思就是不要让他去偷。
偷了被人抓到了,他也嫌丢人。
赵尧正愁没有钱买道具,接过了钱袋子,掂了掂,立马笑道:“谢谢二哥!”
其实,他们现在银子已经充足了。
因为周衡死皮赖脸的加入,赵尧不同意。
在他答应了赞助银子后,赵尧才勉强同意的。
他们到了裴夏家里面,抓紧排练。
而江若他们到了摊位,把摊位收拾好后,就开张了。
娃娃车也带过来了,这样他们既能看娃娃,又不影响卖东西。
赵砚他们去帮宋禾卸货了。
宋禾卖竹编,摊位摆的大。
江若专门从家里面带来了一个碗,可以先让大家尝一尝莲子,觉得好吃了再买。
这几日,庙会的集市上的客大多都是经过石缝镇的商队。
江若他们卖的炒莲子是干货,就跟炒瓜子一样耐放,走在路上无聊了,可以随时随地的吃。
跑商的人看到了,尝了尝后,都会买几斤。
江若他们定的价是,一斤二十文,不贵也不便宜。
生莲子卖的要便宜一些,一斤七文。
买炒莲子的,几乎都是商队的人和镇上的人。
村里面的人馋了,觉得贵,要买也只会买生莲子,生莲子买回去还能煮汤喝。
江若和孙海卖了几十斤,这人买一斤,那人买两斤的,积少成多,也能卖的下去。
“这兔皮咋卖?”路过的人问。
“你要几张?”江若问。
这人看了看,说:“我要三张。”
“要三张的话能便宜一点儿。”江若说。
他们这次来卖兔皮,卖的多,都快有六十张了。
这些都是一年家里面吃的兔子。
因为货多,所以今年的兔皮卖的稍微便宜了一点儿。
“三张得多少银子?”这人问。
“一两银子。”江若说。
赵砚在家里面跟他说过,兔皮的价位订在二百文到三百文之间,就可以。
好一点儿的兔皮,可以卖的贵一些。
但是卖的时候,要往高的价儿说,这样还能给人搞价的余地。
江若一说价格,这人皱了皱眉,问:“能不能便宜一点儿?”
这汉子挑的几张皮子,成色都还不错。
“这兔子是我汉子辛苦在山上抓的,很不容易。我只能给你便宜一百文。”